马耳他有不少美名——地中海之心脏,欧洲的乡村等等,但我自作主张又给她起了个小名——十字路口。在地中海温柔的怀抱中,她是连接欧、非、亚三大洲的中心,就像她的国徽马耳他十字一样。在马耳他交流的这一年也是我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为了出来交流,我放弃了很多东西,比如双学位、保研机会、毕业大戏、和上一届学长学姐最后的道别。但我不会后悔,因为这是我一生中最奇幻的旅程,到目前为止,没有“之一”。
因为是交流生,我在这里学习,并不用承受国内那么大的压力。马耳他大学的老师也鼓励交流生多出去走走看看,机会来之不易。
马耳他在保留其历史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吸收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化,甚至非洲和中东文化。印象最深刻的国庆日倒不是马耳他国庆,反而是所有人身穿绿色服饰在街上游荡、喝啤酒、唱歌的爱尔兰国庆日,以及在校园里搭帐篷吃饼跳舞庆祝的科威特国庆日。
通过周围的朋友,我有意无意地学了一些简单的马耳他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在参观教堂的时候,我听到了关于圣保罗的故事;参加朋友聚会尝遍各国美食;泡咖啡馆、酒吧、夜店,了解咖啡文化、红酒文化以及欧洲年轻人的娱乐休闲方式;就连逛超市都能学到意式饮食文化。
在学校里,我们总能认识一些和自己意气相投的年轻人,相互分享自己的经历、知识和价值观。他们和我一样,或许经历过彷徨和迷茫,但仍为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我逐渐开阔了眼界,消除了对很多人的误解与偏见。我的西班牙室友说:“我完全可以理解你,我们有好多共通的地方,甚至比其他西班牙人还要多。”
借着马耳他申根签证的有利条件,我游历了许多欧洲城市。在意大利流连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感受文艺复兴的艺术之光;在西班牙追随堂吉柯德的足迹大战风车,在小酒馆欣赏弗拉明戈;在葡萄牙聆听大西洋的呼唤,看着海鸥四处盘桓,目睹青花瓷铸成的教堂;在荷兰像蜜蜂一样飞进郁金香花,甚至有幸碰到荷兰首相;在北欧亲身体验,学习着把环保做到极致;在德国探访歌德之家,当了一回文艺青年……我还大胆尝试了Couch Surfing,住在当地人家里,更好地了解当地。
旅行和写作一样,是被一股暗流推动着走的,你不知道自己下一个目的地是哪里,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来。
马耳他是我看中国的一面镜子。如果不是离开家9000多公里,我永远不知道我有多爱它。在欧洲,我看到了经济危机和萧条,看到了媒体大行其道引导舆论,看到了地区人民与中央政府的矛盾,看到了在宗教盛行的国家同性恋者的抗争和人民对离婚的诉求……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别人存在的问题似乎比我们更多。
这是强烈搅动我“三观”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平和友好的。中国文化在马耳他相当受欢迎。每周四我都和马大的一位职员一起切磋太极。说是切磋,他教我的似乎还多一些。周末我会和孔子学院的一名学生进行语言互助,即我教他中文,他帮我提高英语。
有时候我也参加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举办的活动,帮忙展示一下国画。在举行“十一”不夜城活动时,排队要求写中文名字的老外把小巷挤得水泄不通;元宵节的那次庙会还成功卖出去好几张画呢!
在临别之际,心情特别复杂。既非常想家,却也舍不得马耳他。我停下了旅行的步伐,用仅剩的一点点时间和朋友呆在一起,全身心地感受它:那层层叠叠的古旧楼房,石头砌的墙,用金黄把心融化的阳光,还有那一片海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到美国留学:做中美生物医药的桥梁 下一篇: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现场会召开 杜玉波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