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07年一项针对美国青少年所做的研究指出,就教育程度而言,4名青少年中有1名未达与其父母相当的学历,这个现象被称为「向下流动」(downward mobility)。
过去学者普遍认为阶级、种族、性向(aptitude)以及父母亲的教育程度,是决定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不过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2012年会最新发表的报告显示,长久以来受到忽略的家庭关系本质与互动特性,对於学生成就,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社会学博士生Elizabeth Dayton名为Falling Short of College的研究写到,针对子女教育程度「向下流动」的现象,可以藉由改变家庭互动关系加以避免。Dayton指出,当父母主动与子女讨论教育的目标,以支持和关怀的方式教养孩子,并且参与他们的学习与社交生活时,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往往较佳。
Dayton指出,依据双亲的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的多寡,的确可以预测孩子的学业成就。不过她希望解答的研究问题是,为什麽父母均具有大专学历的孩子,却无法达到相同的教育程度,只有高中毕业。3分之一的青少年父母拥有大学学历,然而这些青少年学历超越父母或与其相当者,却只比5成多一些。
大约父母教育程度为大学肄业的青少年约占百分之18,这些学生有五成进入大学就读,另外一半的最高学历则是高中毕业。
Dayton文中特别澄清,她并不认为所有人都应该有大学学历。然而,为什麽为数甚多的年轻人,其教育历程出乎意料地显现「向下流动」的趋势,确实是个值得探讨议题,同时也有助於增进公民的教育水平与素养。
为了分析亲子间教育程度的动态关系,Dayton将研究重点放在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上。根据社会学家James S. Coleman的定义,社会资本与财政或人口组成的优势有所不同,是指青少年从人际关系间得到的温暖与信任。Dayton的分析资料以美国劳工统计局自1997年开始进行的「国家青年长期追踪调查」为主,研究对象为9千名12至16岁的青少年,每年定期进行面对面访谈。
访谈中的问题主要围绕着这些青少年家庭关系的特性与本质设计,想要了解社会资本对於他们的影响,例如青少年是否感觉到来自父母的支持;对於青少年来说意义重大的事情或活动,父母是否常常参与并提供帮助;父母是否会无预警也无由来地取消计画,并且将自己的问题怪到小孩身上。此外,调查内容也包括家长对於孩子生活的熟悉与否,而这从父母是否认识孩子的朋友、以及这些朋友的父母、学校老师、以及小孩下课之後的动向等等,可以略见端倪。
Dayton的研究结果指出,父母与青少年讨论教育与生涯规划的频率增加,可以减低小孩教育程度向下流动的可能性达3分之1。家长对教养的投入,不管是以严格或关坏的方式,相较於完全放任的做法,小孩教育程度不如父母的可能,则减低了约2分之1。父母双方共同扶养的家庭,比起单亲的来说,孩子也比较容易达到与父母相等的教育水准。
即使依照军事服务职业性向综合测验(Armed Services Vocational Aptitude Battery),将青少年的天赋设为控制变因後,研究所得仍然不变,显示家庭关系对於孩子学业表现的影响。
Dayton表示,长久以来,学生的背景与性向都被视为影响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但是家庭关系本质与互动特性却总是受到忽略。Dayton指出,更重要的是,当家长过份专注於提升物质生活品质时,反而可能对孩子会造成负面影响:「尽管家庭收入与孩子的教育成就相关,但是若为了提高收入而压缩到亲子相处时间,成效可能就会大打折扣。」
资料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亲子互动可增进学业成就 台湾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GeorgiusCandidius)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正视大学就学贷款债务高筑的问题 下一篇:德州必须加紧培训更多的基本医疗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