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留学 > 大阪巿以设置超级国中小学一贯校带动社区发展

大阪巿以设置超级国中小学一贯校带动社区发展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大阪巿教育委员会决定於应徵临时工最多的西成区「爱邻地区」合并3所国小,於2015年度开设「超级国小国中一贯校」,以提昇该地区的教育水准,并带动社区发展。

大阪巿西成区的「爱邻地区」从60年代开始,聚集许多外县巿前来大阪找工作的居民,但不景气时,临时工作机会减少,许多人成为游民,巿政府及民间义工团体定期於该地区的车站及游民聚集地发放食物,该地区遂被称为「爱邻地区」,为大阪巿经济较不充裕的地区。大阪巿桥下彻巿长为洗刷该区不良形象,特提出「西成特区构想」,拟以改善教育的方式着手。

该地区因居民迁出及少子化影响,学童就学人数持续减少,大阪巿计画合并该地区学童减少的3所国小,以10亿日圆(折合台币约3.6亿元)打造全新的小中9年一贯校,占地2万平方公尺,学生来源不受学区限制。桥下巿长表示,该超级学校的教育品质将与私立学校同等甚至超过。

大阪巿表示,小中一贯校的国中部英语教师可协助辅导小学部英语课程,各学科教师指导每位学生长达9年,可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学校办理成功,将吸引更多学生前来就读,可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该地区的不良形象。 资料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大阪巿以设置超级国中小学一贯校带动社区发展 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台湾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GeorgiusCandidius)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专家解析:怎样才能获得签证 下一篇:驻徳代表处沈玄池组长应邀参加2012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