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挑战1980至1990年间,许多高等教育机构逐渐意识抬头,发现内向政策以及缺乏出国进修等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全世界正面临极大的转变,不只是国家体制的转变(如苏联),或国家联盟的改变(如欧盟),而是一种新兴的体制称之为「全球化」(globalization)。
「国际化」以及「全球化」不太一样却常常被视为同义词,但其重点是前者指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着「全球化」而有所改变,而「全球化」所指唯一超越国际疆界的力量。全球化改变削弱政治及经济的疆界,并强化跨国间的知识、想法、学习等意识型态的流动与交换,即使这些力量是由当地的政治经济体系所操控,其在文化及经济上仍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
麦克˙裴济(Michael Paige)更进一步将全球化(globalization)以及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定义如下:
全球化的框架在於界定全世界,国际化则强调组织机关以及大学的秩序。国际化是创造一个国际化的教学、研究以及向外拓展的环境。麦克.裴济更进一步引用珍.耐特(Jane Knight)的话来说明,国际化是定义国际以及组织之间的关系,强调整合跨国以及跨文化关系,来丰富高等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并且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是一个国家回应全球化的态度,其包含:
一.拓展跨文化的知识以及了解;
二.强化高等教育机构对教学及研究的宏观视野;
三.增强国际间的安全性;
四.改善在地劳动力并强化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五.强化知识、技巧、职业性向及职涯发展适配性。
高等教育机构因此投资於自己因应全球化的努力,其收获将不计其数,其中包括向外拓展使得许多机构因此更具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全球化的影响,让全世界的沟通更为即时,资讯的分享更为流畅,旅行更为方便、劳力迁移更能人尽其才、研究风气更为盛行、奖助学金更为多元,改变世界的力量正如火如荼的燃烧。
学生及教职员的多元化、国际教育机构排行机制、双学位或跨领域学习制度、高等教育机构联盟、跨国学术研究等许多证据都显示高等教育全球化速度正快速攀升。
竞争与合作正当全球化的趋势越为高涨,高等教育的承载性越来越饱和,而争取全世界的一流学生、教职员工的竞争也越演越烈。这种竞争之广及全球性,不但可以提升教育机构的名誉且同时符合知识社群的社会结构。
然而,这种社群合作的利益也大为增加,既然每个学术机构不可能在每一项专科里都是最棒的,便可运用跨领域合作来创造双赢的契机。不过必须大家都拥有国际宏观,为校园创造适当的环境以及订立配套的政策。
强烈的需求以美国而言,冷战结束後,过去对於学习别种语言及文化的限制也逐渐消除,伴随而来的是一些对文化民族议题诠释的挑战:如南北战争、宗教、种族冲突、政治定位、移民、难民...等,在这种环境之下,对语言以及地区的研究非常重要,但其分歧也很大。过去的二元化地理政治环境,无论什麽议题都可以强迫压缩进一个既定的政权体制,如今更为多元、开放,像是语言、文化等国际政治地位越来越为看重。
全球化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或政治概念,在经济上更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各种大大小小的企业更需要具备多重语言及跨文化意识专长的人才,因此这项强烈需求颠覆了传统高等教育对於国际教育的优先顺序,从过去只着重少数学生的教育,演变成为兼顾其他国家学生的教育养成计画。
尽管投入全面国际化意味着国家以及教育单位在人力及财力上必须投注许多成本,但失去投入全面国际化的契机则会让一个国家在全球化中陷入发展的劣势。
译者: 李伊心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因应「全球化」的趋势 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台湾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GeorgiusCandidius)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美公立大学流行加收重点学科学分费 下一篇:中美文化对比:学英语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