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就业,海归何去何从!
现状:求职际遇各不同“大海归”吃香“小海归”需等机遇
海归变海待,海归求职难……近年来,此类事件频频见于报端。似乎一夜之间,原本各企业争抢不迭的海外人才变成了弱势群体。“大海归”和“小海归”在就业问题上,也有极大的差距。
据业内人士解释,“大海归”指的是那些在海外或者是出国前曾有数年工作经历的留学回国人员,他们往往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或者是一些职场人士选择在国内工作一段时间后出国去充电,这部分人被称之为“大海归”。而“小海归”指的是那些“从校园到校园”的毕业生,他们虽然在语言及跨文化背景的知识结构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所以很难得到高薪。这就是“大海归”与“小海归”就业方面的差距。
据了解,目前岛城海归的就业状况其实不错。据山东省留学服务中心回国安置办公室的王曼介绍,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的办事处、分支机构中,留学生大约占有三分之一的比例。在外企和国企当中,拥有留学背景的高素质人才依旧是这些企业的首选。从目前来看,只要海归们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求职,不要好高骛远和提出过分的薪职要求,找到工作问题不大。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的海归们一部分是因为当时学习成绩突出而被保送出国深造,这部分人员回国后供不应求。另一部分人是自费出国镀金,回国后大多数都通过家族或者各种关系找到了工作。目前面临求职难的海归们主要集中在刚刚回国,既没有关系又没有什么能力的这部分人身上。
近年来,由于国内培养的人才与海归人才日渐缩小差距,而部分海归因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所学专业与大部分人雷同,对当前形势的错误估计和过高的职业期待,以及一些个人能力问题,让很多人从引人注目的海归变成无人问津的海待。
案例:回国求职屡屡碰壁除了语言特长根本没有别的优势
手持硬梆梆的洋证书,讲着流利的洋文,总是企业争抢的对象……海归曾经给人以这样的印象。而近年来,随着海归人数不断增加,他们回国后的求职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1981年出生的小伙刘翼瑾2000年高中毕业后,在乌克兰南部的克里米亚国立综合大学留学6年,取得俄语系硕士学位后回到国内。本以为回到国内能大干一场的小刘却没有想到,在回国的6年时间里,他四处求职,但几份工作都差强人意。不是工作与他的专业不符,就是觉得难以与公司的同事相处……2011年年底,小刘在天津的一家旅行社,找到了一份导游的工作,一个月的工资2500元左右。“当初出国,觉得回来就能过上好日子,进大公司,买房、买车,过上高级白领的生活,但现在,对我来说,能养活起自己才是最关键的。”刘翼瑾说。
同样出生在1981年的张天宇,2005年在日本留学6年,获得硕士学位后于2011年年底回国。6年的留学生活,张天宇共花费了40多万元。由于没有社会关系,张天宇只能通过到人才市场应聘和网上投简历的方式找工作。三个月的时间内,张天宇发了上百份简历,参加了五六次面试,但都没有成功。经历多次求职失败后,张天宇明显感觉到,国内企业招聘基本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招进企业后就能产生效益,而在日本留学6年回国后的他发现,自己除了日语,基本没有别的优势。
探因:没有工作经验跻身大公司有点难
缺乏工作经验是目前海归求职面临的主要障碍。记者采访了解到,很多出国留学生在国外完成学业之后,恰逢全球经济不景气,迫不得已选择回国工作,但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在国内找工作也是处处碰壁。
据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外国专家局的工作人员王雨君介绍,2011年青岛市引进海外留学人才1036人,其中博士62人,硕士607人,而这只是引进的海外留学人才的数量,实际上的海归人数更多。
但在青岛市发布的《2011年青岛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职位、项目一览表》中记者看到,作为青岛知名企业海尔集团、青岛普加智能信息公司、青岛中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各科研机构等在招聘时都有工作经验的限制。这一规定,直接让在国外留学多年,却一直没有全职工作过的海归们只能“望洋兴叹”,不得已将自己置身于这些大公司、科研机构之外。
探因:海归多数易跳槽企业招来不安心
由于工作经验的限制,很多海归难以进入国内知名企业工作。无奈之下,他们选择“转战”人才招聘市场和网上应聘,将目光转向一些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对于这些规模较小的招聘企业而言,海归的牌子固然让他们怦然心动,但却担心自己企业水太浅,养不住大鱼,害怕海归会在短时间内跳槽。
位于青岛市东海路的贝利尔青岛医疗中心是一家主要面对海外人士的医疗机构,对员工的外语要求很高,因此在招聘时对海归特别青睐。该医疗中心的谭经理告诉记者,海归在语言上确实存在很大的优势,但刚回国时间不长的留学生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跳槽。前一段时间有个在日本留学10年的女海归刚在这里工作了一个月,结果就被青岛开发区的一家公司挖走了。在经历过多次招聘之后,她更倾向于选择外语较好的国内大学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很多中小企业的招聘者都存在这种心理。
探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海龟”搁浅
信息不对称也是造成目前海归求职越来越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多年生活在国外,海归们在国内的社交圈子逐渐减小。回国后,海归们想找合适的工作却苦于没有足够的信息,而急需高端留学人才的单位却在招聘中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本报2月14日A13版刊登了《奔波三月,海归硕士没找到活》一文后,仅一天的时间,先后有5家公司拨打记者电话要求联系该海归硕士。其中位于青岛市南京路中联广场的某指数公司的薛经理联系记者时称,他们公司招聘的都是高学历人才,尤其需要有留学背景的高学历人才。但在招聘过程中一直没有海外留学人才求职的相关信息,看到报道后,他们想与当事人进行面谈。
近年来,留学生出国数量增长较快。出国后,他们在国外的社交圈子相对封闭。回国后,一部分人通过自己原有的关系以及家庭的关系找到工作,但相当数量的海归进入一个新城市后,只能依靠自身的学历和海归背景,当海归求职和企业招聘信息没有形成交集时,导致了大量“海龟”的“搁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英国留学:英国留学新政将实施 高校盼更多... 下一篇:剩男剩女多海归加入相亲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