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12万多元去瑞典留学,却发现同学都是中国人,而且待遇与外国同学不同,被称为“黑户”。最近,南京市3名学生因不满出国留学中介把他们介绍进“中国班”,分别在南京市3家法院打起了官司。
记者采访发现,在中国留学生以每年20%速度递增的背景下,类似的“中国班”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许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存在。但是,由于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合同中并无关于这一条款的约定,留学生打官司输多赢少。
留学发现班上都是中国人决定退学
南京市中级法院受理的是一起关于出国留学合同纠纷的上诉案件,此前,该案已在白下法院审结。
据留学生王某称,她于2010年7月与南京某出国咨询服务公司签订了《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委托合同》,申请赴瑞典克利斯安斯塔大学国际经济学专业留学,中介费人民币1万元。2010年8月30日,小王从北京飞赴瑞典留学,学费人民币7万元一年。
但到了学校,小王就发现,自己的留学氛围与她预想的不太一样。首先,她得知这个专业并不是该大学的正规专业,而是中介公司向学校“买”来的,在学习过程中,她与其他国家留学生享受的待遇完全不同,其他学生把她们班上的中国学生称为“黑户”。其次,其他外国留学生的签证期限涵盖了整个留学期,但她们这些中国留学生却是一年一签,也就是说一个学年结束,她就要重新申请签证。
最让她无法忍受的,就是班上同学都是中国人,语言环境还是普通话。她觉得,出国留学就是想追求一个“洋”环境,没想到花重金不远万里,却跟一群中国同学在一起留学。
去年1月,王某退学,后来又申请到俄罗斯一所大学留学。
另外两起官司中,当事学生是与王某同批赴瑞典的同学,他们也选择了退学。
中介:把学生送到国外留学就算履行合同
但是,中介公司却认为,根据双方签订的中介合同,公司负责将学生送到国外正规的大学留学就算履行了义务。
该公司称,在王某出国留学前,就将瑞典这所大学的情况作了如实介绍,当时并没有涉及所谓的“中国班”问题,双方的合同中也没有这一条款。至于签证一年一签,该公司承认该专业是东北一所大学与克利斯安斯塔大学合作办的,但事前王某就知道这一情况,而且这并不影响这批留学生按期毕业并获得学业证书。
在该公司网站上,记者看到,关于这所大学的留学项目依然在做,而且也没有关于“中国班”、留学签证等方面的内容。
记者查询发现,克利斯安斯塔大学是瑞典的一所公立大学,并在中国教育部有备案。
法院:“不进中国班”未写入合同,中介并未违约
一审法院认为,王某与中介公司签订了留学合同,中介公司按照合同如期将王某送进瑞典克利斯安斯塔大学国际经济学专业留学,已经按约履行了义务。
关于此案的争论焦点之一“中国班”问题,在中介公司提供的合同中,用“应提供学校的全面信息”一笔带过,王某认为中介公司没有说明留学的是“中国班”,属于未提供全面信息,但法院认为,“不进中国班”没有写进合同,也没有作为特别约定附在合同后,因此不支持王某的诉求。
最终,法院认为合同合法有效,中介公司并未违约。
王某不服,向市中院提起上诉。目前此案还在审理中。
一位留学中介业内人士:
“中国班”已成留学潜规则
“这起案件,留学生败诉,折射了一个现实,那就是留学‘中国班’现象已成为业内潜规则,中介行业规则、国外的产业链都已经形成,单靠个人的力量很难改变。”对于此案的一审结果,一位留学中介业内人士表示。
实际上,随着近年来出国留学热的不断升温,“中国班”已经成为留学行业的热门词。这位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班”大多是与留学中介有合作关系的学校,还有一些是语言培训班。“说白了,就是中介公司或者国内某个大学,跟国外的大学合作办一个班,专门针对中国学生开设。”他表示。而在一些国际知名大学里,中国学生的人数并不多。
曾经有一位母亲在网上发帖称,女儿在国外留学,称国外学习非常轻松,这位母亲一了解才知道女儿班上都是中国人,语言环境还是普通话,对于原本希望借留学提高女儿英语水平的家长来说,这并不是个好消息。
但是,尽管有人对进入“中国班”不满,却也有留学生对“中国班”格外偏爱,因为这种“中国班”迎合了一些只是想去国外“镀金”学生的需求。据一位从新西兰留学归来的学生称,班上的同学绝大多数是中国人,有的甚至是老乡。尽管在国外外语水平提高不多,但很多留学生很喜欢这种“熟人多”的环境。
不过,法律界人士建议,如果家长想让子女出国留学喝到真正的“洋墨水”,在与中介机构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了解留学大学的真实情况,最好约定“不进中国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亚洲:在英申请回亚洲工作是好选择 下一篇:留学预算250万 家长称收回成本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