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留学 > 外媒体:从存“死钱”到用“活钱” 旅英华人储蓄观更新换代

外媒体:从存“死钱”到用“活钱” 旅英华人储蓄观更新换代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由于中英国情、福利制度和文化观念的不同,居民在储蓄的意识、习惯和目的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针对中英两国民众存在不同储蓄习惯的现象,英国《华闻周刊》进行了采访调查,并发现不仅中英民众的储蓄习惯存在着差异,在华人的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间也存在着不同,背后隐藏着深层的制度、文化和社会原因。

2011年10月《每日邮报》的一篇报道称,由于经济低迷、失业率高企,英国人的存款水平竟然在2011年的第二个季度大幅上升,居民存款率一度达到7.4%。相对于经济环境好的时期,英国人的存款意识已经有所提高。

但即使英国人的存款水平有所提高,却还是与中国的居民存款水平相差甚远。英国劳埃德银行(Lloyds TSB)最新调查显示,在英国,平均每个家庭所持有的存款和投资仅为5000英镑,而在中国,这一数字超过1.9万英镑,是前者的4倍。英国人仅将其收入中的约7%存入银行,而在中国,该比例高达47%。

该项调查报告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仍缺少类似政府养老金的福利,因此,中国人只能依靠自己存钱以备日后养老。

对于已经生活在英国的华人,他们的储蓄观念又是怎样的呢?《华闻周刊》采访发现,受访的旅英华人大多有持续性存钱的意识和习惯,而且存钱的主要目的主要是出于一种忧患意识,其目的包括结婚、防止失业、养育孩子或者应急等。而相对而言,英国本地民众却并没有把存钱看得如此重要,他们主要的存钱目的也主要是为了旅游度假、圣诞消费或者购买大件商品等。

在英国一所大学教书的刘先生,来英国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他在接受《华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自己每个月工资为3000英镑,尽管交完税后所剩不多,但他还是会把其中的一半存起来。刘先生解释称,自己今年35岁,还没有结婚生子,存款是安家立业的保障,“而且我拿的是工作签证,现在在英国工作的30岁左右的华人们,很少可以拿到长期合同的,万一合同到期了工作没有着落了怎么办?所以我更喜欢存点钱,就算以后回国了我也有点本钱。”

刘先生还表示,他来英国之前就有存款习惯,“在中国生活工作的时候,我不想把钱用来做投资,我宁愿把自己辛苦挣来的钱放在银行里存起来,为以后出国做打算。”刘先生说他现在在英国生活,当然希望尽可能地享受这里自由悠闲的美好生活,但是他也得为自己日后做打算。

在英国工作一年多的潘黎明先生,做的工作属于工程科技类。他也向《华闻周刊》表示自己有存款的习惯。谈到存款目的时,他表示:“主要是为了让自己以后的生活有保障,中国人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华闻周刊》发现,生活在英国的华人之所以还延续中国式的存钱习惯,一方面是因为客观因素,即很大一部分华人来英时间尚短,由于签证和身份的因素,还处于一种不稳定的过渡状态,对自己将来是否能够享受英国健全的养老福利制度还无法确定,因此需要存钱来为将来打算;另一方面则是主观上的原因,虽然一些华人已经在英国落脚,并加入了英国国籍,能够享受英国的社会养老福利,但因受到中国传统的忧患意识的影响,不愿意将自己未来的生活保障建立在外部的社会保障体制之上,认为有存款才能有保障。1 2 《从存“死钱”到用“活钱” 旅英华人储蓄观更新换代 - 华人 - 欧洲新闻》本文来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挪威留学学霸养成指南 怎样规划在挪威的留... 下一篇:美国投资移民:热情不减风险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