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留学 > 千万高薪留不住“海归”人才

千万高薪留不住“海归”人才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引进一个人才给1000万元,2600套教师家属宿舍楼两面环海。”“想滑雪的还是到东北来!待遇是50万元到500万元不等。”“有国家、省、市的扶持,从5万元到50万元到300万元,有不同的层次,绝对不会亏待大家!”在26日举行的留交会“大学校长沙龙”上,海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上海大学这五所大学的校长为揽得“海归”优秀人才,都说“不差钱”,纷纷开出诱人条件。(12月27日《广州日报》) >>>说说你的观点

8名华人获得诺贝尔奖,却无一中国人;“钱学森之问”也还萦绕耳旁:为什么中国本土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在“国人无大才”论盛行的今天,大学校长们急切地开出诱人条件引“海归”人才也就不难理解了。在金钱攻势的轰炸下,海归人才是能被引进来的,但观大学校长们急功近利的心态,再依照目前国内的科研生态,此举固然能留住海归人才的人,但很难留住他们的心。

且不说1000万元或是多少万元引进海归人才合理与否,钱从哪里来,先看校长们此言背后的心态。他们宁可拿出巨额的资金引进“海归”,也不愿将之用来培养自己的科研人才,这种心态本身就不正常,具有急功近利性。校长们之所以愿意这么干,一方面由于学校自己培养人才周期长、投入大,还不一定有收成;另一方面高薪直接引进海归人才用时短,见效快,投入相对较小。高薪引进海归人才,利于校长有限的在职期内的“政绩”,而海归们的科研成果还利于学校在全国大学中综合实力的排位,何乐不为?

在校长们这种心态的作用下,在国内糟糕的科研环境的背景之下,高薪引进海归人才更像是高价引进一套高科技设备。这套设备目前固然能生产出高科技的产品出来,但显然不利于科研事业的长远规划,这一是校长们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必然,二是海归人才在目前的科研生态之下很难有新的科研突破。

谈了校长们的心态,再来说说中国目前的科研生态。今年7月,中科协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55.5%的科技工作者表示确切知道自己周围的研究者有过至少一种学术不端行为;认为侵占他人成果现象相当或普遍的比例是51.2%。大量的学术不端行为与侵占他人成果的行为,显示了我国科研界恶劣的生态。只看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在这样浮躁而又恶劣的科研生态之下,很难想象“海归”人才能不被环境所“污染”而潜心搞科研。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鸣曾讲,中国的大学有“新四化”:学术行政化、大学官僚化、校园衙门化、学者奴才化。也许张教授此言有些夸张,但其判断何尝不是中国一些大学的真实写照?高薪引进海归人才的大学,如果不在改善大学学术环境、大学体制上下功夫,很难想象海归人才能在多少有些“新四化”风气的大学里大有作为。

如果中国的科研环境、大学的体制及学术风气不能让海归人才在科研上有进一步的发展,不能实现其个人价值,即使大学校长高薪留住了他们,也注定留不住他们那颗期待向上的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留学日本:国公立硕士申请要提前 下一篇:中国留学生俄语奥林匹克决赛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