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乐观的海外就业现状,让不少中国留学生打起了回国创业的主意。但是,他们收拾的回国行囊里,该装些什么呢?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创业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他们准备好了吗?
海归创业也需培训班
良好的教育,过硬的技术,国际化的视野,这些都是海外留学人员的优势,然而,他们也有软肋。
“在国外学习生活的时间比较长,海归们对国内的投融资情况、行业发展情况都不太了解。要回国创业,他们普遍需要一个对国内再认识的过程。”
浦东新区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副秘书长刚颖女士向记者介绍说,为了帮助这些海归精英能够顺利融入国内市场,他们特地推出了“华侨华人回国创业培训班”。
“去年第一届培训班仅限于生物医药一个行业内,参与的人数也只有26人,其中有六七个人回国创业。而今年报名人数一下子激增到200多人,参与人数达到了76人。他们大多出身名校名企,有15年以上的从业经历,并担任中高层管理岗位或承担关键技术研发工作。行业涵盖了生物医药、电信、计算机、金融、咨询等。”
刚颖介绍说,培训班课程的最大特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侧重过来人经验的分享。
“我们发现,这些海外留学人员最感兴趣的是他们的前辈、同行创业成功的故事。他们希望有人告诉他们,国内创业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规避陷阱,法制是否健全,扶持政策能否落实等等。”
“培训班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举办的,创新创业不仅仅是个人的愿望,它把个人和民族、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参加海归创业培训班的留学人员张为在课后这样感慨。
比资金更重要的是“软环境”
“要说海归回国创业的优惠政策,其实哪里都有。如果你的创业项目能在其他地方拿到100万元贷款,我相信在上海也一样能拿到。”在谈到海归创业的要素时,刚颖副秘书长一针见血地指出,如今海归创业最大的困难不在资金、不在政策,而在“软环境”。
“比如,张江园区拥有生物医药公共平台,有需要的企业可以直接在里面做实验。这对于刚起步的企业来说,研发十分方便。”
同时,上海早在2006年就实行了《鼓励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和创业的若干规定》,其中的创业一门式服务、B类居住证办理、归国人员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政策都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业软环境。
“钱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给你1000万元不如给你一个好的环境。”过来人、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兆华举例说,作为一家医疗公司,开发新产品需要的原料或器械时效性很强,他们从国外采购的东西,两三天就能到上海,物流和海关的效率都很高,和美国几乎没有差异。
据刚颖女士介绍,自从去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表达了回国创业的强烈意愿。在培训班结束后,不少“同学”都被这里的软环境吸引,希望能够在张江注册企业。(严姗隽)
记者手记:“乡思病”与向心力
曾经和一个在中国留学的马来西亚华人学生聊天,我本意向他咨询大马国内的地理情况,他却向我极力介绍他就读的中文教育机构,并且向我感慨道:“如果没有它,我们的中文还不知道怎样呢。”
[1][2]下一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内地毕业生可留港一年找工作 下一篇:回国求职 留学生求出“乡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