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考研 > 赴港留学读研升温 毕业时方觉“里外不是人”

赴港留学读研升温 毕业时方觉“里外不是人”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港校文凭的尴尬——毕业时方觉“里外不是人”

只是,“象牙塔”的美好,抵消不了香港社会“务实”的残酷。待到毕业季,很多内地生才渐渐明白手中那张学位文凭蕴藏的尴尬。

徐思哲2008年底在香港科大顺利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本想在香港的大学找一份教职,后来发现简直难如登天。“基本上不可能,特别是文科。”他告诉记者,读到博士的人一般都想继续自己的研究,但如果想留任港校,只能进入讲师序列,而这个序列将来是不能晋升教授的,只有那些在欧美名校获得学位的博士才有可能拿到正式教职。

高杰和他的同学今年的遭遇,同样印证了这一点:他的3个博士同学,一个又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厦门大学当副教授,“其实他不想回去,但是想在香港找一份研究工作的职位,太难了。”另外一名博士回到深圳开了一间公司,还有一位香港的博士同学,到香港本地一家科技企业工作。

“在香港拿的博士学位,竞争力比内地博士强一些,但不如北美名校。”高杰所在的学院,今年来面试教职的5个候选人中,3个是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2个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的。“我们怎么竞争得过他们!”

令人玩味的,还有港校本科生的毕业去向。根据香港城市大学的统计,约60%的本科生毕业后会继续攻读硕、博,其中大部分人负笈海外,包括美国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斯坦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而在香港中文大学2009年度内地本科毕业生的去向表上,在港和赴海外进修的比例达到40%。由此观之,内地生赴港攻读本科,港校是跳板欧美名校的“利好”,可是对于赴港读研的内地生而言,这就是“利空”——跳板欧美名校再度深造的空间小了,港城的工作适合“学究”型的人才着实不多。

在香港就业市场上,能够找到如意饭碗的大学生,同样只是少数。对内地生来说,粤语是一道拦路虎,工作签证则是另外一道。据了解,按照香港本地的法规,如果公司聘用了内地学生,就要为学生办理工作签证,期间免不了出钱出力,很多公司觉得麻烦。即便一些内地生可以幸运地留港工作,应聘他们的企业大多具有内地业务,需要熟悉内地市场的员工。工作几年后,这些内地员工还是会被公司派驻内地工作。

而内地生的另一重难言之隐在于,他们心仪的港校文凭,在很多内地企业眼里并不具备足够高的含金量。“比不上美国顶尖学校的海归,在很多企业眼里甚至也不如清华、北大等国内名校的毕业生。”和早些年的情形不同,内地就业市场岗位供不应求,竞争激烈,已经不再是就业“避风港”了——港校文凭在内地有点“里外不是人”的尴尬。

跻身“港漂族”——压力难为外人道

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在赴港学习不到一年后,程欣蕾和同学们就开始忙于找实习、找工作。事实上,为鼓励内地毕业生留港服务,香港特区政府2008年就宣布,所有内地生毕业后可以留港12个月,期间可工作或就学。不过,大部分学生仍希望在6月份毕业后就能直接工作。“毕竟,毕业后搬出了学校宿舍,远离了学校相对便宜的食堂,一天找不到工作,就是一天的支出。”

2008年4月,看到香港某电视台在网上公布招聘信息,程欣蕾试着投了份简历,竟获得了实习机会。由于她应聘的岗位是一档晨间节目,每天早上4点就得起床。幸运的是,两个月后,程欣蕾顺利转正。而她的同学,大多因求职不成回到内地。

即便能成为内地生中少数的幸运儿,跻身为“港漂族”,他们的生活也并不华丽,生存压力让很多人喘不过气。“辛苦找了份工作,当个底层的小助理,拿的工资交了房租后就所剩无几。”据悉,香港本科生的平均工资在12000-15000港币之间。而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一般普通的40平米住宅,且在大埔这样的郊区,每月房租就要8000港币,有时甚至上万元。

因为经济原因,程欣蕾说,她除了起早摸黑的工作,其余大部分时间只能在家睡觉,或坐在沙发上发呆。陪伴她最多的,就是远处高速公路上偶尔驶过的汽车喇叭声。“我为什么还在香港呆着?”工作一年后,程欣蕾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次数越来越多。

8月5日,程欣蕾在香港工作整整两年后,搭上香港飞杭州的班机。她割舍的不止是陪伴她度过青葱岁月的教科书,还有香港这座城市带给她的一切。朋友、同学、亲戚听到她辞职的消息,都会瞪大眼睛为她抱憾,当然,更多的是不解。只有程欣蕾自己知道,“香港很繁华,但是总感觉这种繁华不属于我。住不好,吃不起,玩不了,没什么朋友和亲人,死抱着一座城市,被莫须有的浮华所绑架着,有意思么?”

(应采访人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农民工研究生将来厦当老师 曾感叹知识难改... 下一篇:2011留学快讯:新加坡留学奖学金及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