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考研 > 年度报告:中国研究生师生比例合理吗(组图)

年度报告:中国研究生师生比例合理吗(组图)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研究生培养结构失调:科研机构尚有余力

我国教育管理权力的狭隘性导致有能力指导研究生的高层科技人员的教育指导能力难以充分发挥。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主要集中在政府公共科技资源集中投入的公立教育、科研机构中。根据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的规定,大学主要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以承担研究生教育的任务。因此,与大学相比,目前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的机会相对较少。

然而,我国科研机构的高层次人力资源十分丰富,科研机构中的科学家、工程师达到32.9万人,科技经费为1207亿元;而高等学校的科学家、工程师只有24.8万人,科技经费612亿元。对比研究生培养的倒置分布,显然科研机构大量的高层次科技人员未能充分发挥其本身具有的高水平研究指导能力。这是教育主管部门限制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政策的直接结果。

此外,教育部门以研究生的培养数量来评估高校绩效,高校以指导研究生的数量来评估教师绩效,也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制度性原因。

建 议

放开政策限制,鼓励科研机构研究员指导硕士生

教育部门应进一步放开科研机构招收博士、硕士的制度与政策限制,或采取具体措施鼓励科研机构研究员进入大学联合指导研究生。目前,博士、硕士点的审批与管理制度应不断深化改革,消除门户之见,扩大科研机构招收博士、硕士的数量,使我国高层次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与研究生资源的匹配和布局更加合理,减轻大学教授指导研究生的压力。

如果因为体制或政策问题暂时难以突破,亦可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科研机构与大学的联系,将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更多地引导进入指导研究生的工作中。

确定指导研究生数量上限为6名

研究确定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数量的合理标准。按照国际经验,一位导师一般同时指导2—3名研究生效果较好;5—6名是导师精力许可范围内、能够保证培养质量的上限。考虑到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现状,按照一个导师一年招收1—2名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计算,3年内同时指导的研究生数量应为3—6名。

一般情况而言,可考虑把6名作为上限。具体的数量标准应通过深入研究来确定。

根据师资力量确定研究生招生规模

严格控制每个导师指导研究生数量,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一方面,教育部门要统筹考虑研究生招生规模与现有的师资力量,依据现有师资力量确定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在对高校绩效进行评估时,应放弃以研究生的培养数量为指标,代以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考核标准,以遏制各高校盲目扩张的冲动。

改革研究生招生机制和经费分配机制

逐步改革现有的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机制,改变研究生培养经费的分配机制。逐步改变由学校、院系向导师分配研究生名额的做法,借鉴欧美高校的普遍做法,要求导师根据自己的课题经费多少设立相应的“助研”岗位,承担所招研究生的研究费用和部分生活费用。这样,导师可以量力而行,在利益、成本均衡考虑的基础上,自主确定招收研究生的名额。当然,这种做法需要考虑不同学科的特点,人文和社科学科应不同于理工科学科。

改革导师资格认定制度

改革研究生导师的资格认定和业绩考核制度,以教师的科研能力而非职称、年龄作为其指导研究生的资格和数量的标准。尤其是要选拔有能力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改变研究生资源过于集中于年龄较大、高级职称的科技工作者手中的现状。此外,在科技工作者业绩考核方面,也应尽量将指导研究生的具体数量与工作量考核脱钩。

■ 延伸阅读

学术交流障碍:会议费用过高排在第一位

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显示,科技工作者参加学术会议面临的主要困难依次为:会议收费太高(34.5%),缺乏信息、没有机会(33.7%),没有差旅经费(29.7%),没有时间(24.4%),领导不支持(13.9%),会议学术水平低(3.9%)。

调查发现,单位类型不同,学术交流面临的障碍也不同。在“缺乏信息和机会”方面,大型企业(43.6%)和技术推广服务组织(38.7%)的科技工作者比科研机构(26.1%)和高校(21.7%)更为突出;在费用方面,51.3%高校科技工作者认为会议收费太高,43.2%认为缺乏差旅经费,明显高于其他单位人员;在时间方面,医疗卫生机构的科技工作者表示“没有时间”参加学术交流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一(33.5%),远超其他群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赴日留学必知的两项“能力” 下一篇:留学生遭袭阴影渐散澳留学生签证申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