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高校的老师在进行全国罢工。这不算新鲜事,从我到英国以来似乎每一两年就会碰到一次。近两年因为经济下滑,为了高校教师薪酬平等和退休金等权益,英国大学和学院联盟(UCU)这个工会组织更是发动了多次维权罢工。抛开具体纠纷不说,参加了几次罢工之后,我发现即便是在罢工这件事上,也体现了十足的英国味和西方的“条框思维”。
首先,不是所有高校老师都可以罢工,只有缴纳了会费成为工会成员的老师才可以罢工。因为罢工是对雇佣合同中的劳务双方都有损害的,工会会员的罢工权利受法律保护,会员的经济损失也会有相应的赔偿,而那些没有加入工会的老师,若自愿参加罢工,其经济和合同风险是要自己承担的。刚到英国时,我曾很惊讶于每次罢工,有些老师(工会成员)“撂挑子”以示抗议,而有些老师(非工会成员)则须照常工作。
其次,罢工在英国高校界可谓是“形式灵活多样”。工会会按照不同的目的和事态的严重性来组织不同形式的罢工:全天罢课或连续罢课并不常见,因为老师会考虑到在争取自己权益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学业的影响,所以去年几次罢工都是采取全国罢课一小时的形式。这其中的逻辑是:老师在和学校抗议,但师生关系融洽。
而这次的罢工,工会采取的则是“罢判作业”,即全体工会人员拒绝提供任何评估学生学业的活动,比如拒绝批改作业、审核成绩、出期末试卷,甚至拒绝参加学位审核会议。但其他一切教学活动,如讲课、讨论课、个体辅导等全部照常。有些留学生不熟悉英国的高教文化,听说老师在罢工,便开始琢磨不如自己也不要写作业了,反正“交了作业老师也不会判”。这可是大错特错!因为从英国大学的角度看,这完全是两码事:老师可以因为罢工而无限期延迟判作业,但学生依旧要按时提交作业,迟交的作业依然是零分。
英国学生也有相应的“条框思维”:他们往往会支持与理解老师的维权活动,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会扞卫自己的权益。比如“罢判作业”这个举动也许看似不大,但在英国高教历史上就是个很有“杀伤力”的罢工活动。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业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在批改作业中给予的反馈,老师拒绝给反馈,意味着学生未来的学习成绩也会受连锁影响。而英国学生的权益意识很强,他们来大学并非仅仅是要一张证书,更是要获得“物有所值”的学习体验。当我们向学生公布此次罢工活动之后,我的一位大一的学生写邮件说,他很支持老师们罢工,但他的作业没有及时得到批改,他觉得自己向学校交的学费被打了折扣,所以他决定向校长写信索要“退款”。
事实上,英国全国各地真的有很多学生及学生组织这么做了,各个高校开始不仅担忧正常教学秩序的中断,也担忧自己在未来全国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中的排名。别看英国“一码是一码”的思维或许有时滑稽,但也恰恰是这种刻板促成了学校、老师、学生三方相互清晰的权益制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澳政府搁置提高大学生助学贷款利率政策 下一篇:法国:优秀毕业生不要求高考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