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辽宁的高考状元刘丁宁从香港大学休学复读,今年又夺得高考状元,一圆北京大学梦。此新闻似乎预示着曾经的“港校热”正在消退。到底是去香港大学读书好,还是去北京大学读书好?羊城晚报记者专门采访了两地多所大学学生,让他们用切身体会告诉你答案——
“港校热”开始出现降温
200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8所公立大学面向内地招收自费本科生。2003年至2007年为港校的扩招期,港校的招生范围从2003年的仅限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6个省市扩展到2007年的25省市,招生人数也增长至近1400人。2011年至今,部分香港高校招收内地生的范围扩大至内地31个省份,除港大、港中大、港科大这些内地学生熟悉的老牌港校外,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演艺学院等高校也加入内地招生的行列。2014年,内地招生的港校增加到17所。随着一些省区高考状元放弃北大清华赴港求学,一时间“港校热”甚嚣尘上。
对于内地优秀考生而言,港校的优势在于丰厚的奖学金、宽阔的国际视野,将来出国留学深造更为容易。因此,不少考生放弃北大、清华选择港校。今年,就有从清华退学的江焕波报考了香港城市大学。2011年,梁思齐以697分裸分获得北京市理科成绩第一名(不含全国化学奥赛一等奖20分加分),此前梁思齐已被保送北大化学学院,但同时也报了港校,最终他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生化系。
然而,2008年,“港校热”开始出现降温。有数据显示,内地报考港校人数呈下降态势。最近两年,这种降温还在继续,甚至出现了从香港大学退学返流大陆高校的情况。
从港大退学复读考上北大
去年高考,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的刘丁宁以668分(包括10分加分)的绝对高分,荣获辽宁省高考文科第一名,她选择了香港大学经济类专业,获得每年17.5万港元全额奖学金。
但据本溪高中校长的说法,选择香港大学并非刘丁宁的本意,主要是她父母的意愿。可是刘丁宁的心始终惦记着北大。她的舅舅说,在香港的一个多月,刘丁宁出现了种种不适应,既有专业兴趣方面的,也有生活环境、教学方式方面的。虽然母亲一直鼓励女儿继续留在港大,但刘丁宁还是选择了重新回来备战高考,这是家庭商议后的最终结果。
2013年十一期间,刘丁宁从香港回到本溪,10月8日回到本溪高中高三插班学习,而在港大办理的是休学手续,并没有真正退学。
今年高考成绩公布,2014年辽宁省文科高考最高分666分,又是刘丁宁。而北京大学辽宁招生组组长张西丰表示,已经与刘丁宁沟通过,她目前的想法是报考北大中文系。“北大是特别欢迎刘丁宁的,对其也有至少20分的降分。”
选择之前先了解情况
今年,云南省文科状元赵浩宇放弃香港大学,理科状元周权婉拒香港中文大学开出的66万港元奖学金,而比周权少一分的“榜眼”朱睿宇也放弃了赴港升学,选择入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赵浩宇表示,读高一时确实想过要读港大,到了高二就已经基本决定要考北大清华了。他对记者透露说,这几年的“港人态度”影响了他的选择。赵浩宇说,比起内地顶尖大学,港校的优势是国际化程度高,平台更开放,但这一优势随着内地高校国际化提速,吸引力也正在降低。
2012年,北京考生韩牧岑以总分670的高分获得北京市文科第一,李泽以总分712分夺得理科第一。当被问及是否考虑选择港校时,李泽表示他去过一趟港校,不会选择,而韩牧岑则直接表示不动心。最终李泽选择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而韩牧岑则选择了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2009年,来自深圳外国语学校的广东省理科总分状元刘若旖,此前已经以文科生身份保送至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国际班。高考分数公布后,包括香港大学在内的两所港校邀请她去就读,但是刘若旖和母亲均表示仍将选择清华。她说:“我期待着在清华的生活,这是我理想的校园。小的时候就知道要去最好的学校,上高中后发现清华大学和我的风格很相似,因此在高二时候就锁定这个目标。”
同是2009年广东省文科状元陈俊任则选择了北大,她告诉记者: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经济味道比较浓重,她个人比较喜欢北京的文化氛围,所以放弃了报考港校。“很多想去港校就读的内地学生都是为了将来出国便利,但我将来想在内地发展就业,没必要去”。
也有学生对记者表示,香港高校本科百分之八十是本地学生,有很多社团文化,如果内地考生在港校由于语言等原因无法融入到团体,其实是挺惨的,相较之下,北大清华的本科生都是佼佼者,平均水平也许会比港校本地学生要高,或许学术氛围也会更好一些。
当然,无论是从大陆到香港或者从香港到大陆,各种选择里有各自的具体情况和原因。但无论如何,在作出选择之前先了解两地高校的情况却是必要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注意!留学别选这些学校 下一篇:高考后留学需规避三大误区 切勿孤注一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