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留学 > 针砭时弊:媒体夸大了中国人才流失问题

针砭时弊:媒体夸大了中国人才流失问题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拙作《中国人才流失很严重吗?》见报后(《南方都市报》6月14日),引起网友几乎一边倒的嘲讽和谩骂。关于人才流失,国内公众一般认为问题严重,中国已经成为“人才战争”的大输家。我只想介绍国内外学术界一些最新研究成果,说明人才外流也具有正面效应,至少不像媒体报道的那么可怕。这里不妨再强调一下我的主要论点。

人才流失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中国人才流失是否严重,首先应作国际比较。就笔者所见,多克尔(FrédéricDocquier)等学者收集了目前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人才跨国流动数据。他们计算了各国的人才外流率,即2000年以前一国受过高等教育人口在22岁以后迁往其他国家的比率。结果显示,中国的外流率只有3.1%,在193个国家中排名第158位。新加坡高达9.7%,同样是人口大国的印度也高于中国(3.4%)。几十个非洲和拉美国家的外流率都在20%以上,它们才是发展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国家”。近年来我国留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可由于高校大幅扩招,人才外流率仍然保持在以往水平。其实,就中国的发展落差和人口规模而言,理应有更多知识精英移民海外,可发达国家吸纳外来人才的能力有限。美国移民法规定,来自任何国家的移民数量,在一年内不得超过全部移民的7%。因此我们也不必担心发达国家会无节制地吸收我国人才。

《南方周末》的近期报道称,新世纪以后第三波移民潮的主力由精英阶层构成,区别于前两批的偷渡客和洋插队。笔者手上只有2000年和2008年的美国人口数据。在15岁以上生于中国大陆的美国居民中,2000年有39%具有本科以上学历,2008年则升至45.4%。可是,如果比较上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头八年这两个时间段到达美国的中国移民,我们就会发现高学历人口的比例几乎相同,都是46%多一点。也就是说,90年代以后,赴美中国移民的学历选择性很强,但新一代移民中知识精英的比例并没有提高。

有读者会说,你不能把出去的等同于留下的,何况同样受过高等教育,北大清华毕业的留洋博士和地区院校的专科生可以等量齐观吗?我承认,学历和专业水平越高,中国人才外流的比例越大。但在这点上,媒体仍然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有一项被新闻界广泛引用的数据称:“清华北大涉及高科技专业的毕业生七成以上去了美国”。据中国科技政策专家曹聪考证,这一数据最早见于2001年第8期的《求是》杂志。然而,文章作者陶涛并没有给出数据来源。曹聪猜测,仅在1985年后的某一年,清华北大可能有七成高科技专业学生赴美留学,而陶涛将这一年当作了“1985年以来”。评价人才流失需要扎实严谨的研究工作,笔者希望媒体不再以讹传讹,网友们也能拿出数据来批驳我。

笔者并不否认人才流失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之一。《人才战争》的作者王辉耀指出,中国目前仍属于人力资本的“出超国”,即我国外流的人才要多于引进的人才。一个流出国若想降低人才外流率,一般可以考虑三种政策选项。一是限制人才出国,比如设立各种手续,或要求交纳“培养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留学生对此记忆犹深,因为这些限制出国的措施不得人心。二是与流入国合作,谋求制度性的补偿。印度裔的美国经济学家巴哈瓦蒂(JagdishBhagwati)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倡议发达国家对移民征税,以补偿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失的损失。然而,这一政策建议在实践层面很难落实。一是流入国不愿为另一个国家征税;二是合理的税率很难确定。人们并不清楚一个移民创造的经济价值,究竟源于他在流出国接受的教育,还是由于流入国提供的工作环境。排除以上两种选项,流出国的上策还在于吸引人才归国,同时动员海外侨民参与国内的经济建设。在侨汇、海归、技术转移、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人才外流的确有利于中国的长远发展,尽管不见得能抵消人才流失的负面效应。

随着中国转入创新型社会,人才短缺在未来十年将变得越发严重,但这主要不是人才外流造成的。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并不存在人才流失,可那时也没有培养出多少高科技人才。大批青年学子出国深造,为中国提供了巨大的海外人力资源储备,这正是解决人才短缺的契机。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统计数字,2009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达到22.9万人,比上一年增长27.5%;全年留学回国人员达10.8万人,同比增长56.2%。也就是说,回流人员的增长幅度已经大大超过了出国人员。当然,还有很多海外人才处于观望状态。依笔者之见,只要国内用人单位保持竞争格局,其中总会有些乐意让海归们人尽其才。

在笔者看来,国人对人才流失的抱怨原因有三。一是对国内当前的腐败现象不满。就这点而言,与其说人才流失是经济发展的病根,不如说是某些改革失败的症状。拙作只估计人才流失的规模,并不涉及贪官奸商转移财富的问题——— 除非大家认为他们也是人才。二是国际迁移还没有成为普世性的人权,只有各国精英才能成为来去自由的“世界公民”,这让中下层百姓产生了某种剥夺感。三是人才外流的好处并没有平均分配,反而可能扩大了收入差距。笔者在前文指出,人才流动本身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如果不存在更高的经济回报,人们根本就不会选择移民。可这些经济回报主要落在了移民家庭和流入国头上;没有海外亲戚的流出国居民受益较少,甚至还通过纳税补贴了移民在国内的教育费用。因此,我提倡兼顾流出国、移民和流入国三方利益,实现公平有效的全球治理。(作者田方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博士)

延伸阅读

2010高考74万人缺席 央视质问留学不是流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吻瘫机场”案终:浪漫一吻为何成国际笑话 下一篇:加拿大中国学生激增3.7倍 占留学生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