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留学大潮,将这群来自中国五湖四海的艺术学子送出国门,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对中西方艺术的深层思考又让他们在异国他乡聚在一处。在巴黎,2436A这个艺术小组定期聚会,每次热烈讨论过后用心整理的一份“小组词库”,有年轻人对艺术理想的不断追问,也有个人成长的蛛丝马迹。多年过去,这10位年轻艺术家陆续从法国各高等艺术学院毕业,其中的甘苦得失,冷暖自知。——“多年的留法的艺术生涯,我们改变了什么?没有改变的又是什么?我们改变了很多,我们又改变了多少呢?”——如今首次携回归之作集体亮相上海:这些装置、影像和照片,是多年思考的结晶,是异国乡音的对话,是东西方文化冲突的纠结、梳理、归零。然后,重新出发。
一个外国人,逗留在一个陌生国度,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语言,都一下子在这种“陌生”中模糊了面目。这是某种形式的“重生”,返回孩提时代:语言已无用,重新看世界。重获某种珍贵的肆无忌惮奇思妙想的能力。对一个造型艺术家来说,把自己“浸入”一种全新的异国文化中去是一种异常宝贵的经验。远离故土,对原文化产生的陌生感,能帮助艺术家跨距思考与追问,回溯与梳理,及至有一个全新的发现。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本土之外的地区、文化、语言环境中学习,就意味着处处是撞到“意外”、“误解”的可能。这也正是艺术学习的特殊性所在:核心的任务不是学习(别人),而是原创(自己)——面对原有的知识体系、对事物的常规解释、原本的优势竞争力的土崩瓦解、全面危机——这对一个艺术家而言,正是重新发现自己的最佳创新时机。因此我们将此次展览定义为《共性》——想尝试探讨:在不同语境的转换中,东西方艺术如何相处?艺术家在担当此种“桥梁”,“翻译”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流失了什么?
艺术家的话:
我们是一群80前后的中国年轻艺术家,相遇共处在欧洲的中心--巴黎。
在自身语言的盲点中,大家选择远度憧洋寻找一种新的开启,穿梭于两种文化中去审视自身的语言。在几年的学习工作中,文化尴尬,观念纠缠,冲撞符号,边缘,自信/不自信对抗/反抗。自然不自然的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我们却试图把这种语义森入其作品中,没有叫嚣,有的是一种凝重的提问和思考,不是外露的。作品背后也显现出个人的知识体系的丰富。在中国几代艺术留学生中,把个人知识体系提到一个至观重要的位置还是第一次。知识体系是一个基础,如同细胞架构着整个机体,架构着过去,未来。这个体系在其自身中交互,繁衍,派生,越来越完善。在开启过后进入良性的,创造性的封闭。使其个体符号更加鲜明,而不失一脉相承的韵味。作为新一代年轻艺术家,认识到中国语义的问题,以一种“入静出静”的方式面对提问。
在这次展览中,我们透过这些艺术家的作品看到他们观察和思考世界的方式,怎样立足于自身寻找与时代和社会的关系,怎样用艺术化的语言去表达,并最终建构精神世界。这个展览并不是一个总结,一个句号,而是一个开始,我们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小组的第一次亮 相,在上海这个同样充满活力的城市。接下来我们还会看到他们在其他地点,针对不同具体语境的新的创作,拭目以待。
对应展览主题,习艺堂在开幕式当天还筹备了一个圆桌会议:跨文化与创造力——研究在国际当代艺术背景中,“跨文化构架”的希望与悖论。邀请房奇、高洁、林玉燕、马翀、庞博、唐突、王成良、王戈、魏巍等10位参展艺术家与大家交流当代艺术、中西方文化碰撞、留学法国、当代艺术教育等话题。论坛由习艺堂负责人夏意兰女士主持。Paul Devautour先生,艺术家,前法国布尔日国立高等艺术学院院长出席研讨。特邀法国驻沪总领事馆CAMPUS FRANCE负责人Jean-Noel PETIT出席,并就“留学法国”发表自己观点。有跨国跨文化学习生活经验的艺术家共同参与讨论。论坛将尝试帮助理清习艺堂在上海持续发展的国际艺术教育计划的主要问题。
比邻“半岛1919”创意园,“淞浦727”的前身是上海国棉35厂。作为一处新兴的文化艺术创意实验场所,“老厂房”此次将与10位留法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一起全新亮相。两层宽敞的展览空间和顶楼的“玻璃花房”:咖啡吧和会议厅,外加可观赏吴淞口往来船只的露天阳台,使这里成为“发现上海”的又一处新景观。艺术总监: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全小斌先生。
>>欢迎关注更多艺术留学信息
习艺堂简介 www.xiyitang.cn
海滨江创意产业园内的“习艺堂”办公室成立于2007年夏。致力于筹建一所新型的国际艺术学院。项目策划者:保罗-德沃图(Paul Devautour),法国籍,艺术家 / 教授,原法国布尔日国立高等艺术学院院长,法国高等艺术学院院长协会秘书长。夏意兰,中国上海籍,多年从事中法文化艺术交流与教育咨询工作。
该学院面向中国艺术专业本科毕业生,对国际当代艺术感兴趣,希望在此领域继续研究生课程的艺术学子。同时接待欧洲艺术学院同等学习程度的外国学生。学院教授基本由在沪逗留作学术研究及个人艺术项目的欧美知名艺术家担任。学院将沿用法国高等艺术学院1972年以来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个人作品计划为基础,进行个体 / 群体研究,并纳入艺术家 / 教授与学生之间的互评。
“习艺堂”开办的宗旨在于,帮助中国艺术本科毕业生尽快了解,面对国际当代艺术领域的复杂状况,如何调整自己方向、正确贯彻作品理念、从而有效制定战略方 案。面向中国学生的研究生班基本定位为:由国际知名、经验丰富的艺术专家和教授带队,根据学生个人作品进行互动式专题研究。
国际化将是“习艺堂”课程安排的一大特色。中国学生们将有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国的 艺术学子们一起交流切磋艺术感受。事实上,这就是一群同时代年轻创意人、设计者、艺术家的雅集,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来到一起,在这里共同搭建一个跨文化的 艺术交流实践平台。
仍在规划筹备阶段的习艺堂已在短时间内推出一系列实验、定位活动(包括各种艺术讲学、WORKSHOPS、学术讨论等)。08年4月邀请纽约/奥地利艺术家Rainer Gangahl带领德国斯图加特艺术学院15位学生在上海完成为期一个月的WORKSHOP工作坊实践。最终成果以师生作品展《断章》(Broken Tales)亮相上海戏剧学院展厅。
该学院在筹备之初已得到法国文化部的文凭认可意向,并将在正式对外招生开始后逐年获取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正式文凭。
我们改变了很多,我们又改变了多少?
—— 习艺堂推荐
共性 2436A团队作品展
时间: 2009年9月5日至9月27日 10:00至19:00(免费参观)
地点: 上海淞浦路727号(轻轨3号线,淞滨路站)
开幕式: 2009年9月5日 18:00
研讨会: 跨文化与创造力 Found in translation 2009年9月5日 14:00 – 18:00
主办: 习艺堂
策展及布展设计: 2436A团队
支持:
淞浦727艺术新空间
CAMPUS FRANCE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法国PYLONE建筑事务所
房 奇 / 高 洁 / 李 青彬 / 林 玉燕 / 马 翀
庞 博 / 唐 突 / 王 成良 / 王 戈 / 魏 巍
>>欢迎关注更多艺术留学信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警惕带薪实习:“高性价比”还是凤毛麟角 下一篇:澳紧缺职业清单调整 留学选专业及时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