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留学 > 王韧:中国应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4.16)

王韧:中国应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4.16)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4-12-12

王韧:中国应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4.16)1

志强者事达

在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的8000多名雇员中,王韧是担任职务最高的一位中国人。6年前,王韧在60多位竞聘者中胜出,成为水稻所主管业务工作的副所长。虽然担任高层管理职务多年,但王韧给人的感觉却是平和而实在。他说自己的座右铭就是:认真处事,以诚待人。 正如被称为绿色革命之父的布劳格(Borlaug)在获诺贝尔和平奖时所说:“绿色革命只是人类在与饥荒斗争中的一个暂时胜利。”现阶段,稻作科学面临重大挑战:在全球人口持续增长的压力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和日益减少的可耕地,在保持稻米产量不断增长,提高稻农收益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交流稻作领域的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加大资金投入,增加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扩大国际科研合作,使水稻成为新一轮“绿色革命”的先锋作物,都是水稻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王韧说,在做水稻所科研副所长6年的时间内,能够做成一些自己想做的有战略意义的事情,就感到很有成就感。2000年1月至今,他已进入第二届任期,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经验。在国际农业科技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才华和业绩,得到世界银行副行长兼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主席约翰逊博士的高度评价。 细看王韧的经历,感觉其实他一直在做着积极的人生准备。 “韧”者,坚韧而持久也。这是当初高中毕业被分配到农场作插场知识青年时王韧自己改的名字。 1978年,王韧考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生,师从著名的生物防治专家邱式邦。1981年,王韧通过了中国农科院首次出国研究生考试,赴美国留学,获得弗吉尼亚综合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1985年回国后,王韧填补了国内杂草生物防治的研究空白,并取得一系列成果。1991年,王韧作为全国首批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受到原国家教委和人事部的联合表彰,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主席的接见。 王韧曾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主管国际合作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也曾担任英国国际生物防治研究所副所长、秘鲁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理事会副主席、联合国粮农组织病虫害综合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王韧说,“其实我倒算不了什么。有才华和管理经验的将才帅才,国内有的是,他们不比外国人差!可我们的人才在国际科研机构却少有用武之地,这的确值得思考。” 以水稻所为例,120多名科学家来自26个国家,中国是水稻最大的生产国,也是水稻科研的最大国,但中国籍的高级科学家包括王韧在内只有4名,整个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系统有8000名科学家,在15个中心里面担任中层以上领导职位的只有王韧和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的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樊盛根博士。怎样才能有更多的中国科学家到国际组织任职,让中国人有更大的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中国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这是近年来王韧一直在思考并努力促进的事情。 一定要抢占农业科研制高点 2006年6月30日,王韧作客人民网,就如何在国际科研机构担任领导职务和网友们进行了坦诚的交流。王韧说:“首先从科学家本身来说,要有兴趣,要经常关注这些机构,比如水稻所的网站上就有哪些职位在进行公开招聘的信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下面的15个中心的国际职员的职位都是公开招聘的,而不是根据份额由国家推荐。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比较扎实的科研基础,对有志于参加应聘的中国科学家来讲,最主要的问题还不是科学素养或者说水平的问题,因为相当多的中国科学家水平都很高。第一个主要的问题是语言问题,你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怎样跟别人交流都很重要。第二,中国科学家应聘国际机构的岗位,国际工作经验非常重要,很多人对国际组织的运作模式不是很了解。比如说前不久水稻所公开招聘一个水稻育种学家,也有一位中国科学家进入到最后阶段的面试,水稻所的遴选委员会提出的问题中,有一个是关于组织国际合作研究的不同形式和机制的问题,而很多中国科学家对这个领域不是很熟悉。” 王韧认为,当中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经济全球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挑战时,我们有必要前瞻性地在农业科技储备和政策研究上,从国际化层面上加以考虑和部署。这样才能占领制高点,才能在5~10年后的市场较量中稳操胜券。而我国以前对国际农业科技议程的制订在战略上认识不足、参与不够,未能有效利用这些国际资源为国家的战略利益服务,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在事关国际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很难有机会和条件表达中国的主张和影响。”如《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议程和公约》的制订、转基因农作物的应用等,欧美发达国家的出发点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根本不同,但目前的研究重点及评价标准基本被发达国家所左右,是人家说了算,这对未来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极其不利。 “我们要像研制神舟六号飞船,开展南北极科学考察那样抢占制高点,参与国际农业科学研究重点、战略和评价规则的制定,争取在转基因作物风险评价规则制订、农业后备资源开发以及水稻、小麦等主要作物的科研攻关的战略性领域,扮演导向性的主要角色。这对于未来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要取得在国际农业科研领域的发言权,首先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成果要过得硬,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说话才有分量。目前,我国农业科研的综合实力和规模与国家需求远不适应。提升我国农业科研“国家队”的国际地位就成了当务之急。此外,多年来在国际机构中担任高层管理职务,王韧的切身体会就是,还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鼓励我国科学家、管理人员到国际农业研究组织中竞聘和担任领导职务。这样我们才能有更大的影响力,有更多的发言权。 在水稻所,我们看到一个世界各国对该所经费捐赠排名表,中国是25个捐赠者之一,但捐赠额落后于韩国、印度等国家,这与我们水稻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符。据介绍,曾经有国际上的经济学家,在中国做过一个经济评估,评价水稻所对中国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如果折算成经济价值,在过去40年里,水稻所对中国的贡献是中国给水稻所投资的1000多倍。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们也要认识到捐赠的重要意义,逐年增加对国际农业研究组织的捐赠额,至少达到韩国等中等国家的水平,以获得更多的发言权和更大的战略利益。对于未来,王韧仍然很有信心:“中国的农业科技队伍,尤其是中国农科院将来一定会成为国际一流的研究队伍,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对于自己的未来,王韧也同样自信。当被问到他在海外有没有遇到华人科学家可能会遇到的“玻璃天花板”的问题时,王韧笑言:我有信心竞争更高的职位。他表示,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会很高兴回国效力。“我现在还拿的是中国护照,我永远是中国人。”

来源:神州学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北京奥组委前期志愿者:海归学子增多成亮点... 下一篇:中国留学人才市场调研成果显著(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