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09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06年度长江学者受聘仪式暨颁奖典礼。首先,我代表国务院,向“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得者和新受聘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所有长江学者和全国高校广大教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同时也向李嘉诚先生和香港李嘉诚基金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冯铃教授、张亚平研究员、王生洪校长和闵乃本院士作了很好的发言。“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由教育部和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创立9年来,共有110所高校聘任了1108位长江学者,14位专家学者获得了“长江学者成就奖”,促进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的产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学科领军人物,已成为国家重要的高层次人才计划。截至2006年,有24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当选为两院院士,57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担任了“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0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39项重要成果分别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175项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的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三大科技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70位长江学者指导的88位研究生的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实践表明,“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实施,对于我国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实施好这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层次人才计划。
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支撑,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可能的。”大力培养造就一批杰出科学家和科技人才群体,建设一支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大幅度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杰出人才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步伐。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和“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有力地促进了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使高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高校教师获得国家三大科技奖励的数量均超过授奖总数的半数,全国80%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来自高校。高校教师队伍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面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强大的生力军。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还不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特别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数量不多,支撑人才成长的基础性条件还比较薄弱,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聪明才智的制度尚不完善。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加强高等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大基础性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二、切实推进高校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和政策措施,大力支持高校人才队伍建设。高校领导班子要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头等大事,为人才健康成长和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在高校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重点培养优秀教师和科技尖子人才。要着眼于优秀人才总量增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构建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体系。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吸引和凝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造就一支以教师队伍为主体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研究新形势下吸引留学人员和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引进一批年富力强、世界一流的学者和科技尖子人才到高校任教和从事科研工作。要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培养和会聚高层次创新人才。支持高校教师主持或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活动,提升我国高校教师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二,大力推进高校中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目前,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我国高校教师总数的79%,是支撑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要大力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重点选派优秀研究生和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到世界知名大学或一流学科专业学习深造、参与前沿项目研究。要依托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科研院所,建设一批教师培训基地,大规模培训中青年骨干教师,加强教师知识更新和学科交叉培训。要建立青年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制度,引导和鼓励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成长。
第三,通过科研平台建设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当今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科交叉与融合。承担重大科研任务,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必须有良好的科研条件支撑,同时,需要跨学科甚至跨单位、跨地区的科研团队联合攻关。要加大对高校中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究平台的支持力度,并鼓励高校采取多种方式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在重点领域开展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促进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会集和多学科的优势,整合资源,推进管理创新,探索和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凝练学科方向、会聚学科队伍和构筑学科基地的创新机制,形成一批多学科交叉集成的创新团队,承担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或国际科技前沿的重大研究任务,力争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高校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基地。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和重点基地建设,努力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发挥重要咨询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第四,努力形成有利于高校人才成长的制度和文化环境。人才的成长有赖于良好的机制和环境。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和发挥高校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要加强大学创新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革故鼎新、敢为人先的传统,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严谨治学和宽容失败的精神。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学术平等和自由探索。要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宣传和弘扬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和感人事迹,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切实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探索建立和完善学术自律与学术监督相结合、学术自由与学术贵任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坚决克服和摒弃学术浮躁和学术不端行为,努力营造健康良好的学术环境。
最后,我想提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希望大家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做教书育人的楷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大家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树立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坚持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坚持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训练相统一,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希望大家大力弘扬高尚师德,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第二,希望大家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做自主创新的先锋。自主创新精神是推动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促进民族振兴的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大家要继承传统、与时俱进,不畏艰险、不懈奋斗,瞄准国家战略需求,遵循科学研究规律,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勇攀世界科技高峰。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勇于破除妨碍自主创新的思想观念,不断探索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第三,希望大家求真务实、严谨治学,做高尚学术道德的榜样。大家要率风气之先,垂道德之范;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甘于寂寞,潜心研究,拒斥急功近利,抵御浮躁之风,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大力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同舟共济。共同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
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团结奋斗,为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摘自:《中国教育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百名海归竞逐常州领军型创业人才(4.5) 下一篇:中日韩教育部磋商教育交流合作(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