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MPA
MPA就是公共管理硕士的英文缩写(Masterof Public Administration)。作为一种专业学位,MPA最早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大半个世纪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增多,且越来越复杂,从而对政府官员及公共机构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挑战,促进了公共管理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蓬勃兴起。现在,它已经在欧美及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流行开来,它在国外的地位可与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地位等量齐观。国外的MPA教育尽管模式多样,但在总体上以招收政府部门及非政府部门的在职人员为主。MPA是一种应用性而非学术性的研究生学位,毕业生主要是到政府部门及非政府的民间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管理工作。
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在中国设立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并初步决定于2000年10月前后进行首次MPA联考。
MBA MPA比较
●培养目标
MBA(工商管理硕士)(Master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是最早引入中国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位教育。MPA是近几年我国引入的新品种。二者都属于管理领域。所不同的是MBA是一个专门为生意人设计的研究生学位,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全球化意识的高级管理人才;而MPA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培养的则是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者和政策分析者。
●招生对象
MBA、MPA同属于高层次的成人教育,绝大多数学校在招生简章中都明确规定不招收应届毕业生。MBA的招生对象相对较宽,MPA招生对象以招收政府部门公务员及非政府的公共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为主。
●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最早引入的MBA教育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授权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9所大学作为试点培养MBA。到1999年,全国可授予MBA学位的高校已达到56所,招生人数在9年中增长了105倍;MPA于1999年5月被我国正式引入,2000年10月进行了首次全国24所招生院校的MPA联考。
●就业前景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MPA、MBA人员的需求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其中发展最早、人数最多的MBA虽然每年的产出量已达到了3000人,但与目前国内35万名经理人才的总需求相比显得十分滞后;由于引入较晚,MPA在国内还未形成供求市场。但专家预测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MPA的需求将不逊于MBA。
MPA招生
招生对象?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对象是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具有同等学历)并具有四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者。不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鼓励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在职人员报考。
考试方式?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实行全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联合考试方式(即联考方式)。
考试科目?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科目为:
(1)政治理论?
(2)外语
(3)管理学
(4)行政学
(5)逻辑与数学
政治理论课由各试点单位自行组织。外语、管理学、行政学和逻辑与数学为全国联考科目。
录取?主要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以及面试情况,并结合工作业绩和资历择优录取。
MPA今年招生流程(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例)
6月下旬-7月上旬报考资格审查
7月中下旬报名
9月上中旬发准考证
10月中旬联考
12月上旬成绩通知
12月下旬-1月上旬面试
1月下旬初步录取通知
1-2月调济录取
2月发初步录取通知书
2月下旬-3月上旬入学报到MPA教学
学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学制可以采取下列两种方式:
1.非全日制。采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习期限2年至4年,课程学习既可以采用业余时间(周末、晚上)也可以每学期集中安排一段时间学习。在校学习时间总和不少于半年。
2.全日制。学制为2年至3年,采用学分制。学员在校脱产学习1年半,修完MPA课程后回工作单位实习或找单位实习和做毕业论文。
培养方式?1.采用学分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者即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论文答辩通过后按规定的程序授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2.突出专业学位的应用性强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学方式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尤其要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必须安排社会实践或实习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将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用于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解决之中。
3.培养过程采用导师组形式,发挥集体指导的作用。要加强与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机构的联系与交流,吸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公共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次政府管理人员参加培养工作。
MPA课程设置
学分要求?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总学分要求是不少于50学分。这50学分的分布是:核心课程30学分;专业必修课程10学分;选修课8学分;实习和研讨班(系列讲座课)要有一定的学分;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核心课程(10门、30学分)?这类课程提供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和基本理论、方法及技术、与公共管理现实相关的基础癃识、政治理论以及外语知识。其中有一门由各个学校自行确定,以体现特色和灵活性,这10门核心课程及学分是: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3学分)
第一外国语(3学分)
公共管理(4学分)
公共政策分析(3学分)
政治学(3学分)
公共经济学(3学分)
行政法(3学分)
定量分析方法(3学分)
信息技术及应用(3学分)
(自选)(2学分)
专业方向必修课(不少于10学分)
根据公共管理学科特点和领域,设置了5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列出了若干专业方向必修课。各试点单位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培养对象的要求,自行选择一组作为专业方向必修课。
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由各个学校自行确定,原则是多样性、前沿性、务实性。下面是部分供参考的选修课程目录:
公共组织理论 微观经济学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市政规划与管理
公共伦理学社会保障改革与管理
现代领导理论科技政策与管理
中国政府与政治项目管理与评估
比较政府与政治教育管理
国家公务员制度医疗卫生事业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
宏观经济学环境政策与管理
社会实践与研讨班(2个学分)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环节,进行公共管理与政策研究的社会调查或实习(时间在2-6个月之间,记1学分);同时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加10个以上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专题讲座(即研讨班),了解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学科前沿(研讨班记1学分)。
学位论文?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必须撰写学位论文。对论文的基本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论文选题必须紧密结合当代公共管理的实践。论文的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论文应充分体现学生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参考书与辅导班
政治理论课由各试点单位自行组织,其余四门实行全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联合考试方式。权威的辅导书是《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及考试指南》(人大版)。
上个考前辅导班是个不错的主意。清华的辅导班分综合班与模考班两种,综合班上课时间为6月2日-8月19日,模考班上课时间为9月1日-10月7日。人大、北大也有类似的强化班和冲刺班。
首批24所MPA招生院校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国家批准71个合作办学项目可授“洋学位” 下一篇:英国两家医院招收中国护士计划因语言障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