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留学 > 日本的教育概况(4.3)

日本的教育概况(4.3)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4-12-12

北京嘉华世达副总经理 印凯

日本国位于西太平洋靠近亚洲大陆东方,是由许多岛屿组成的群岛国。主要岛屿有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俗称日本列岛。全国面积约合37,7000KM2,人口约1.2亿。首都为东京。

【日本教育的历史背景】

日本的近代学校体制是明治维新之后于1872年建立的。在这之前,没有统一的学校,是在地方领主统治下由各“藩”开设藩校、汉学塾和“寺子屋”进行教育。“寺子屋”日语叫做“Terakoya”,大都在寺庙大宅中开设教室,主要向少年儿童教读、写、算的初等教育。明治维新后政府为加强国民文化素质,追赶西方文明,提出“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强制性义务教育政策。最初,实施3年的小学义务教育,1905年小学就学率达到95.62%,到1907年颁布实施6年制的小学义务教育,所学的学科有:国语、算术、修身、音乐、图画、体育;高年级还开设地理、博物、历史、科学等课程。

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相比,其发展速度较缓慢。1884年时,全国中学只有132所,学生总数1,4800人。1910年以后发展为302所,学生总数达到12.2万人。但,初中就学率只占同年龄层人口总数的5.2%(男6%、女2.9%)。这个时期实施男女生分校,女生的就学率很低。教育内容方面随时代的发展加强了国家主义的教育色彩。

[学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现行教育体制是根据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遵照日本宪法的精神制定实施的。

在《教育基本法》的第一条规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为和平国家与社会服务的建设者,酷爱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价值、重视勤劳与有责任感、充满自主精神、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国民”。为此,日本现行教育基本原则是:①确保教育的机会均等;②提高教育质量;③重视培养智育、德育、体育等协调发展的人才;④保障教育的公共性与继续性;⑤主张教育在政治中的中立;⑥尊重地方自治。

日本现行学制是“六、三、三、四”学制。小学和初中阶段实施九年的义务教育。高中是非义务教育,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综合高中,分全日制、定时制和函授制,使后期中等教育发展很快,高中入学率已达到97.5%。日本的高等教育除四年制大学外,还有短期大学(学制2~3年)、高等专门学校(介于高中与大学之间,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教育,培养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专修学校、各种学校等。为身心有障碍的适龄学生开设盲、聋、哑学校和养护学校,进行特殊教育。

另外,招收3~5岁儿童的幼儿园也作为学前教育机构包括在学校教育范畴,接受文部省的指导。在不断改革学制的过程中,根据国民受教育的要求,允许扩大开办各级私立学校,也允许兴办初、高中一贯制和小学、初中相连教育的学校。这种灵活多样的教育体制较好地适应了日本社会发展而提出的多种人才需求。

【教育行政管理】

日本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组成,设有教育常务委员会,是制定日本教育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审批教育法令、法规,并由“中央教育审议会”为它的咨询机构,就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实施方针提出政策性建议和意见。

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是由中央政府统一管辖和由地方政府具体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实施的。

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领导部门是文部科学省。在地方政府中管辖教育行政的机构是各都、道、府、县、市、镇、村的各级教育委员会。

文部科学省的职能概括起来有如下几项:

1.就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制定学术、文化、教育有关的规定;

2.就各级各类学校与教育机构的物资设备、人事安排、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规定实施标准;

3.向各级教育委员会、地方行政机关及其他教育文化与科学研究机构提出指示与建议;

4.指导与帮助地方教育委员会的工作,如,开设教育辅助,设施提供科普教育技术、教育资料的费用等等;

5.有权处理新设学校教职员人事任免及教科书内容的审批权;

6.对国立学校拨发经常性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财政费用,等等。

日本各级学校和师生人数统计:

2004年度

类别

学校数

(校)

学生数

(人)

教职员数(人)

总数

专职

兼职

职员

幼儿园

14061

1753393

121555

109805

11750

20649

小学

23420

7200933

428217

414908

13309

90582

初中

11102

3663513

275716

249794

25922

35852

高中

5429

3719048

318845

255605

63240

55770

高等专门学校

63

58698

6846

4473

2373

2961

短期大学

508

233754

40159

12740

27419

11733

大学

709

2809295

317445

158770

158675

181394

专修学校

3444

792054

149713

40663

109050

17035

各种学校

1878

178117

24691

11267

13424

4466

总计

55185

20408805

1407471

1258025

411738

415976

各级教育委员会是根据1948年颁布的《教育委员会法》实施地方实际需要进行该地区的教育管理。教育委员会的委员长是各地方政府推荐、由文部省认可任命。委员会内设“指导主事”,主要负责该地区学校的教学、教材等方面向校长和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还可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领导旨意从事专门的教育业务指导,诸如编写教材、制定教育实验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对各学科进行学习指导等等。

另外,日本从明治维新时期就有法规规定允许设立私立学校。宪法和许多教育法规强调教育均等原则,从教育行政管理的角度实施三种类型的学校管理形式,即国立学校、地方公立学校和作为学校法人的私立学校。这三种类型的学校虽然从办学形式、行政管理体制和经费来源有所区别,但从教学内容、教学编制等方面需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法规、法令的管辖。2004年的统计:私立学校与国、公立学校的比率是幼儿园59.5%,小学0.79%,初中6.38%,高中24.3%。四年制大学中76.4%是私立的;短期大学中有88.8%是私立的。在短期大学学生总数中约91.7%的学生在私立短期大学中就读。

由于私立学校的经营管理不像国、公立学校那样受文部省的约束,治学方针较自由和有特色,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较充实、完善,学费收费标准尚让一般家长所能承受而报考私立学校的人有上升趋势。

【普通教育的教学课程】

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学课程由文部省编的《学习指导要领》即教学大纲来实施。《学习指导要领》约每十年修改一次。最新的《学习指导要领》是,着眼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价值观的转变情况,为培养迎接21世纪能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社会,有自信心、具有丰富情操的、身心协调发展的人而修改的。《学习指导要领》要求:“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自觉地学习的态度与能主动适应正在变化着的社会的应变能力。不但要指导学生基础的、基本的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潜在能力”。

其具体的教育要求是:①充实情操、道德思想教育;②加强基础知识教育与发展个性特点的教育;③养成具有自主性、忍耐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④培养尊重祖国文化与传统的品质;⑤促进国际理解与国际交往的能力。《学习指导要领》就是按照上述精神,规定了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

高中教育改革,文部省强调了“三个转向”。即高中阶段的教育要求:①要从数量的扩大转向教学质量的提高;②从形式上的教育平等转向实质上的公平;③从偏重“偏差值”评估学生转向尊重个性与人格的学生评估。这样,进一步加强了对后期中等教育的领导。

高中阶段的教育分为普通高中、专业高中与综合高中三种。教学课程分农业、工业、商业、水产、家庭、医护、数理、外语等。2003年度高中按学科在校学生人数的比率为:普通56.3%、商业11.4%、工业9.4%、农业4.6%、家庭4.9%、医护2.6%、水产0.5%、综合学科2.6%、其它7.4%。综合学科是作为高中教育改革的一环,从1994年度开始新设的。全国综合高中共有74所,还有学分制高中、情报科学高中、国际高中等,使高中的教学体系多样化。普通高中中也开设更多的选修科目供学生自主选课,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和提高学生根据自己的志向进行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高中新生是以初中应届毕业生本人的“学力检查成绩”、“初中情况调查书”、“体格检查表”等作为主要参考依据,由各高中选拔录取。

“学力检查成绩”按公立与私立有所不同。公立高中要通过都、道、府、县或市、镇、村的教育委员会实施。所要考核的学科科目有国语、数学、社会、理科和外语;私立高中由各校自主实施。所考核的科目从国语、数学、社会、理科和外语中选择3门以上即可。

“初中情况调查书”的内容包括了该生在初中三年期间的各学科学习成绩、“特别活动课”中的表现及本人的考勤、性格特点、文艺体育及社会活动中的表现记录。私立学校在录取新生时着重招收与本校特点有相应特长的学生入学。

为适应学生的越来越明显的个性化、多样化倾向,并避免围绕中考问题可能产生的弊病,日本仍然在努力改善高中入学考试办法,突出地克服偏重“偏差值”的考试竞争,实施公正评价学生的思维判断力、表现力,注意学生的性向特点并积极引导他们。特别是重视学生的自主意识、自觉积极性以及加强思考、判断表现能力方面,提高到新世纪人才应有的品质的高度,启发诱导、因材施教,达到较好的效果。

正如在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指导要领》总则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小学教育是人的成长中打基础的重要教育阶段。不但要对学生进行宽厚的知识教育,还要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却又不能忽略思想品德教育。在日本中、小学的课程要求和教学安排中体现了“对学生进行知、德、体协调发展的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新人的教育总方针。

【高等教育】

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四年制大学、二至三年制的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及开设有专门课程的专修学校。高等教育机构是根据《学校教育法》、《大学设置法》等法规开设的,有国立、公立和私立之分。由于大学是讲授高等普通教育和高等专业知识教育的场所,同时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场所,有规定条件的大学设有研究生院。

大学与研究生院

2004年度

合计(校)

国立(校)

公立(校)

私立(校)

广播大学(校)

四年制大学总数

709

87

80

542

1

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

517

87

65

365

其中

只设硕士课程的大学

122

12

19

91

设有博士课程的大学

395

75

46

274

2002年度四年制大学在校学生有250.5万人,研究生有23.6万人。按专业分学生的在校率为人文科学16.3%、社会科学38.4%、理学3.6%、工学17.5%、农学2.8%、医齿学2.5%、药剂、护理4.4%、家政2.3%、教育5.6%、艺术2.94%、其他3.89%。

短期大学相当于中国的大专。共有508所,私立的短期大学占88.8%。短期大学在校学生人数共有22.5万人,其中按专业分学生的在校率为:人文科学14.0%、社会科学12.8%、教养学科1.7%、工业4.7%、农业1.1%、保健9.0%、家政21.7%、教育27.7%、艺术4.3%、其他3.1%。

高等专门学校是招收初中毕业生、五年一贯制的、培养专门职业技术人员的学校。该校四、五年级相当于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毕业后也可插班考入同一专业的大学三年级。全国高等专门学校共有64所,其中国立55所、公立5所、私立4所。在校学生共有5.86万人,其中女生只占17.3%。高等专门学校毕业后授予准学士学位。

专修学校在全国有3444所。在校学生总数79.2万人,其中女生约占53.5%。专修学校毕业后授予专门技术职职称。

各种(职业)学校招收高中毕业以上学历者,学制一般一年或一年以上。全国共有1878所,其中98.9%是私立的。在校学生总数为17.8万人,其中女生占49.7%。

日本的高等教育在战后一段时间里经过了“大众化”阶段、“多样化”阶段。现在,可以说进入“向终生教育化迈进”的阶段。在这段时间里,调整了高等教育各专业设置和学科门类结构,使课程设置情况适应社会的人才需要,能较好地培养不同层次的多门类科技人才。同时,扩大了大学的“门户”,鼓励兴办私立大学,招收社会人士上大学,为更多的求学者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还尽可能促成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合作,为未来科技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从而,强化了高等教育的机能,加强了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

日本的大学入学率在世界上看比较高。2004年达到45.3%。大学招生实施全国性的“大学入试中心考试”。各大学参考被称为“第一次考试”的大学入试中心考试成绩和考生在中学时的学习成绩、性向、能力,参考称为“第二次考试”的小论文测试和面试由各大学自主选拔录取。

【日本教育的特点】

日本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明治初期就提出了“教育立国”的口号,举国上下致力于发展教育事业。由于教育的发展阶段和它的背景条件的变化,各个历史时期各有不同的发展特点。目前,日本教育的特点有:

一、教育法规保证日本教育的发展:

日本教育发展中,教育法规、法令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于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是日本教育的根本法。以此为基准,制定、修改、完善并充实了一系列其它有关教育的法规,就1998年版《教育六法》中收录的教育法规有200篇之多。这些至今已经实行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法规化管理。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教学、学校卫生、教育行政、财政、教职员人事管理、学生指导、教育评估、奖惩等方面规定基本要求和实施要领,使日本的教育更为规范化,在教育的发展方面有了法规的保证作用。

二、“立足改革、重在实验、稳步推广”:

日本的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稳中有进,注重实验与实践。被公认为改革可行时,方大面积推广。如,新设新型学校,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实验阶段之后确认可行才正式批准实施;又如大学的入学考试办法经过了很多年的试验性实施,几次修改,反复听取意见。现行的“大学入试中心考试”越来越得到广大考生和绝大多数大学的赞同,可现在仍在改善与充实之中。目前学校中实行的“一周上课5日制”也是逐步推行的。起初一个月中有一周是上5天课,后来一个月中隔周实行一周上课5天,直到2002年度全面实施一周上课5日制。为此,从教学安排、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要在“宽松”的环境里进行“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踏踏实实地掌握基本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等“生存能力”。具体要求是:

1.培养有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以及生活在国际社会中作为日本人的自觉意识;

2.培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通过实施宽松愉快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基础知识,充分发挥其个性特点;

4.各校都要努力下功夫开展有特色的教育,创办有特色的学校。为此,各校要严格选择教育内容、扩大选修范围、重视学生个性、改进学习方式、开展教学评估等等。

通过上述措施,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能体味到学习的快乐与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后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三、教学课程注重学生的能力,知、德、体协调发展:

日本中、小学的教学大纲——《学习指导要领》,明确指出了要培养迎接21世纪的能自觉适应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知、德、体协调发展的人。学校教育界于是就提出了“新学力观”。认为要培养有独立思考的、有道德伦理观念的、有技能有创造精神的人。以中、小学教学课程上说,开设“生活课”就是一例。安排在小学低年级中新设的“生活课”,取代了过去的“社会”和“自然”。把低年级学生认识大自然和社会揉为一体,教学生懂得如何生活、如何体谅他人、与他人共同生活为主线进行教育。从教学方式上也采用“实地讲课”、“小组教学”、“亲手制作”等生动、有趣的方法,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中学的教学来说,初中开设选修课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在高中保证音乐、美术、手工工艺、书法以及作为日常生活技术技能知识、应用技术为学科内容的“家庭课”;在职业高中除开设普通高中所设的高中基础学科外,分别加大了与生活实践相关的专业科技教学份量。

在评估每一学生对每一科目成绩时,也根据学习意愿与态度、思考判断力和创意构思、表现与应用能力、理解与鉴赏水平来衡量而不是单纯地取得了多少“分”。这样,教师在各科教学课程的指导中做到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四、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网,全民关心教育:

每一个人一出生,首先接受来自父母的抚养和教育。作为人生活的场所,社区社会给人的教育作用是终生的。学校当然是人生长时期接受基础教育的必要场所,但要公正地评价学校教育的作用,必须加强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之间的教育联网。

日本的“PTA”(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即“家长与教师协会”较好地起到三者有机联系的作用。“PTA”经常关心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组织活动促进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向中、小学学生提供社区内受教育搞活动的场所。学校也主动和“PTA”联系,提供学校教育、活动的信息,要求PTA协助参与学校的活动,如:运动会、家长参观日、教学观摩活动等等。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教育联网很好地形成了全民关怀下一代,使孩子们得到身心健康成长的更广阔、更丰富和更有效的教育环境。

【日本中小学教育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思想品德教育问题

日本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市场经济繁荣,国民生活水平较高。然而,精神

生活方面显得很贫乏。反映在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思想、行为规范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中、小学学生中有“教育荒废”现象,即“校内暴力”、“逃学”、“欺侮弱小同学”、“吸毒”、“不良行为”、“自杀”等等。根据1998年3月由《读卖新闻》所进行舆论调查结果来看,占59.2%的人认为必须加强道德教育;占44.7%的人为在中、小学中存在“欺侮”、“校内暴力”等问题而担忧。1996年度发生“欺侮”事件为小学2.6万件、初中2.9万件、高中0.4万件;逃学的情况为小学近2万人次、初中7.47万人次、高中9.8万人次;“校内暴力”情况初中约占13.8%(1460校)发生约6000件、高中约占18.6%(775校)发生2077件。近几年来,因“教育荒废”问题而自杀的事件屡有发生。要杜绝这种现象必须要从根本问题上抓起。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进一步改善宣传媒体、娱乐设施等生活、社会环境。在学校教育管理方面提出了要加强学生指导问题。在致力于让所有少年儿童各自的身心得到更好地发展,还努力充实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减少“欺侮事件”、“校内暴力事件”、“厌学”等等。为解决上述问题,2001年度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实现浅显易懂的教学;②加强社会规范意识的教育与活动;③各校配备生活指导员充实教育咨询体制和个别教育;④实施各种综合教育措施,做好学校、家庭、社区共同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在都、道、府、县加强了学校生活指导员的工作,开展学生指导工作的调查、研究,交流经验和评估、推广工作。

为使学生打下终身保持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过充实生活的基础,加强学校保健、学校安全、学校午餐工作来推动整体健康教育。

学校营养午餐是为促使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达到改善整个国民饮食生活为目的而实施的。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环,已在日本普通教育中扎根。

近年来,少年儿童中偏食肥胖等情况有增无减。学校营养午餐在中小学中成为制度化,改善了少年儿童营养摄取量、改善体格增长情况以及培养饮食习惯等教育作用。

学校午餐实施情况(用餐学生人数比例)

分类

学校午餐实施率

午餐形式%

(万人)

完全餐

补食餐

牛奶餐

小学

745

99.3

98.5

0.3

0.6

初中

348

82

66.7

0.5

14.7

特殊教育各校

8

87

84.9

0.0

2.1

定时制高中夜校

7

74.4

53.8

20.6

0.0

(注)完全餐:主食为面包或米饭,有牛奶、有菜;

补食餐:有牛奶、菜等;

牛奶餐:只供牛奶。

二、关于实施“学区制”问题

日本的中、小学学生上学采取“学区制”。即就近入学的制度,这是考虑到学生的上学交通安全与节省往返所花费的时间,同时也有克服对某些学校报名人数过于集中等造成的影响因素。

日本至今,“学历社会”的影响很甚。为了能使子女上著名大学,家长就要从孩子上小学时起就要考虑上名牌学校。于是,许多家长费尽心机把自己的子女跨学区上名牌学校。政府虽然实行“学区制”,而家长却不同意,非要求跨区选择比本学区更好的学校。由于这样的情况较多,地方教育部门最近不得不作出允许相邻的两个学区按比例数可跨区择校的决定。这对有上述要求的家长是个让步,但,由于所规定的比例只有招生总人数的2%,有的家长只好把家搬到名牌学校附近的学区内,来达到让子女能够上名牌学校的目的。

三、关于因人口出生率减少带来的对学校教育的影响问题

1980年以后日本全国的人口出生率有明显下降。据文部省公布的1990年的统计,在校学生人数高中564万人、初中536万人、小学937万人,而其十年后的统计下降到高中425万人、初中438万人、小学766万人。2002年则进一步减少到高中392万人、初中386万人、小学724万人。从这个统计数据的变化中不难看出日本的人口出生率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有许多中、小学虽然降低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仍然存在学生人数过少、教学设备利用率不够,教职员人数过剩等现象。新学期开学的那天,有的学校只迎来1个新生;有的学校因无新生入学,只好关闭。

四、关于教育国际化的问题

在进入21世纪后实施的日本学校教育改革中,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教育国际化问题。

为了培养符合国际化时代的新人,首先要求对异国文化很好地理解。其次是要有很好的国际交往能力。其中,首当其冲的是作为交往“工具”的语言能力,也就是外语教育。

目前,在日本的小学中不开外语课。从初中开设的外语课绝大部分都是英语。但,以1993年的世界性中学生英语测验——“托福(TOEFL)”考试,日本的成绩平均分数只有484分,在亚洲地区27国中为倒数第二位;从参加考试国196国中为倒数13位,根本没有达到国外大学的留学及格线——500分。

为了实现教育国际化,日本的教育界正在酝酿如下几个问题:①应从小学起开设外语课;②不要只设英语课,应推行复数外语课的教学;③培养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外语能力;④加强外语教学法的改革;⑤结合本国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加强国际理解教育。自1997年度起,“大学入试中心考试”的外语考题中,除英语、德语、法语外,增设了中国语的考卷,受到广大考生的欢迎。

【几点思考】

日本的教育现状和体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必须重视中、小学教育。因为这是基础教育。

从日本教育的过去和现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实社会中的学校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的进步是同步前进的。尤其我国现在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急待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以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这就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要从中、小学教育抓起,要从义务教育抓起。为保证做到这样,日本的教育法规化措施,立足改革经过试点稳步推广,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形成学校、社会与家庭联网全民关心下一代等办法是值得参考的。

第二,要公正地评价学校教育的作用。须把学校教育纳入到终生教育之中。

从培养人材的观点上说,不仅有继续上高一级学校,即“纵向型”学习体系的问题,

还有获得更为宽厚知识的校外教育活动或课外教育活动,即“横向型”学习体系的问题。在人的一生中,这两种学习体系同时作用于每一个人,与继续教育、终生教育融为一体,进一步构成为培养人材的呈“立体”形态的学习体系。这种有机相连的“立体型”学习体系,向人们提供了最佳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条件。从教育的目的上考虑,上边提到的学校、社会、家庭这三者相联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彼此割裂开或削弱哪一方,都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是不利的。只有把学校教育纳入到终生教育的大环境中,才能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身心健康的新人。“终生教育”并不只是针对成年人或对高龄人所设,而是总括了整个社会为一体的人材培养的实施计划,而这一计划的实施,使学校进行的“素质教育”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将会把整个社会、全民的教养水平与教育教养程度提高一大截。原来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的作用更为扩大、延伸和长远,效益更为巨大。

第三,教师水平的提高在教改中起重要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站在教学第一线上的教师,责任是很重的。社会上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日本自古以来很重视教员的作用及地位。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教育使命感,理解并热爱正在成长期的少年儿童,不但要有教学科目教学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还须具备有高尚和丰富的品德教养。

日本的教师,职前培养是在“开放性”师资培养原则下,在综合大学和教师培养大学(包括短期大学)中进行,即在完成规定科目取得规定学分数和经过教育实习,成绩合格者发给“教师资格证书”。但,要成为正式教师,必须经过“国家教员录用考试”,成绩合格才能上岗。被采用的教师必须接受一年的“新任教员研修”即使用期的进修和学习,体验教学、教育指导能力。

由于社会需求的变化、科学领域的进步、国家对人材要求的提高等原因,对师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近,日本调整了关于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各等级的要求,提出了“公立学校教师工作须知”、“充实提高在职教师的研究进修”等等,进一步加强了师资质量管理的标准。

在学校教育管理方面,全体教师与校领导协同合力,进行教学、教育工作和校外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还不断地同社区居民、家长联系、扩大教育环境、改进教学方法上下苦功夫。这种精神,我们要虚心学习,更要坚定信心为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而不懈地努力。

第四,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问题。

提到现代化,往往被认为要西化。这一点,日本在发展教育和教育改革过程中走了弯路。目前,日本在实现教育现代化中较好地纠正了过去盲目西化的倾向,较好地处理了继承、发扬本国文化传统和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关系。

我们也要从日本的经验中汲取教训。要保持我国、本民族的优秀传统,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精髓,舍弃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落后的东西。要学习和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经验,还要注意到西方文化渗透。在别的国家获得成功的经验不一定对另外一个国家适用。要“立足于本国”,要“从实际出发”,“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活学活用”。

百多年来,日本的教育在同世界各国的比较中获誉甚高。当我们在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努力、奋发工作的时候,了解、思索,进而借鉴日本的教育,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我国实施留学人才回归计划重点吸引科技领军... 下一篇:《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十一五"规划》权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