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留学 > 北大女生迷出国 上演现代范进中举

北大女生迷出国 上演现代范进中举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不久前,北京大学一名大四的女生突然失踪了!这位北大女生一向学习刻苦,早就发誓毕业即要出国。果然,她的托福考试分数很高。就在失踪前几天,她刚刚接到了国外两所著名大学的邀请函。不料,她却消失了,连续几天不见其踪。到底是怎么回事?请看节目内容实录,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2月4日23:40首播:

主持人阿邱:不久前,北京大学一名大四的女生突然失踪了!女孩失踪的消息,在未名湖畔掀起了一场地震:校方登报寻找,同学们则自发地在她最后出现和最可能出现的地方贴出了寻人启示。这位北大女生一向学习刻苦,早就发誓毕业即要出国。果然,她的托福考试分数很高。就在失踪前几天,她刚刚接到了国外两所著名大学的邀请函。不料,她却消失了,连续几天不见其踪。

女孩是怎么失踪的?据班上同学反映,该女生一直把出国看得很重,拿到邀请函后激动不已,情绪一直处于亢奋状态,逢人就讲,当时大家都觉得她有点异常,劝其去看心理医生。失踪前,一个好友提醒要她多申请几个学校,不想两人却为此争执起来,后来,她哭着离开了实验室,就这样从学校里消失了。这些话本来要让当事人亲自告诉您,但学校拒绝了采访,理由是保护当事人。对此,我表示理解。那么,事情的后来呢?虚惊一场!女孩被当地派出所找到了!由于饥饿和劳累,她看起来体质已非常得虚脱。

采访:

北大男生甲:“独生子女承受的压力本来就不大,突然遇到这种问题的话,发生这种事情很正常,是看惯了吧,一个是感受这件事情的人,本来心里就比较麻木,另一个是事情也时有发生.”

北大男生乙:“感觉有点像范进中举,我了解到的是不是,因为她可能看到这事成了,特别兴奋.”

北大男生丙:“就是不同的发展方向,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点,不想不一定就说明你怎么放得开,这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北大男生乙:“化学院大四那个师姐出走的那个事,我刚跟他的看法有点不同,我觉得造成她一看到成绩单,然后兴奋了,造成精神恍惚的原因,可能是她觉得她的付出和得到的东西就是她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主持人阿邱:我一直在想,留学,在这个女孩心中会重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会让她仅仅得到邀请函,离真正出去还有很长距离的时候,就如此得兴奋?没有采访到女孩我觉得有些遗憾,不过在一篇网上很流行的留学文章中,我似乎又找到了答案。文章的作者也是一个想出国的女孩,而且也是北大的——

拿不到签证、去不了美国,我们还是有很多机会获得成功,甚至可能拥有更光明的未来。但我相信,在每一个拿到offer的学生心里,签证的分量都很重,这份重量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充分感觉到。天堂与地狱的距离有时只在一线间。美国不是天堂,但在我眼里,美国大使馆却就是这样一道分界线。不知曾经有多少年轻人来过这里,试图跨越飞跃道路上的最后一道障碍。几个小时的等待,几分钟的面谈,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出国,改变一生,留学,一生就会改变。我想这就该是梦想出国留学人们心中的分量。留学过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出国从开始申请,到参加考试,再到等待邀请函,最后发下签证,是个又折磨人又漫长的过程。可是即使经受住了这一路的考验,就真的意味着改变人生了吗?我倒认为,拿到签证,只是拿到了一张出门的车票,又一个漫长而未知的旅程才刚刚开始而已。

事实证明,失踪风波没过多久,校园很快即恢复了平静。在这儿,虽是大冷的天,但你处处都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热”——出国热!

采访:

北大男生甲:“在(国外)那种教育体制下,(国外)不像我们这里的,我们这种灌输教育其实不是一种精英教育,算是一种大众化的教育方式,在美国或是澳洲那些国家,他看中的是一种精英化的教育,如果你感兴趣,他就引导你去进行研究,像我们现在这么多博士是不正常的,你去想一下哪有这么多人都对这个学术感兴趣,哪有这么多人有天赋,没有天赋或者不感兴趣,跟着一窝蜂去上也不是办法,到国外经过一段时间的淘汰,最后剩下搞学术的人,就是那些真对学术感兴趣的人.”

北大男生丁:“留洋学府可以说是每一个进入北大学生的一种梦想吧。”

主持人阿邱:看来,在这种几乎人人都为留学梦而发烧的环境里,无论谁,久陷其中,都会把“出国”当成生命字典里最重要的一个词,日思夜想,魂牵梦绕,甚至因相思而生出一些病来,也就不奇怪了。自1978年以来的25年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58万多人,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攻读的专业几乎涵盖了全部现有的学科门类。到了二十世纪末,据说,光在校大学生就有一半有留学意向。刚才说的是北大,清华更不落后啊。据说清华曾经有这么一个班,入校的时候除了一名学生,人人都发誓要出国。可到了大四,那唯一一个例外也不例外了。不信?看看一个清华同学自己拍的片子——

采访:

清华男生甲:“我想我的思维在我们班上还算是比较个别,不太相同的那种,其实原本我们班只有我一个人是不想出国的,但是后来因为其他一些原因才出国。”

清华男生乙:“(你怎么想起来要考GRE的?)我考G……,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要考G的。(是随大流么?)不是,应该说(是不是你周围的人都考带着你也考还是……)当然一个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这个是不可否认的,任何东西都是有一种环境的东西,还有自己萌发的一些东西,双方面结合的一些东西,才会产生一个固定的、永久性的目标才会去奋斗。”

清华男生丙:“因为象我们单位吧特别程式化,按照目前的状况,我完全可以看到我六十岁的时候我是什么样子。真的,然后觉得很可怕。如果没有挑战性,每件事情都可以预见到的话,反正就是感觉特难受。”

画面:图书馆里大家看GRE,

女生宿舍

女生1:“家里面希望我出国吧。”

女生2:“(开始的时候为什么决定要考这个(GRE)?)嗯……当时就是想出(国)呗,(有没有身边的人的影响?)身边……反正大家好像都在考。”

女生3:“(你要是出国的话,你跟你男朋友该分开了)嗯……让俺们哥哥(男朋友)等俺几年吧。”

主持人阿邱:出国热自有其强大的理由了,比如良好的教育和成才环境,合理而规范的市场秩序,先进的管理理念等等。但是我想,除了这些,恐怕还有一些更世俗的理由和更微妙的想法吧,那么,究竟是什么呢?

清华女生1:“我觉得大部分的人是先找工作吧,回来以后含金量高点。”

清华女生2:“现在研三的师兄师姐找工作,都快痛苦死了。”

清华男生:“四五年之前,整个国家出国的人都不多,但是那个时候不管你去做什么,都能做出比较好的成绩来,那时候出国的人有很多,是真的要到国外学东西,在我上本科的时候也想过出国,但是大部分都往这条路上挤,前面那些人的成功似乎已经证明了这条路是正确的,最后也变成一个独木桥了。”

主持人阿邱:不难看出,很多人痴迷于“出国梦”的同时,做的更多的是绚丽的“归国梦”。换言之,正是“归国梦”支持着眼下的“出国梦”!其实海归并不算什么新鲜事,从1847年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出国以后学成归来的学者算起,“海龟”历史已经有一个半世纪。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在“支持留学,鼓励出国,来去自由”方针的指引下,自费留学让中国出现了留学史上最大的一次留学浪潮,与此同时,大批的海外留学生也纷纷归国寻找发展机会。据专家介绍,眼下正经历着继上世纪80年代初期和90年代中期两次留学人员归国潮后的第三次浪潮。为了吸引海龟,各地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比如北京市规定,归国人员在京创业最高可获得20万元人民币资助。广州市已给予43位留学人员每人10万元的无偿支持。南京对留学人员的户口指标编制不受限制。

在很大程度上,“留洋”的动力来自于——“留洋归来”的灿烂前景!如此,对校园里的出国热,也就不难理解了。大学生,正是放飞梦想的年龄,谁不羡慕着那些有明星气质的海归精英?在那些榜样人士的传记和镜头里,哪一个没有留洋背景?哪一个不操一口流利的牛津腔或者纽约腔英语?本土,海外。此岸,彼岸。中间虽仅隔一本护照、一纸签证,但在望洋欲穿、望洋兴叹的年轻人看来,那儿却是梦想的花园、成就的天堂!毋庸讳言,鄙人确有想给小兄弟小姐妹们泼点冷水的意思。权当我是吃了酸葡萄吧——

冷水之一:物质压力和生存窘迫。我手边有一个前一阵热播的记录片,讲的就是这方面的故事。

纪录片《在日本留学的日子》的片断

场景1陈麒下班

解说:陈麒来自上海,除了上学,每天要在夜总会打8个小时的工,4年来他没请过一天假,每天凌晨3点半回家,住在那里的人除了房东,几乎没人知道他的存在。

场景2陈晨在街上流浪

解说:陈晨来自北京,临近毕业却没有一分存款,由于和房东的纠纷,突然变得无处容身,冬夜,他在东京的街头流浪。

主持人阿邱:冷水之二:精神负荷和心理压力。

解说:这张照片转自比利时《鲁汶大学校报》,标题叫作:简的最后一张照片。照片中的中国女孩叫简,是鲁汶大学公认的才华横溢的中国留学生,她学习非常出色,当其他中国留学生还在过语言关的时候,她已经和教授在做流利的沟通了。简做了一个惊人的计划,准备在一年内完成大学的学业。可是就在快考试的时候,她得了一场感冒,最后没能去参加考试。几天以后,简自杀了。

主持人阿邱:简走了,留下了伤感。她的同学在一篇纪念她的文章里这样写到:“比利时多雨的天气,经常使远离故土的人们倍增伤感,很多时候,当清晨被闹玲叫醒的时候,看看窗外,却是一片朦朦胧胧,背上书包推开房门的时候,才发现今天外面又是细雨绵绵。雨水落在地上,泪水洒在心上——Jane,是这样吗?独自一人卧病在床,耽误了考试,远离父母家人,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是这样吗?可是Jane,耽误了考试还有机会补考,一年读不下来完全可以读两年,感冒总有好的时候,鲁汶的天空也有阳光明媚的时候……你的悲剧我们都有责任。”

一个优秀的留学女孩魂-断-异-国。她飘洋过海,踌躇满志地来到了遥远的异国,追逐她梦想的天堂,走得是那么远,那么辛苦。但这次她却走得太远。我希望在天堂里的她再也不要那么辛苦。

冷水之三:本土化人才并非没有优势,海归派面临现实考验。还是给您念一段网上的评论——“由于“洋文凭”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拿,“海归”这个名称的含金量也相应地打了折扣,留学生的综合素质究竟能有多么出类拔萃,恐怕还需要实践来检验。加之现在国内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有了长足进步,留学生的语言优势也未必明显,“海归派”要想仅凭一两年喝到的洋墨水,就在国内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还真不那么容易。”

主持人阿邱:事实的确如此,近年来,一方面国家继续保护留学生归国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人才市场上,对海归人才的认识也正趋于成熟、理性和现实,不再盲目追风,和本土人才的待遇差距也在缩小。在堪称“中国硅谷”的北京中关村,一家个人计算机公司以月薪2500元招聘员工时,海归派也争先竞聘,年收入高达几十万的另人羡慕的海归派形象正在消失。在国家的公务员考试中,海归派也与其他人一视同仁。上海人事局就指出“海归派和其他普通报名者条件完全相同,能否录取,全凭实力。”

主持人阿邱:想当年,摇滚歌手崔键在台上曾对热血沸腾的观众大喊一声:你们准备好了吗?同样,今天,面对这些“身在曹营心在汉”、天天被“留洋梦”搅得心绪不宁的小兄弟小姐妹们,我也想嘀咕一句:你们,准备好了吗?即使银两盘缠早已就绪,知识学问也已停当,可你们的心理、意志、独立生存的能力、学业和谋生的竞争压力、异国的思乡、对孤独感的承受等等,你们真的都准备好了吗?如果您已准备好了,我祝您一路走好,心想事成。假使您尚心存忐忑,只是为了一个面子,一点虚荣,我劝您不妨稍安务躁,先磨好了刀再砍柴也不迟。总之,像“知己知彼”、“三思而行”“未雨绸缪”这些古语总是有道理的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美国公布外国学生和交流访问者去美须知(全... 下一篇:中国学生赴德留学途径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