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以国际化为特色的人才强校之路
中国政法大学树立“以教师为本位”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和“特色兴校”战略,在引进国内高水平人才的同时,把建设高水平师资的着力点投向海外著名大学,注重延揽世界一流人才,形成了以中美法学院、中德法学院、法与经济研究中心为代表的主要由海外归国留学人员组成的高水平学术创新团队,走出了一条以国际化为特色的人才强校之路。 人才强校成共识不拘一格揽人才 中国政法大学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和高层人才引进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人才强校”这一理念已在全校成为共识。“能是善事,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得到广泛落实,关爱人才、善待人才已成为一种基本价值观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各项工作。2003年,有四位来自美国、日本、德国、香港的学者需要引进,学校特事特办,专门出台《对引进的海外归国人员实行职务聘任》的办法。经过严格的程序,通过了对许传玺、莫世建、张凌、许浩明四位海外归国学者的职务聘任。 2004年,学校出台了《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人才引进与管理暂行办法》。新的办法对引进对象与条件、引进人员的待遇、引进程序及引进后的管理都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由于政策合理,措施到位,中国政法对人才的聚集效应已日益突显,人才引进工作出现了良好的势头。 量身打造专门学院独辟蹊径用人才 引进这些优秀海外归国人才之后,如何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环境?中国政法大学独辟蹊径,专门为海归人才量身打造专门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有两个独特的学院,分别是中美法学院和中德法学院。以美国法律和中美法律比较为研究方向的中美法学院,以许传玺教授为带头人,吸引了一批来自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知名大学的海外归国人员。另一个是以欧盟法和德国法、中德比较法为研究方向的中德法学院,是政法大学与德国五所著名大学合办的以研究大陆法为主要使命的学院,也吸引了一大批从德国留学回国非常有发展潜质的青年学者,逐渐形成了中德法学院的后备力量。 人才战略成效凸显海归团队成果斐然 中美法学院、中德法学院、法与经济学研究中心三个机构的海归团队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将传统的传授型教学推进为知识探索型教学和知识实践型教学。目前教师普遍开设研讨课、实务课和双语课,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取得了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海归团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多方面的科研活动,不断提高研究质量,拓宽研究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中德法学院教师作为主体参与的当代德国法学名著编译项目仅2006年就完成了4本德国法学名著翻译出版;法与经济学研究中心承担了中国人民银行委托的“金融与资源风险分析研究”的重大课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托的“中国立法、修法和废法的制度与环境分析”的课题,目前两个课题正在进行中,阶段性研究成果已经通过验收。 这几支高水平团队不仅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大量科研、咨询服务,还积极参加国家各项立法活动,担任国家机关的法律顾问,并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如今,中国政法大学正逐渐营造出这样一种文化:树立强烈的尊重人才意识,创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以博大的胸襟和气度接纳人才,给人才事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正是因为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深厚的文化积淀、宽松的学术氛围、领导的民主作风和人格魅力,许多海外优秀人才把中国政法大学作为施展自己才华的首选之地。
来源:法大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