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出国留学,总是和“勤奋学习”、“辛苦打工”连在一起的,而如今却有种说法:现在中国留学生是一拨比一拨阔,而最阔气的,则数那些十几岁的中学生了——????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小留学生迈出了国门。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不惜花巨资为孩子铺设锦绣前程,但一些孩子在国外花钱如流水,追求高消费,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关注和担忧。
一个比一个阔
在长春一家研究所工作的金博士曾于上世纪80年代留学德国,不久前,他应邀再次赴德做短期学术交流。回国后,他对朋友讲:旧地重游,却已物是人非,当年的留学生早已离去,现在都是些孩子在那里。
“和我们那会儿完全不同,这些小留学生真有钱,根本不用打工,全靠父母从国内寄钱供养。他们住好房子,开好车,周末看电影,泡酒吧,假期到处旅游,花钱大手大脚。想想当年,我们这代留学生,不少人上飞机时囊中羞涩,刚到国外就忙着打工,一切费用全靠自己挣出来的情景,真是感慨良多。”
一位在英国工作的中国官员讲述了他碰到的这样一件事:一次受国内朋友之托,去机场接一位刚满18岁来英国留学的女孩。飞机抵达后,旅客陆续出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一群年龄在20岁以下的中国小留学生,当中就有那个女孩。只见她的衣服、鞋子、背包和挂在脖子上的手机全都是名牌货,小姑娘说她是坐头等舱来的。
北京的张先生有一次出国到澳大利亚,某企业一位老总便托他给自己在悉尼读中学的儿子捎些东西。当那孩子来取包裹时,张先生大吃一惊:只见他开一辆崭新的福特轿车,从头到脚都是名牌,腰间别着市面上最新款手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俨然一个小名流。目送这衣着光鲜的男孩帅气地驾车绝尘而去,张先生不禁心生疑惑:这到底是来求学呢,还是来享受呢?
据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参赞刘京辉女士介绍,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中,已经出现了不务正业、散漫度日的人群,特别是年龄很小的中学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家庭条件较好,从小娇生惯养,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来到德国之后没有了约束,于是成天喝酒逛街,荒疏了学业。在柏林市中心的啤酒馆里,经常可以看到十几二十岁的中国孩子聚集在一起喝酒。也有不少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旅游玩乐上。有些学生到德国半年了,还说不了几句像样的德语。
可怜天下父母心
小留学生们的高消费与父母的溺爱分不开,家长们为了孩子舍得大把花钱。究竟多少钱才能供养一个小留学生呢?
据了解,在英国,中国的小留学生如果读最好的寄宿制中学,每年的花费大约相当于24万元人民币,一般情况也要15万到20万人民币。美国一年要2万美元,德国要10万元左右人民币。澳大利亚虽然比美国和英国低,但每年的经济担保仍要在15万元人民币左右。
记者认识一位王老师,夫妇两人工作多年积蓄了几十万元人民币,一直打算买套住房改善居住条件。而最近记者见到她,一问方知,房子没买,钱都寄给在美国留学的女儿了。
并非所有的家长都是大款,他们节衣缩食供养孩子在国外生活,家长的节俭与孩子的挥霍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家住北京的宋柯刚出国时,父母在他的账户上存了一万马克(一马克约合5元人民币),几个月后,又托人带去5000马克,不久又是5000马克送到他的手中。宋柯的父亲是工人,母亲已下岗,为给孩子凑钱,平日省吃俭用,还把自己住的两居室出租,两口子挤到爷爷家住。
可宋柯的钱是怎么花的呢?他从来不吃剩菜,吃不完的东西统统倒掉了事。每次收到家里的钱,他连饭都懒得做,或者下馆子,或者买一堆最贵的食物回来吃。据同学说,他的一顿饭够别人吃上两天的。
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在德国留学的小李住在一个德国人家中,房主人是位医生的遗孀,家境殷实,拥有一座古香古色的三层小楼,而这个妇女在生活中却十分节俭。有一次,小李收拾衣物,发现一件“彪马”牌运动衣小了,便随手塞进了院子的垃圾桶。第二天,女房东对他说:“你昨天扔的名牌运动衣太可惜了,我已把它洗好,明天送到孤儿院或慈善机构去。以后你要是扔这类东西,请先告诉我一声好吗?”小李汗颜。
中国小留学生的挥霍,连所在国的居民都摇头,一个英国人感叹道:“天知道这些学生能学到些什么?”
新西兰驻沪领事馆的一位官员在一次留学专场报告会上,向在座的100多位家长及学生提出了几点忠告,其中有一条就是: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钱。
不少海外华人对此不无担心,勤奋、刻苦、节俭是上几代中国留学生的传统美德,这种传统在今天的小留学生身上还有几分呢?溺爱孩子的家长们想用金钱为他们铺设锦绣前程,但他们可能没想到,这样做反而会害了孩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让留学“梦”成真:谈工薪阶层子女留学 下一篇:我使馆要求加国重视中国留学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