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一流智库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内涵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引导各类智库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是当下的重要任务。高校具有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贡献是大学的重要使命。
高校的智库工作目前发展如何,有哪些成就和经验,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又是如何考量和部署的?为此,记者专访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
记者:您如何看待高校智库建设的重要性?
谢维和:一流智库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内涵。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工作中,高等学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责无旁贷要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发挥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继续开展独立性、前瞻性的研究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同时,积极培养专业人才,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执行和研究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记者:您觉得高校智库在下一步建设过程中,应该把握怎样的方向?
谢维和:高校智库建设应该处理好两个关系,把握好一个关键。这两个关系和一个关键,从本质上讲就是要解决智库建设在学科方向、科研态度和发展路径等方面的问题。
“两个关系”是指一要处理好当前发展和未来战略的关系,既要着眼于解决实务部门最关心的一个又一个的实际问题,也要未雨绸缪提前研究将来可能出现而当前尚无端倪的重大问题,不仅是作为国家智库的“担当者”、国家治理的“监督者”,更要做国家战略的“谋划者”,国家未来的“瞭望者”;二是要处理好问题意识和建设态度的关系,当前我们面临的各类问题既重大又复杂,既尖锐又困难,决策部门在解决方案的制定和选择上往往需要极高的理论水平和极大的政治魄力,而智库学者作为高校教师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国家公职人员,更有责任有义务以建设性的态度来研究问题、提出方案,这样,我们的智库才能真正成为改革发展决策方案的“建言者”、政策效果的“评估者”、社会舆论的“引导者”。“一个关键”是要把握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也是如此,高校智库建设更是如此。
记者:清华大学的智库建设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目前建有哪些重要智库,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谢维和:清华大学作为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共命运的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提供高层次政策建议、高水平专业人才、高端科学技术的重要责任。在国内高校中,我们是最早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流智库的,早在1998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王大中院士就曾为学校21世纪发展研究院题词:“努力将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办成一流的思想库”。“863计划”的诞生,就是源自1986年3月我校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4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报告。改革开放以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文科建设,引进高水平专家,鼓励他们聚焦重大问题,深入开展应用对策研究,逐渐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端智库。
目前,清华的智库更多集中在文科领域,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发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高级别、非官方的国际安全论坛“世界和平论坛”。国情研究院编辑出版的《国情报告》累计逾千期。此外,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等也在各自领域作出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记者: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清华在智库建设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谢维和:首先,学校层面的积极支持以及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是先决条件。其次,定位明确、战略清晰是第一要素。作为建在清华大学的智库,我们要求做到“三个定位”:中国特色、清华品牌和世界一流,必须以中国问题为导向,以清华专长为依托,以世界一流为目标。此外,高校智库建设要注重实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决策咨询的有机结合,在凝聚研究力量的基础上,培养多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另外,智库与服务咨询对象之间必须建立渠道、搭建平台,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记者 赵婀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沈健:加强高校党建工作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下一篇:浙江:高校可自主设置纳入专业发展规划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