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留学 > 大一学生争做“国际人”

大一学生争做“国际人”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合办课程、修满学分、不用出国就可以拿到一中一洋两张文凭,这样的好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北京的高校里。日前,在东方大学城,海淀走读大学100多名英语和旅游专业的新生高兴地走进了学校和美国大西洋凯波社区学院联合开办的教育实验班。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几年的学习不仅仅是为拿到两张文凭,更看重“国际人”的背景。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和国际交往的增多,有意打造自己身价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虽然刚入校,但毕业后的事早早被提上了“人生设计”中。以海淀走读大学为例,本来两个专业的实验班只打算招60名新生,但却有3000多人报名,在“学生们一再要求扩招”的情形下,最终选定112人。根据双方协议,学生们如在3年的学习时间内完成规定的66个学分即可获得文凭。在这66个学分中,海淀走读大学负责30个学分,美方学校负责其余学分,老师由双方提供,洋教师采取面授和远程网络两种教学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很多中外合作办学事前很少宣传,但咨询者热情很高,录取难度非常大。他们看重的是学校的“国际背景”。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与美、英合作办学,1995年开始招生,每年的招生数已经从最初的30多人增长到现在的100多人。国际学院招生办负责人刘凤兰说:“国际学院的分数线和热门专业差不多。现在学生看重的是毕业后的工作情况、经济收入。合作办学采用外籍教师、英语授课,甚至教材也是国外的,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外国文化。拥有国际文化背景,对就业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经济条件许可,能出国留学当然不失为一条路,在家里读个洋文凭也值得。随着中国入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个人的‘国际背景’将显得很重要。”一位学生家长对记者说。而作为合作项目班里的学生,海淀走读大学实验班学生王可可的看法也非常实际:“找工作凭实力,入世后,有洋文凭一定管用。”

优势互补、合作办学,中外高校绑得越来越紧。据北京市教委统计,目前教育系统中外合作办学已突破50家,其中有高校近20所,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大、对外经贸大学等,合作方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高校。据了解,北京高校所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每次招生几乎都满载而归,供不应求。合作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的全由外教来京授课,教材、学生选拔、考试完全依照外方标准;有的是中外双方相互承认课程设置和学分标准,中外教师共同授课,学生可拿中外双文凭;有的是学生在北京高校先学习几年,再到国外高校学完余下课程;有的是高职生在北京完成学业后,出国续读本科。

合作办学,双方都是大赢家。海淀走读大学校长傅正泰认为:合作办学主要是为适应众多学子出国留学的需求,对北京高校来说也有裨益,可以推动校内改革,有益于学校管理和国际接轨,也增强了学校对考生的吸引力,对在校学生的学习也有促进。(刘万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应该为“哈佛女孩热”泼点冷水 下一篇:海南省公民今年因私出国人数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