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留学 > 二十一世纪理智留学策略

二十一世纪理智留学策略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每年数以万计的中国学生奔赴世界各地留学深造,这其中多数人踏上留学征程时已经有了对未来学业、事业的理智预期和清晰的自我设计,人们有理由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信心。拥有大批受过优秀的高等教育的中国人无论如何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尤其是在中国即将进关入世,逐步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二十一世纪。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即将留学的人群,我们的担忧禁不住油然而生,因为这其中显然有些同学在奔向一个正确方向的时候,走了岔路或弯路:有些人不知道要去学什么专业,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工作,就随着人潮排到了出国求学的队伍中,其茫然有如在展览馆里匆忙的排上了领取某免费材料的队伍; 有些人则是在父母敦促下突然就发现他们自己挤到了新东方的教室里,穿着背带裤稚气未脱地哭着喊着要把TOEFL考到600分以上,而每天却在“理想”与现实间撞得头破血流;有些人就资历上讲本来已有获得录取和奖学金的资格,却还在经历一些象GRE考试这样不该经历的煎熬。

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给世人留下一句话,“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去过”(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Socrates),这句话背后的哲学深刻影响着西方文化伦理。我们自然地发现多数学校都要求申请者陈述学习目的,选择某校的原因等问题,而我们很多同学的答案恐怕连自己都无法说服,为什么?

很多同学正是在未经审视的情况下或者理想未定的时候就被人群簇拥着排队出国了。中国人排的队太多了,车站的,银行的,排错了费时费力,但至少改正起来不太难,而这次排队就不同了,错了恐怕要人生就被改写了。在仔细研究了众多成功者和失败者的经验后,我给那些处于迷惘中的同学们提出以下问题和我的观点。

基本留学定位

第一个问题:读本科还是研究生?

我绝对不主张在校本科生或本科毕业者再学另一个本科学位,原因:

本科教育在多数西方国家属于比较基础的教育,政策上不鼓励他国学生入学,签证时也是层层设防。相比之下,许多研究生却可以给该国带来真正的人才优势,也是一个事业笃定的青年人自然的选择。

申请本科教育不能奢望奖学金,这就意味着多数人靠自助,四年大学本科下来也要六、七万美金。这些钱完全够你的研究生学费了。而拿到本科文凭后你绝不敢预期一个良好职位,再读研,除另一笔学费外,是否你的年龄也就偏大了些呢。

即便有钱,依然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果年纪太小,十七、八岁就在一个文化上、语言上有极大差距的地方独立学习,可能不仅要考虑适应性问题,安全因素也不得忽视。以美国为例,除去那些学费奇高的名牌大学能让人们相对安心外,很多大学的本科学习风气和不绝于耳的校园枪声绝对足以让人们担心。

另外原有本科学位想改修其他本科专业的多数给签证官留下移民倾向的借口。

对于专科生来讲,建议完成专科升本科考试后再去考研究生,最简洁的途径就是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依然是受到认可的。这一举措即使不是为了出国考虑,在未来中国本科教育门槛越来越低、文凭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也是明智之举。

实际上,在获得国内的本科文凭后,将精力放在研究生申请上,你的人生将定位在另一个层次上。

第二个问题:我们每年数万自费留学生都是什么样人,他们的成功有没有模式可以遵循呢?这个问题很有实际意义,在这个问题上,你绝对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笔者眼中的三种成功模式和相应考试策略值得大家借鉴:

第一种,在校生模式

大学在校生及毕业时间不超过一年者,主要靠成绩优异取胜,每年这样的成绩优异的学生占据留学人员的最大分额。要点在于:

考试成绩优秀:GRE成绩文科一般2000以上,理科2200左右,TOEFL 至少620,有这样的考试成绩,此项可以不必再担心了。

本科学习成绩优异,大学平均成绩GPA不能低于3.0,如果能有3.5或3.6就很优异了。这一项用以表现出很好的学术研究潜能,尽管出于有些西方国家对中国某些无名气高校的本科教育的怀疑,这一项的分量不是很重,但试想即便这样GPA还不达到要求,确实说不过去,所以一句忠告,准备留学考试的同时绝对不可荒废学业!

要有一定学生活动经验。纯粹搞学问、不参加任何班级、社团、公益活动的人往往在人际关系上会出差,有着长期招收中国留学生经验的院校在这方面一般都有过惨痛教训,你需要一些真实的经验来提高你的待人处事能力。其实这一点建议绝对不是为了应付什么admission office, 只是我们很多同学做事的功利心太强,不指出该事物某一实用目的,有些同学就宁可不做。

推荐信也不可忽视,一般情况下同学们找教授写推荐信确实没问题,有些教授即使不太了解申请者,也勉为其难地褒奖一番,在学生中留下平易近人之美名。这里请大家注意,如果是这样写出的推荐信可信度当然值得怀疑,有些同学就是申请任何学校,不管人家是否有具体要求都用同样的推荐信,有无奈,也有被迫,因为很多同学是很不容易搬动自己根本不熟悉的教授,哪还敢有非分之想啊?这其实又是一个悲哀,因为我们的绝大多数的本科生根本就没有过和师长探讨学问的经验,让他去装,问一些肤浅的傻问题也是不得要领,笔者对此也没什么好说的,如果因此引起高校内部本科生与教授倾情探讨学问的新迹象,我不负任何责任。

第二种,工作2~5年者:

处于这个阶层的申请者, 无论成绩是否优秀,都应该在已有的工作经验上多做文章。发表过一篇有影响力的论文,参与了一个意义重大的项目所带来的正面影响要比每天悬梁刺股狂背单词更大的多。

同时申请者应该有了固定的职业取向,别再试图换专业申请,找寻相 关方面的强有力的推荐人是另一个要点,院士、知名教授、有影响力的上司都有相当力度,和这些人建立或保持良好关系可绝非一日之功。很多人因为开罪领导上司,不得以改为全日制留学专业户,每天卧薪尝胆,鸡鸣而做,斑斑苦心,昭然世人。一旦成功则称背水一站,否则郁郁寡欢,甚至一蹶不振。但我也看到有人工作学习两不耽误,留学时双喜临门,不仅拿到入学通知书,同时述职副处,此君留下活话,两年后重返原职,很快升正处。这其中的人生哲理确实耐人寻味,笔者也不妄加评论,只是请欲离职求学者三思而后行。

充分利用已有的国外关系网,有熟人在申请过程中的帮忙有时会占优势。朋友可以在以下情况下起作用:寄送成绩、申请费相对方便快捷。了解普通媒体不了解的实情。如果可能的话,对招生处或教授游说。 选择学校要有明确方向性,综合考虑学校的学校声望,学术环境,毕业去向,地理环境,消费水平等因素,精选学校八所,超过十所不仅劳民伤财,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你志向未定。

第三种:工作经验大于等于5年者:

处于这个层次的人不多,可能已有相当成就,应该利用互访学者,研讨会,和任何可能的国际联系实现真实的留学意图,TOEFL是可能需要的惟一考试。

以上各种留学模式策略、要点不一,但留学考试多少都有要求,下面我们就谈谈获得优异分数的策略:

T-G-T模式

即先考TOEFL,再考GRE或GMAT,之后再考一次TOEFL。第一次考TOEFL,时机可以选择从四、六级考试后到毕业前一年的时间,这一时间段是黄金时间,已经毕业的按预定出国年份的上一年安排考试。准备TOEFL一般要求有四、六级英语水平的同学三、四个月的时间,能够得到还算不错的成绩,如果差了,不要连续考,等考完GRE或GMAT后再考一遍。道理是在考更难的考试中大家增长了过多的词汇量,原来较难的TOEFL阅读部分不再是拦路虎了。准备GRE或GMAT,一般需要三、四个月到半年左右不等,因为国内已经实现了计算机化考试,你可以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报名考试。为了确保成绩迅速提高,花钱接受培训值得,国内最优秀的出国考试培训费用比较合理。一期TOEFL或GRE培训班的费用折合成美圆还不及国外类似培训的一堂课的费用。

最后一个留学预备中的思考题:留学目标国哪个最好,是美、英、加、澳、还是其它?在本文上面问题的见解中,笔者斗胆提出很多模式,在这里却绝对不敢使用模式化的说法,因为举世公认的世界教育强国显然不止美国一个,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小国、亚洲强国都可以是大家考虑的范围,我们需要对该国教育进行多方调查,并且量体裁衣才能做出对国对己都负责任的决定。大家应该考虑到的因素至少包括教育水平和相应国际声望、奖学金情况、文化背景、就业前景等因素。另外还要考虑到某特定学校还有与第三国合作的可能性。具体情况本文不在此赘述,了解相关信息大家尽可以在INTERNET上浏览检索,或联系该国驻华文化教育处前去查阅或索取。

以上问题是笔者认为21世纪人们理智的留学观中不可或少的部分思考题,读者可以根据个人情况作相应参考,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做出一个成熟决定需要的绝对不是三分钟热血,提前一、两年关注是比较好的时机。欢迎有志之士在我的个人网站(www.redrock2000.com)上进行留学与人生的进一步探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中行“因私批汇”业务 放宽换汇限制 下一篇:为什么不去俄罗斯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