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北京市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北京市初中科学类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其中,小学阶段禁止统考统测成为焦点——
没了统测,还应有点儿啥?
教育领域的每一项改革,总能引来“千家万户”的关注与议论。
日前,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北京市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北京市初中科学类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以下统称《意见》)。其中,小学阶段禁止统考统测成为焦点。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指出,“取消统考统测”是指取消区级以上以考试结果为“高利害应用”的考试。“‘高利害应用’指的是将考试结果应用于算分排队,给学生增加压力,特别是用于升学考试,以及校级排队综合比较等。”
他表示,取消“高利害应用”的统考统测,意味着为监控教学质量而设置的三、五、八年级抽测将被取消,北京各类小升初“推优”考试也将全部取消。
一石激起千层浪。万众瞩目的“统考统测”真能取消吗?取消之后,哪些问题可能会随之而来?
力度很大的一次改革
“力度很大。”这是特级教师、北京丰台二中副校长陈维贤看完《意见》后的第一反应。他肯定地说:“取消统考统测,将科学实践活动纳入中考评价体系等一系列举措,就是为了构建多元化发展的评价模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认为,基于政府行为的禁令,能够极大程度上禁止、取消统考统测现象。
这几天,由北京学生家长们建立的“QQ”“微信”群比以往更加“热闹”。聊天过程中,记者发现,多数家长对此政策持支持态度。但仍有部分家长表示怀疑:“取消考试,怎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上级学校如何录取学生,总得有一个标准吧。”
“此政策并非对小学考试进行‘一刀切’。其他以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为目的的测试,例如小学期中期末考试、单元随堂考查等都可以照常进行。”李奕解释。
改革会引发哪些问题
“不管怎么变,学校和家长们的内在需求依然旺盛。学校想招好生源、家长想让孩子进好学校不会变。”储朝晖指出,取消统考统测后,很难保证不会出现部分学校进行“地下”测试的情况。
“取消测试,老师们的教学如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检验?”记者刚刚说明采访意图,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就提出了一系列疑问。“取消统考统测后,学校依然要选拔人才,这种情况下,社会化考试势必‘汹涌而来’,甚至可能成为今后孩子们升学的重要衡量标准。”
“教育改革容易出现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必须防止由此可能引发的问题。”陈维贤表示,在同一测试分数这一显性指标下,评价简单明了,而取消考试后,学生成绩缺乏定量评价,或许会出现学校教学问题得不到及时反馈,进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情况。
“其实,统一考试也是必要的,新加坡等其他地区的学校每一学段都有统测,便于教学质量的把控。那么,抓与放如何协调?”陈维贤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配套政策要跟上
在陈维贤看来,取消统测后的新评价体系,应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做统一考虑和规划。“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和指标是否已经研制?事实上,教育改革设计必须走在前面,不能摸着石头过河。相关政府部门应出台具体措施完善升学招考制度,防止小学初中赶进度,确保科学实践成绩纳入中考评价的真实与准确,才是紧随其后的‘重头戏’。只有把这些都办好了,取消统测才会落到实处。”
陈维贤介绍,当前不少学校也进行了评价探索——重视过程评价,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家长评价相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但这些评价因素在最终升学过程中,会对他们产生多大的意义,仍需探索。”
储朝晖说:“义务教育阶段,仍应在教育均衡方面下功夫,在招考制度改革上花大力气。只有这样,取消统测的意义与效果才能真正落实到每一名学生身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