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教 >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语文教育已经支离破碎-中国教育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语文教育已经支离破碎-中国教育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这两天,王女士心血来潮给儿子做了一个测试,让儿子以喜好程度对所学科目进行一个排序,儿子给出的排序是:体育、美术、音乐、写字、科学、英语、语文和数学。

被公认为主科的语数外整整齐齐地被排在了其他学科的后面,而作为母语的语文被排在了最近常常与它同时被提起的英语学科之后。王女士的儿子在北京市海淀区一所不错的小学读三年级。“儿子说语文课除了写生字、听写,就是讲课文,老师讲的跟《教材全解》(一种教学参考书)上的一模一样,没意思。”

多年来,语文教育一直在改革,但是效果似乎不尽如人意,很多人会说,关键因素是高考。现在,随着国务院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已经向更纵深的方向发展,回归教育本质、回归学科本源无疑是改革的方向。

什么才是语文学科的本源?语文教材改革的方向到底是什么?在不久前刚刚举行的亚洲教育论坛上,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

传统文化内容增加到50%

王旭明对于那名三年级学生的排序结果并不觉得意外。在他看来,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语文的路子走歪了,不仅学生们不喜欢学习语文,而且通过十几年的学习,他们的语文素养越来越差了。“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已经支离破碎,而且碎了一地,很难拼接形成学生听说读写一生有用的语文能力。”

现在有不少人提出应该在教材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王旭明认为,语文教育必须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和母语学科的规律,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在语文当中加大比重就是一种对语文学科规律的尊重和回归。

虽然如此,真的在教材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仍不是易事。

“在教育部‘一纲多本’的指导下,我们出版社在2001年就出版了一套语文教材,古文比重相对来说较大,初中的一套教材共有7个单元,其中有两个是古文。”王旭明说,确实,对于是否应该在中小学教材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社会上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觉得古文过于难繁,有人觉得与孩子现实生活离得太远。

对此,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张世平指出:“历久弥新是古代经典的特征,因为所有那些流传下来的都是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价值等观念的,不符合的就会被渐渐地淡忘。”

“现在,教材的修订工作已经启动,这套初中的教材由原来的7个单元减为6个,古文单元仍然是两个,跟以前相比所占比重其实是增加了。即使如此,我们还在绞尽脑汁增加古文的比重。”王旭明说,他们在小说单元中又加入了两个白话文小说单元,其实这类小说也有古文色彩。现在这套已经修订的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已经占到了35%左右。小学教材则在每册书最后都增加一个传统文化单元,“我个人以为,小学甚至可以增加到50%的古诗文和其他传统文化内容。”王旭明说。

学古文既不能摇头晃脑也不要R&B

不过,在王旭明看来,社会上对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也存在着误区。一种是纯粹为了背诵而把古诗词配上现代音乐。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

王女士介绍,她儿子从上一年级起就在每天早读时间听古诗词的音频,后来,为了让孩子们记忆得更快,老师把音频发到了班级邮箱,让学生下载后在家里继续听。“我一听差点背过气去,你能想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用《最炫民族风》(流行歌曲)中的说唱部分演绎出来是什么感觉吗?!”王女士说。

虽然中华教育在历史上非常推崇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一种积累、一种熏陶,但是,当把所有古诗都用上R&B节奏后,古诗词的意境就没有了,熏陶就变得遥不可及了。

“还有一种误区就是,一说中华传统文化就给孩子们穿上古代服装,然后摇头晃脑地背诵,甚至还要拿腔拿调地吟诵”。王旭明说,这些做法都太注重形式,适宜少数学生的才艺表演,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安安静静地读、背和感悟就挺好”。

就在刚刚结束的亚洲教育论坛上,一位来自四川省的基层语文调研员在发言过程中就声情并茂地“吟唱”了一首古诗词,“有谁知道古人是怎么读诗词的?!这种拿腔拿调的吟唱更像是一种表演,对孩子的学习和理解没有多少帮助。”王旭明说。

语文教材要增加口语交际内容

作为一个曾经“很会发言”的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对“说”似乎更加敏感。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经常到国外参加国际书展,让我真正着急的不是书多书少的问题,而是我们中国人不会说话的问题。”王旭明说。

王旭明介绍,在一次书展上国内一家出版社举行了一个图书推介会,会上他们要介绍一本记录日本在亚洲侵略的罪证的书。这么好的一本书,但是进行推介的人却不知道该怎么说话,讲话时不仅时间冗长,而且所说的话几乎都是复句。“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听不懂,更别提那些外国人了。”王旭明说。

按理说,语文的能力应该包括“听”、“说”、“读”、“写”4个方面,但是,现在的学校教育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后两个能力上,甚至说只放在了“写”上,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放在了“考”上。

“其实,中华传统文化中就很重视‘说’的,古书中的‘苏秦游说六国’、‘晏子使楚’等故事都在告诉人们语言的力量。”王旭明说。

但是,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没有专门进行说话训练的课程,使得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合理、幽默地表达思想,而是“只会讲官话套话,其实是在重复着废话”。

“我们的教材应该增加口语交际内容。”为此,他介绍说,新修订的这套教材口语练习力求接地气,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所有题目编写组都反复推敲,增加对话交流。王旭明说,一定要努力使学生将来能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听众用合适的语言顺利地表达自己。

教师是语文教育改革中很难搬的一座山

教材、评价、教师、教学过程是语文教育最重要的4个方面,“评价和教师是两座最难搬动的山。”王旭明说。

现在中小学课堂非常流行研究课。通常一节研究课是这样的:老师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各组学生代表发言,最后老师总结得出结论。“但是,有多少老师能够真正地进行引导?”王旭明说,大多数老师完成了一个司仪的工作,把思考问题发配下去,然后依次点名让学生发言,很少能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切实的引导和启发,最常听到的是“××同学说的非常好、××同学讲的很有道理……”

“我们现在仍然是热热闹闹地搞表面上的传统文化教育,扎扎实实地进行骨子里的语文应试教学。”成都市一所小学的黄校长说,要想让语文回归到学科的本源,教师的素质是关键。

据了解,目前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都在进行修订,随着教材修订结果的颁布,语文教育无疑还会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教育和语文教育都已经来到了十字路口上,这时候我们尤其要回到常识,尊重常识,捍卫常识。”王旭明说。

因此,对语文教育无论是点赞还是痛骂,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要想方设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正如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所说,“中国人必须写好中国字、说好中国话,这是像一杯透明的泉水那样纯粹、透明的真理,还需要别的理由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人民时评:改革创新让我们站到“风口”-中... 下一篇:网传雷同寻人启事引质疑 真相:家长着急忘...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