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教 > 北师大再招写作研究生 莫言等文学家担当导师-中国教育

北师大再招写作研究生 莫言等文学家担当导师-中国教育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北师大再招写作研究生 莫言等文学家担当导师-中国教育1

刘震云

北师大再招写作研究生 莫言等文学家担当导师-中国教育2

莫言

北师大再招写作研究生 莫言等文学家担当导师-中国教育3

毕淑敏

北师大再招写作研究生 莫言等文学家担当导师-中国教育4

余华

北师大再招写作研究生 莫言等文学家担当导师-中国教育5

严歌苓

时隔25年 北师大再招写作研究生

莫言等文学家担当导师 学生每周写800字小说

今年秋天,北师大首届“文学创作”班迎来了10位新生。他们身后的作家导师们,作家莫言、格非、李洱、邱华栋,资深编辑李敬泽,让这一届“写作班”备受瞩目。上世纪80年代末,北师大也曾和鲁迅文学院联合办过“作家班”(简称“鲁研班”),当年班里走出的莫言、刘震云、余华、迟子建、王刚、毕淑敏、严歌苓等,如今几占文坛的半壁江山。时隔25年,北师大再招写作研究生。

“写作班”学生履历多样 难觅当年的“特别学生”

翻看今年首届“写作班”里的同学的“学业履历”,既有计算机、法律等专业的本科生,也有本校保研生,甚至不乏毕业工作后再返校园的写作爱好者。他们大多数都不像当年的“鲁研班”里的“特别学生”,早早地已被文学圈内人认可。

当北京青年报记者问起两代“写作班”生源之别时,负责今年“写作班”事务的北师大张清华教授解释道,“新旧作家班其实不具可比性。时间相差25年,招生制度早已改变,如今的学员,都需走考研或者保研。复试环节,我们看重考生的写作素养和可塑性。而当年的作家招考,更像是重拾遗落在民间的人才。现在,大家很难想象一个小学没读过的人能当作家。”

今年写作班学员小张告诉北青报记者,初试与文学系的其他专业考研类似,而复试环节她被告知需提交两篇个人作品,一篇小说,一篇散文。“未见得有多成熟,当时面试会问到你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莫言等文学家担当导师

驻校作家定期讲座

在北师大研究生院的网站上,北青报记者浏览发现,今年招收的“写作班”实为“文学创作”专业,学制三年,毕业将获文学硕士学位,隶属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专业介绍其培养目标是“最终成长为具有一定创作水准的作家”;在考核方式上,“要求学生在读期间能够创作和发表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学位论文须选择与文学创作研究有关的论题”。

张清华教授表示,“写作班和普通当代文学的研究生相比,他们有1/3的课程是围绕写作和创作展开。我们现在有双导师制度,聘请作家作为写作导师,而且还有驻校作家定期讲座,这和当年的鲁研班有类似的地方。”

就在今年10月,北师大首届文学创作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聘任仪式上,资深编辑李敬泽,著名作家格非、李洱、邱华栋等接过了作家导师的聘书。25年前毕业于“鲁研班”的莫言领衔作家导师团队,担任导师组长。两代作家班,莫言从当年的“鲁研班”学员到如今的“写作班”导师,张教授坦陈当年“鲁研班”校友作家的“反哺”作用,“莫言现在担负一部分学术工作和教学活动,还有我们延请的驻校作家们,他们有着天然的带动作用和号召力。”

学生每周写800字小说

择优在《青年文学》发表

据今年班上的学员于同学介绍,在第一学期的六门课中,只有两门与写作有关,研究生阶段还是以学术研究为主,有2/3的课程与当代文学专业课设置一样。文学院教授张柠曾对媒体讲述了写作班的“创作实践课”的细节,“主要练习写小说。学生任选主题,每周写800字,在课堂上念给大家听,然后师生一起讨论,课后各自续写,下次课再讨论……”他还透露,在自己的最后一次课上,会把《青年文学》杂志的主编请过来点评指导,并将学生作品择优发表。

声音

“写作班”不等于培养作家

根据“写作班”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向,如今的写作班似侧重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而这是否和原初意义的“文学创作”偏题?北师大是否真如外界所言“培养作家”呢?张清华教授对此坚决否认,“作家靠培养出来,这本身是个伪命题。在现时代,作家,尤其是严肃作家的出现本身是一个低概率事件。写作人才的诞生离不开创作的土壤,还离不开他独特的生活体验和阅历。这也是我为什么希望有更多的社会青年能够报考这个专业的原因。”

多年前文学圈中盛传“中文系不培养作家”的话题,很多知名的中文系教授不置可否。如今的写作班也不愿直接作答。“我们的文学教育不注重写作训练。我们是在做一种写作教育的尝试,观念上的矫正。文学教育不应只是知识传授,它应该包括写作能力的培养。”张清华教授说。

内存

当年40名学生 大多已是成名作家

时间倒流回1988年夏,一份北师大呈送国家教委研究生司的申请文件中这样写道:“把一部分已达到大学本科水平的作家提高到研究生水平,并结合自己本职工作,做出理论结合实践的论文申请学位,使部分作家实现‘学者化’,是当前研究生教育工作中一件极有意义的事。”

当年任“鲁研班”导师的何镇邦曾撰文回忆说,1989年春天接到录取通知书的40位同学,当时大多已是文坛新秀或小有名气的作家了,“余华、迟子建、王刚等三位青年作家均是我专门捎信让他们报名的”。

25年前的“鲁研班”网罗各路青年才俊,更像是一座职业作家的充电站,使作家“学者化”是其办班初衷之一。当年鲁迅文学院和北师大在“招生对象及条件”、“招生名额”、“报名及考试方法”方面颇费心思。那一届“鲁研班”学员需先参加4个月的预备班突击,需提前学习政治课、中国当代文学、写作等。1989年的正式入学考试的写作是限时命题作文,何镇邦回忆:“记得写的是每人的创作自述,还有考生开玩笑说,‘为了进入研究生班,把自己的家底子都卖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高校一宿舍48天用电近1000度 用电奇... 下一篇:西班牙留学新政:凭高中毕业证可直接申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