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教 > 人民日报:书写农村教育的精彩-中国教育

人民日报:书写农村教育的精彩-中国教育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是我国法律的要求,同时也是义务教育必须贯彻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当前,农村学校依然存在音乐、外语等课程开不齐、开不扎实,农村家长花高价钱去城镇陪读的现象,令人担忧,引发思考:农村教育的精彩怎么书写?如何让农村校园有歌声、有画笔?

——编 者

“办学条件改善了,农村教师能踏实下来,才能换来家长和孩子的信任感,农村教育才能好起来。”

——黑龙江省铁力市工农乡中心校教师仲威平

“农村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特色资源上好体育、美术等课程,不必用‘城市的眼光’打量农村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

“农村学校课程开不齐,农村家长花高价钱进城陪读现象,反映的不仅是教师层面的问题,还是教育制度,国家发展层面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

城乡教育的差距,核心是城乡教师的差距

陈可心是一名单亲家庭的农村儿童,家在黑龙江省铁力市工农乡兰河村,跟随奶奶生活,家庭条件很艰苦。2013年秋季,陈可心到了入学的年龄,即便在城里不能顾家,还要额外支出生活费、房租等费用,孩子的奶奶依然决定陪着孩子去城里读书。随着村里小学办学环境及师资力量的改善,一年级下学期陈可心转回了黑龙江省铁力市工农乡中心校。

谈及原因,黑龙江省铁力市工农乡中心校教师仲威平告诉记者:“孩子能转回来,有学校硬件环境改善的因素,孩子不遭罪了,但更关键的是学生家长对我们学校教师有了信任感。以英语、音乐、体育等课程开设为例,在我们学校,现在都有了专门的老师,课程是开齐、开足的。”

农村家长进城陪读,实质上是对城乡教育差距的沉重表达。仲威平表示,自己所在县的农村学校,仍普遍存在音乐、体育等课程开不齐,或者即使开齐了但也开不扎实的现象。“据对全国115所小学的调查显示,乡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课程的开设率分别达到70.8%、52.1%、70.8%和29.2%,四门课程的同时开齐率为22.9%。”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告诉记者,“在县域内,县城小学校均有1.3名音乐教师、1.5名美术教师、1.6名体育教师,而乡村小学校均拥有数分别为0.32名、0.28名、0.57名,乡村学校的音乐、美术、科学和体育教师严重不足。”

“我最近在给洛阳一个农村教师班上课,共80人,他们所在的学校都没有专门的音体美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的具体事例也印证着调查的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选择学校就是在选择教师。农村学校课程开不齐、开不足,农村家长进城陪读反映的正是农村教师队伍仍存在许多问题。“城乡教育差距虽然是全面的,但核心是城乡教师的差距。城乡教师不仅存在数量差距(编制差距),还存在结构差距(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和素质差距(初次配置水平、培训机会等)。”邬志辉指出。

抛掉“城市眼光”,融入“农村语境”

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全面育人,整体提高教育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起点和归宿,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要求。

“实现农村学校有歌声、有画笔,从农村教师自身来讲,首先要全面更新教育观念。要科学看待音乐、美术、体育和科学课程对乡村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人格健全成长的积极意义。儿童的发展具有未完成性和无限的可能性,没有人有权力过早地决定一个儿童未来的发展方向,教育为儿童打下的应是全面发展的基础,这就是基础教育的意义,农村教师要克服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邬志辉说道。

的确,受应试思维影响,每门课程的重要程度被视为不一样的,这种观念需要整个社会的转变。只有把农村的体育、艺术、科学教育做足做扎实,才能实现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

在邬志辉看来,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当前按城市的标准在农村开展科学教育、艺术教育、身体教育的观念。要看到,农村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比如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溪水、泥土等。大自然本身就蕴含无限的科学奥秘,是科学教育的天然课堂;树叶、羽毛、草根等完全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素材;儿童的爬树、摘果等游戏和活动也可成为乡村儿童体育开展的方式。

农村教育中,教师是不可替代的因素,是任何硬件设施无法取代的。以体育课程来说,在农村,体育硬件设施不必一味追求与城市学校相同的装备,结合开发具有农村特点的课程资源,以基于乡村儿童经验的方式教育教学,同样可以激发出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增强体质,实现全面育人的培养目标。

用制度激励教师坚守农村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认为,农村学校课程开不齐,农村家长花高价钱进城陪读是表层现象,深层次的是教师层面的教育制度问题,是整个国家改革发展层面的问题。

“必须要解决好农村教师的编制问题。现在,我国配置教师的标准是‘生师比’,存在不合理性。因为,农村学校中小规模的较多,若按照‘生师比’的标准配置老师,必然会导致乡村教师数量的不充足。因此,要完善配置教师的衡量标准,合理增加农村教师的编制,在数量上保证农村教师的充足,从而才可能确保农村学校能够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袁桂林指出。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这是国家的责任。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不同于大学教师,履行的是国家责任,应当确立义务教育教师公务员的身份与法律地位。这样有利于国家统筹教师资源,实现教师城乡间的更有序流动、合理配置。”程方平指出并建议,“还应当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明确义务教育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样农村教师的待遇和权利才能得到保证,农村教师才能留的下来。”

不可否认,农村教师的坚守不能仅靠觉悟,需要有制度和政策的激励。“农村教师生活条件艰苦,要有适当的倾斜政策,给农村教师必要的交通、宿舍等补贴,让教师不畏惧农村生活,老师心踏实了,才有积极性,才能获取学生和家长的信任感,农村教育才能办好。” 仲威平呼吁。

“要加大全科教师培养与培训。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段,国际上的普遍经验是使用全科教师进行教学。过去专门为小学培养教师的中师教育,基本上都是按全科教师培养的,培养出来的教师既可以教数学、也可以教语文,同时还能在音乐、体育和美术方面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方向。从未来的发展上看,这依然是趋势,所以高师院校要加大小教专业全科教师的培养,同时在‘国培计划’中也要加大‘全科教师’和‘复式教学教师’的培训,提高乡村教师的全面教学能力。”邬志辉建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纪念叶圣陶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 下一篇:2014年度自科基金项目资助前十名均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