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教 > 童心教育,让学生成为自己-中国教育

童心教育,让学生成为自己-中国教育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童心教育,让学生成为自己-中国教育1

汪培新在给学生上课

童心教育,让学生成为自己-中国教育2

学生在放飞梦想。

童心教育,让学生成为自己-中国教育3

学生在开展学农活动。

法国著名哲学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儿童的发展应当顺应天性,始终保留一份童真,拥有一颗童心。

教育本该是呵护童心的教育。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教育往往忽略了童心,而是一味地追求分数,使得学生被迫禁锢在无边无际的“题海”中,渐渐失去了天真烂漫,失去了如花童心。

不久前,记者走进杭州市学军小学,去探寻学校基于儿童文化的个性化教育——

在杭州市学军小学,汪培新校长给记者讲了这样几个故事。

让学生学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故事1 学生呼吁重开游乐园

几年前的一天,作为校长的汪培新收到四年级学生一封来信,信中希望学校能够考虑重新搭建因不安全问题被拆除的滑滑梯。因为低年级的小朋友很喜欢玩滑滑梯,应该让他们在那里能寻找到一份快乐。

故事2 学生要求调整吃水果时间

一天早上,学军小学门口几个学生正在给其他学生发调查表,一打听,原来是六年级的几位学生认为中餐后马上吃水果不科学,正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三天后,这几位学生带着调查结果来到校长室,给校长提建议,要求学校调整餐后吃水果的做法。理由是调查结果显示,餐后学生吃水果浪费大,而且不容易消化,会引起腹泻等问题,并建议餐后水果改到下午第一节课后再吃。

故事3 学生邀请校长去听课

有一天,校长室来了几位六年级学生,邀请汪校长去他们班听课。因为这节课是由学生自己设计的,为了展示他们小组合作的成果,希望能够邀请校长和老师参加,给他们提提意见。

……

类似这样的故事,汪培新校长还能讲很多。为什么学军小学的学生有这样的自主意识,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还有理有据呢?汪培新说,这和学校一直倡导的“让儿童成为儿童”的童心教育理念分不开。

保证学生自由成长的权利

学军小学自2006年就提出了“让儿童成为儿童”的童心教育理念,并围绕儿童文化开展了一系列学校教育改革,努力让教育回归原点,让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学校还搭建不同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汪培新说,只要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声音,不管是否正确,学校都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来。

汪培新校长说,学校开展这种基于儿童文化的个性化教育主要基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源于对当前教育的反思。小学是人生起步阶段,这六年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感受。小学教育应该留给学生精彩灿烂的童年,使六年校园生活成为他们珍藏的记忆。

但现实总是那么不如人意,有一天,汪培新下班走在小区的路上,无意间听到一个孩子与妈妈的对话。孩子说想去玩一会儿,妈妈说不是在幼儿园玩过了吗,怎么还要去玩。没想到孩子却回答说,我是想要自己玩会儿,不是老师安排的那种。无意中听到的母子对话对汪培新触动很大。汪培新说,现在的孩子常常连玩都被老师和家长安排了,这样下去,何谈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目前,学校的管理也越来越细致,一些学校几乎把学生进入校园后的每一个时段都安排得满满的,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进入了学校为他们设计的程序当中,除了课间有限的几分钟,几乎没有自己可以安排的时间。这种严格细致的学校管理,已经把学生大课间的活动内容也一一作了安排,学生很少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学生上学时间被学校设计,双休日被家长设计,家长和老师都希望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能够在孩子身上得以延续,所以往往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从而把小学阶段的孩子转化成一个个小大人。但他们似乎都忘了,孩子成长除了需要必须的课程学习,也同样需要快乐的玩耍,这些自由的玩耍和学校课程对人的成长同样重要。

汪培新说,作为浙江省示范性实验小学,学校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思路。学校办学者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必须把“个性化”作为学校的整体办学特色,贯穿于发展全过程,这是学校之所以这样做的另一层考虑。大力推行个性化育人,其终极目标是最大可能地为学生拓展个性发展空间,适应更多学生的潜能发展。汪培新说,学校的第一职责,就是要呵护和培育学生的成长之美,维护他们的成长权利,保证他们“好奇、探索、发现的权利”“在自由的时间、空间里成长的权利”和“欢乐的权利”。

建构适合儿童发展的学校教育

学军小学基于儿童文化的个性化教育办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三个基于”之中。

“基于儿童,发展儿童。”汪培新说,基于儿童”首先是“让儿童成为儿童”,教育要以儿童自然天性为起点,让儿童在校园中拥有一份游戏玩耍、一份好奇探究、一份遥想憧憬、一份专注执着和一份同伴同乐。学校要努力让班级成为学生心灵的栖息地,让校园成为学生终生眷念的地方。“发展儿童”就是倡导教育要回归儿童本体,关注儿童的生命价值。

“基于分数,超越分数。”汪培新坦言,现今的教育脱离不了分数,但分数不是教育质量的全部。人的综合素养不是一个简单的分数可以测量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对知识的机械学习,是为了分数的应试教育,而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为未来打基础的教育。

“基于个性,培养特长。”汪培新说,一个人的特长得到很好发展,对个人来说,最大的收获不是技能上的,而是精神上的鼓励,是自信力的增长,是阳光的心态。这种内在的东西具有强大的正能量,能够牵动一个人抵达多元智能的顶端。所以,学校基于个性来发展学生的特长,看重的是个性品质,特长发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正是源于“三个基于”的认识,学军小学从童心家园、童心课堂、童心课程三个层面积极建构基于儿童文化的个性化教育,推出一系列个性化教育的举措,注重在教育过程中基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求和个性特点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童心家园。基于儿童文化的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尊重儿童的教育行为,班集体是以儿童为主体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和态度的复合体。学军小学很多班级以各种富有寓意的事物为象征,成立中队,引领着班级文化的建设。比如三(6)班的蜗牛中队,寓意要像蜗牛一样善良、厚道,拥有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二(3)班的小蜜蜂中队,寓意要像蜜蜂一样勤劳、努力,拥有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童心课堂。学校在学生中倡导“兴趣比知识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信心比分数重要”。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探索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水到渠成地习得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和保持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坚持“不封顶、不精确、不着急”的指导思想。“不封顶”就是保持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不拘泥于既定的知识边界和统一的教学步调,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不精确”就是发展学生丰富的、多样化的理解和表达,不过分追求精确、程式化的学习规范训练;“不着急”就是允许学生按自己的认知水平、步调学习,不强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节点达成同一目标。

童心课程。学校基于儿童立场,强调课程的选择性与丰富性。汪培新说,教育应该使每个人的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作为学生发展“跑道”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它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模式,决定着富有个性特长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坚持儿童立场就是要尊重儿童的整体认知方式。儿童的认知是没有边界的,所以学校的教学也是开放的。学军小学不预设特定的知识点必须在什么时间进入,而是因势利导,将国家课程校本化,统领学校六大节日课程和校外拓展课程,让学校课程更具有丰富性和选择性。学校丰富课程资源,丰富校园生活,满足儿童发展多样化的需求。因为他们坚信,只有从适应儿童成长特征的角度出发,丰富课程资源,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得到主动发展,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教育跳动着童心,才能显现教育的纯真,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跳动着童心,才能塑造教育的民主,产生教育的理想。汪培新认为,学校教育的神圣使命就是追求儿童的精神幸福,不仅要着眼于儿童未来的幸福,更应该重视儿童的现实幸福。学校教育必须真心诚意地尊重儿童,走近儿童,这也是学校为之不断努力和探索的方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APEC志愿者集中封闭培训 2280名大... 下一篇:教育部公布47个留学国家1万所正规高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