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传世的文学作品都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力量,引人向上向善、奋然前行。当文学遭遇网络,网络文学应运而生。能否延续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抒写网络时代的崭新篇章,是网络文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近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向两位参会的网络作家问好,会后还亲切叮嘱:“希望你们创作更多具有正能量的作品。”这一细节在网上引起热烈反响。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依托网络,服务网民,吸引了海量的作者与读者参与其中。“榕树下”等原创文学门户、“红段子”等移动网络内容……经过短短十余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无论是按字数还是按篇目计算,都已经远远超过当代文学60多年在纸质媒体发表作品的总和。最新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络文学用户数已达2.89亿,网民网络文学使用率达到45.8%。网络文学的稳步发展,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要看到,网络文学存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现象。缺乏深邃的社会意义、深沉的人生感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制约着网络文学的深度发展。更让人忧心的是,许多网络文学作品脱离现实生活,沉迷于奇思妙想,片面追求感官刺激,刻意迎合猎奇心理,把低俗当通俗,把欲望当希望,乃至贬损崇高、消解经典,不仅不能让人感受到应有的正能量,反而让人压抑、使人萎靡、令人悲观。这不能不说是部分网络文学的一道硬伤。
回望我国文化长河,先秦散文、汉赋、晋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一座座高峰,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是其鲜明的底色。它们或豪放刚劲,或婉约优美,或质朴本真,或铺采摛文,内容千差万别,形式多种多样,但字里行间皆是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进取自强、高洁坦荡的情操,乐山好水、悲天悯人的情愫,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的情怀,蕴含在一部部经典当中,为中华文化的勃发、为中国精神的赓续注入着连绵不绝的正能量。这些经典有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也串起了我们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古往今来,传播的载体、表现的形式一直在变,但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特有的气质、气度、气派不应变也不能变,文学涵养精气神、传递正能量的功能定位不应变也不能变。这是网络文学必须遵从的历史和现实逻辑。
我们身处一个催人奋进、引人奋发的伟大时代,萎靡不振、荒诞不经绝不是这个时代的基调,压抑沉闷、晦暗低俗也绝不是这个时代的色泽。如果不能在真伪善恶美丑的对决中坚守大道正气,发出大雅正声,网络文学丧失的将不只是文学的功能,还将包括自身存在的意义。惟有延续优良传统,抒写时代新声,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民族和时代的优秀作品,网络文学才能夯实安身立命之本,也才能不负这个时代,赢得自己的未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