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王小力 李宏荣 徐忠锋 张孝林
摘 要:办好一所大学,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这既是当前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探索创新现代大学教学管理体制建设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本文针对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尤其是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科学化的高校教学管理评价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教师;教学;改革;评价机制
大学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只有始终将培育一流人才放在首位才是大学的立校之本。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现代大学治理和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的深化,回归大学的育人本源已越来越被高校所重视。要培育一流的人才,就要有一流的教学,而要有一流教学则先要有一流教学水平的教师。因此,高校花大气力提升教师,尤其是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重构教师教学管理创新体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为国育人文化、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关键和抓手所在。
如何提高和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已有不少论述。针对目前高校面临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要求,我们认为,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水平的确关系着教师的发展,但要成为一名胜任本职岗位要求的教师,其评价的主要指标是要能够开展一流的教学工作,能够培养一流的人才,能够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健康稳步发展的教学大师。高校办学中如果处理不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果不能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成为高校教师的道德规范,如果不能持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教师会丧失其安身立命的平台,创建一流的高等教育和培养一流人才都将成为空洞的口号,需要引起在改革发展中的高校的高度关注。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素养是教师做好教学的重要基础
教师肩负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大批人才的光荣使命。这就要求教师要始终把培养一流人才放在心上,要自觉提升教书育人的素质、能力和水平,要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表观作用在于传递知识,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掌握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思维方法和学习训练,这是教学过程要实现的基础层次。而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高层次,则是通过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模式、研究方法和拓展视野,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继而达到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潜质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的教学工作不能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求索精神。
教学实践证明,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密切的交互沟通关系,这是教师成功组织教学的基本点。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将教与学两个方面协调配合,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孔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自觉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包括提升自身品行和艺术修养等。例如,高校普遍开设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振动与波动学等诸多自然科学中的基本现象、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内容,还包括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现代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这门基础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掌握物质世界运动和演化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也为学生的后续专业学习和未来从事科技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然而,教师在教授这门基础课程过程中,如果仅仅传授知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组织教学,让学生从教师自身对物理现象、问题、方法以及应用的孜孜不倦探究中,从教师对物理思想和历史精髓的挖掘中,感受到物理世界的奇妙和博大精深。进而激发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研究方法、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中体会其广泛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实现一流的教学首先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争取做到以下几方面:(1)不断了解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中处理好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知识的系统性与认知的循序渐进相结合等方面的关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品质。(2)建立教师自身的教学哲学,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十分明确其扮演的角色,正如常说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是教师智慧的创造,也是教师的表演艺术,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成为学生的知识库、传授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才能使得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知识、掌握方法和接受训练。(3)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教师要使用多种评估策略琢磨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诊断和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使他们在课堂内持续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在课堂外保持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是说,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人,不是教书匠,而是学生面前的鲜活独立的思想者和行动者。
二、花气力的教学投入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
一位教授曾经说过:我想要学生理解我们认为自己在这个领域所知道的一切,但我也希望他们弄懂我们是如何得出这些结论的,正在进行的探究是怎样影响这些发现的。我要他们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认为这是事实?我们做了怎样的假设?我们拥有什么样的证据?我们进行了怎样的推理才形成这样的观点?同时,我要他们问一问自己,我们的结论可能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这段话为我们开展一流的教学很有启发。因为,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会不断地遇到各种问题,例如,什么知识最有教育价值?怎样传授这些知识才有价值?传授知识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对待知识的态度与能力?应该使学生有一个怎样的知识结构?哪些知识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等等。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就需要经常反思和回答这些问题。
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曾经说过,一般教师是带着一门学科走向学生;优秀教师是带着学生走向一门科学,并使学生融入科学。教师在开始教学活动前,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准备教案、安排授课时序、对内容的重点做预先强调的安排等都是上好每节课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高校教师已经掌握了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特别对现在的青年教师来说,都经历了一定时间的专业学习和科研训练,一些人在某些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上都已卓有建树。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教师就能上好课,就能做出一流的教学成绩。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工作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力气投入其中,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做好。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足够精力,熟悉教学基本要求,汇聚更多更丰富的知识背景,设计每一节课、能够照顾到每一个细节的教案,准备深入浅出、易于让大多数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授课内容、授课版面和讲授语言,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走入课堂、走向学生。
西安交通大学在百余年的人才培养上具有优良的传统和鲜明特色,在当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学校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学校建立的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本着培训、研究、评估、咨询的服务宗旨,为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确定全校每位教师在从教过程中都必须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参与教学进修和培训活动,分学科、分层次、分类别、分专题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定期与基层学术组织一道组织教学沙龙。中心设立了具有特色的“文治讲坛”,聘请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开办专题讲座,交流教学经验和工作体会。中心还依托学校多名教学名师组建了高水平的教学顾问组,对全校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开展一对一、一帮一的教学授课点评活动,还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授课竞赛,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受到青年教师的普遍欢迎。又例如,各学院和各学系都采取了多项具体措施引导、督促和检查教师的授课准备、授课效果情况,构建完善学生学习信息反馈机制;教务部门还牵头成立了分学科的教学督导组,通过教学名师随堂听课、重点跟踪、个别帮扶等方式帮助教师做好教学工作。还例如,承担全校大面积基础课程教学的大学物理部多年来坚持优良的教学传统和务实作风,坚持教学团队的教学法研讨活动,坚持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功能,坚持做到人人参与教研活动、人人承担教研任务,稳定了基础课程教学队伍,提高了课程整体教学水平,在全国高校中发挥了辐射示范作用,2013年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果获得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我们的教学体会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花大力气增强教师的教学投入,使得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做到:(1)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自然的批判性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不断探索与思考。(2)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努力引起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注意并且保持下去,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3)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改革,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4)激励学生从基础和专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从学习中得到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挖掘学习潜质。因此,一流水平的教师应该是一批特殊类型的专家学者和思想家,他们能够充分引领自己和学生们钻研学问,共同享受智慧人生,也就实现了一流教学。
三、有效推进研究型教学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趋势
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目的在于传承文明,培养一流人才,开展科研工作的宗旨在于发现和创造新知识,是人类能动改造世界的重要体现,两者的共同目标在于实现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和功能,也都是衡量教师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两者都需要花时间投精力才能做好。如何能够充分利用教师有限的时间精力将两项工作做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始终都面对着三个严峻考验,一是教师的大多数学生对他们的教学是否感到满意?二是教师所教的学生到底都学到了什么?三是教师对他们的学生产生的实质性影响是否持久?也就是说,教师是否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教给自己的学生、学生是否对自己教师的教学真正满意、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能否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持续有效?这既是一个教学观念问题,也是一个教学实践问题。教师是专业知识的先知,在当前信息沟通渠道丰富、知识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方面的新时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时代特点,不注意精炼和改革教学内容,不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自由度,只是平铺直叙地传授前人已总结的成熟知识,往往不但不能使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反而还会抑制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思维。我们都知道,科研工作的对象一般是学者所关心的科技前沿热点或者需要探索的未知内容,而开展科研的重要基础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已有的知识体系,也可以说是教学知识的应用与拓展。由于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是创新科技前沿的新知识,成功的科研往往是发现新的、未知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可以为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提供更好的素材。同时,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向学生们介绍科研工作,充满研究和探索气息的课堂氛围能够明显增强学生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丰富学生的头脑,可以使学生学到最有价值,对他们可以产生长远影响的东西,而且也会激励一些优秀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团队中,成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助手。因此,合理有效地构建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关系,是教师丰富教学、拓展教学、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从教学实践体会中,实现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的一个有效方案,是积极推进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是目前备受重视的一种教学改革创新模式,它采取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进行自主研究型的创新性学习,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卢德鑫教授指出,研究性教学的要点在于极大地引起学生对学科领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学科进行比较深入的探究、研究,最终使得学生能够有所发现、发明和创造。研究性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已有大量精彩的讨论,我们认为,研究性教学可以真正做到教、学、研的协调统一,从而可以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科研工作本身并不分高低,只是基于当前的高校竞争力评价体制,促使教师要努力在一些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成果,完成这些工作的最突出的基础是要求研究内容和方法要位居科技前沿,本科生特别是低年级本科生很难达到这样要求。但是真正好的科研工作还必须具备好的思想和创新点,这一点本科生完全可以做到,只要教师能够开放自己的科研课题,并能将其融于教学过程中,参与的学生越多效果就会越好。这是第一。第二,面对繁多的教学内容知识点,研究性教学可以有效地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当今,知识爆炸、科技发展使得知识迅速积累和细分,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如果不能有效缩短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环节,教学任务就不能很好地完成。研究性教学模式显然在克服这个困难矛盾方面具有独到之处。第三,研究性教学不仅可以在具有前瞻性学科的教学范围内实施,也可以在基础课程教学中实施,因为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更加广泛,通过研究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开阔思路,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激发学习兴趣。因此,要培养一流人才,有效实施研究型教学是深化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从目前情况看,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范围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比较高,教师所付出的工作量比较大,当然,也有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讨和实践探索。
我们认为,教师需要将自身的教学和科研融为一体,特别是青年教师需要走教学科研并重的发展之路,以科研活跃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这对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在今天提高人才培养的竞争进程中,通过有效开展研究型教学,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心理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开展自由有效的交流,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诱发反应,深度思考,包容多元视角,一定能够帮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水平跨上一个新台阶。
四、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
在教育部最近颁布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十条”中明确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立足我国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特征和国际发展潮流提出的深刻命题,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抓住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这一关键,系统推进,务求实效。
教师的本职岗位要求就是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特别是对于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高校,都被要求讲授一定数量的本科生课程。目前,一些教授特别是一些知名教授由于忙于科研工作,无暇顾及教学工作,更谈不上给本科生上课,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已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的高度关注。同时,由于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也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投入不足,责任心不强,教学效果不佳。特别令人担忧的是,青年教师的普遍科研压力较大,加之教学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尤其从事基础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不稳或不足,都使得教学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当前高等学校务必要加大力度来培训教师,鼓励和支持教师从事教学改革,尤其是制定有效措施和科学的评价机制来保障教师能够愿意尽心尽力地投身于教学工作。只有一批优秀的教师投身于教学一线,才能使高校培养人才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我们认为,高校要抓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应从三个方面入手来增强教学工作的正能量。
第一,是切实发挥好教授的重要作用。教授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和科研工作的学术核心和引领者,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至关重要。由于教授无论是对所涉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和能力教育的领航性,还是对于科学前沿导向的把握程度,都具有较强的能力与水平。对于本科教学而言,教授则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最佳承担者,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并且具有较高的学术视野,从而无论是直接面向学生授课,还是负责指导青年教师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二,是切实抓好青年教师的教学培训工作。青年教师具备着足够的知识素养和能力,思想活跃,精力充沛,但还明显缺乏实际教学工作的经验,应该给青年教师搭建培养培训的平台,将他们编入教学团队,通过承担助教工作,全面熟悉教学环节和教学要求,全面掌握从事教学需要的知识、方法、技能和素养,使其在教学实践中磨炼,逐渐成长为成熟的教学能手。
第三,学校要加强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估和培训长效机制建设。如何科学综合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为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提供服务,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的投入和教师的持续发展问题,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直接关心的问题。实践表明,教师教学评价指标就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用好了事半功倍,否则就会功亏一篑。这需要高校按照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吸收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教学管理经验,切实以人才培养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把教学工作切实摆在学校突出的中心位置,突出培养人才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导向,通过专家评估、同行评价、学生反馈等多种方式,强化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投入、教学水平的定性和定量评估,强化对教授、知名学者、引进高层次人才上教学讲台的管理制约机制,强化教学法研究活动,推动学术骨干牵头的教学团队建设,保证教学投入倾斜等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构建高水平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以科研成果拓展学生选修课的评估机制等。通过理顺管理关系和体制机制,对教学工作不断提出新要求,不断树立新标杆,不断营造新氛围,使优秀教师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教改之中,使一大批教师在承担精品课程建设和研究型教学中发挥作用,使更多的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使广大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创造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支持。
(本文原载于《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第12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