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地方高校发展系列报道·调查篇之三
大多数地方高校在校生规模和校舍面积翻番,学校债务同样翻番——
找钱成校长们的“必修课”
“谈及地方高校,必定是没钱的。这已经是说了十几年的话题了。”胡建说。
17年前,39岁的胡建出任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党委书记,此后他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17年。17年间,学校经历合并、扩招,由专科升格为本科,并改名为湖北怀化学院。然而,问及学校财政情况,胡建说:“就没有过手头宽裕的日子。”
地方高校缺钱,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缺到什么份儿上,缺钱、还债究竟对学校发展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宁可负债也要发展
自2002年升本以来,10年间,随着新校区的建成,怀化学院校园面积翻了一番,总占地面积达到1010亩,在校生人数由5900人猛增至12000人。
然而,翻番的还有债务。2010年,新校区建设完成后,怀化学院负债规模达到历史最高的2亿元。
这刚好是湖南省81所高校债务的平均水平。湖南省审计厅的报告显示,2010年,湖南核定高校债务总额182.8亿元,平均每所高校负债2.26亿元。
据统计,与1988年相比,2010年湖南全省地方高校固定资产由29亿元增加到300亿元,而全省地方院校的总债务规模也达到142亿元。这样规模的债务,仅靠学校自身,显然是无法偿还的。
伴随着高校扩招,全国地方高校都进入规模扩张的高速发展时期,在地方财力不均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的地方高校普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为了建新校园,大批经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科建设。
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大学,2001年开建新校区,同时开始贷款。2011年,学校的债务达到最高的18亿元。10年间,学校每年给银行的利息都在1.2亿—1.3亿元,10年光利息总额就达10亿元。“新校区建设用了12亿,利息相当于又建一个新校区。”河南大学财务处处长韩守富说。
很多人质疑,一些地方高校不顾实际,盲目扩张,结果给自己背上了大包袱,发展反而受限。
“那时的情况是,由于投入不足,学校发展受限,师资流失严重。为了发展,我们宁可负债。”河南工业大学校长张元说。
开源节流难度极大
2011年,湖南省政府召开全省高校债务化解工作会议。当年,湖南省决定由省本级财政筹措专项资金50亿元为高校还债,同时要求高校要负起化债的主体责任。与此同时,河南、湖北两省也决定,多方筹措资金,解决地方院校的债务问题。
仅2012年,政府就帮助湖北省地方高校化解了60%的债务,总额达到70多亿元,相当于高校每还1元,政府就帮着还5元。湖北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周元武说:“如今,湖北省地方高校基本解决了债务负担问题。我们学校2191亩新校区建设时投资18亿元,我们自己还了10年,2012年,政府帮我们化债3亿多元,现在基本还清了!”
俗话说,无债一身轻。债务问题减轻后的地方院校,是否就能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呢?多名地方高校校长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学校要发展,各方面都要钱,而我们的收入远远不够!”周元武说。
地方高校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省级财政拨款,学费收入仅占较少比例。以2012年的河南农业大学为例,当年学校的总收入近9亿元,其中省财政拨款5.7亿元,学费、住宿费收入仅有1.5亿元,此外,还有校办企业收入和少量的捐赠收入。
对很多重点高校来说,科研项目带来的资金很可观,但是,对地方高校来说,由于受制于整体实力的影响,这些院校很难获得国家级的科研项目。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张全国说:“从收入来源和规模上说,地方院校的现状都不能满足需要。所谓开源节流,难度是五星级的!”
缺钱制约学校发展
在采访中,多位地方高校校长表示,“小号”的财政盘子制约着学校各方面的发展,“拆东墙补西墙”成了学校的无奈之举。
办学经费捉襟见肘,对周元武来说,一直是个心病。几年前,学校一直想在教室里安装空调、改造校内煤气管道,但算来算去,仅煤气管道改造一项,就要花费1000多万元。而当时每年要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就有近3000万元,学校根本没有财力改善师生的教学、科研条件。直到政府化债后,学校才启动相关改造工程,但是依然只能先给女生宿舍通热水。
而被高校视为命根子的学科建设,更是受制于资金紧缺。怀化学院计算机工程系1995年建系,直到2000年才有4个实验室和2个机房。该系教师蒋启明说:“以往我们专业课程的教学全是纸上谈兵。对着纸上的线路图,我们教得痛苦、学生学得迷糊,没有实际操作,谈何专业培养!”最后算下来,这4个实验室和2个机房,设备投入不过700万元,但受制于财政盘子而无力建设,在被纳入“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后,实验室建设才获得资金。
从学校建设来说,地方高校依然在还历史欠账。即便经过大规模建设,怀化学院的校舍建设面积依然有6万多平方米的缺口,需要250亩的建设用地。要使校园建设整体达标,怀化学院尚需1.3亿元的资金,资金缺口达到8020万元。
怎么解决?胡建说:“还是老路子,找银行贷款、争取政府财政支持。”那就不担心形成新的债务吗?胡建苦笑着说:“我们只能争取把债务控制在合理规模之内。地方院校各方面建设本来就滞后,要发展就得要钱、欠债,否则学校就不知道要在低水平的泥潭里挣扎多久。找钱,还是我们的必修课啊!”(记者 高毅哲 柯进 纪秀君)
《中国教育报》2013年11月1日第1版
调查篇之一:地方高校亟待突破人才“瓶颈”
为什么地方高校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多名校长认为,除了待遇问题,学术科研平台是最重要的因素。与高水平大学相比,省属地方院校学科平台层次普遍较低,这成为木桶最短的短板。“人才看待遇,更主要看后期发展,而地方院校后期资源、项目有限,使得人才在做选择时,颇多顾虑。”许科红说。【详细】
调查篇之二:地方高校亟盼畅通“成长通道”
然而,作为衡量学校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不少地方高校在提升服务当地经济社会能力方面正面临众多“关卡”。在记者调查过程中,多位高校负责人表示,服务社会是系统工程,涉及项目竞标、评价体系、学科建设等多个方面。那么,当前现实之下,这些环节究竟是如何相互作用,影响着地方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呢?【详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