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教 > 福建省厦门市尝试在幼儿园中传承推广闽南戏剧-中国教育

福建省厦门市尝试在幼儿园中传承推广闽南戏剧-中国教育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福建省厦门市尝试在幼儿园中推广闽南戏剧,使闽南戏剧成为传承区域传统文化的“接力棒”、幼儿品格养成的“金钥匙”。

鼠媒婆说:“我的姑奶奶哦,花轿都到大门口了,你怎么还没更衣?”鼠阿娇答道:“看!这像新娘子的衣服吗?这么丑我才不要穿呢。”这是福建省厦门市西林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学期末汇报演出中,大班表演的闽南儿童歌仔戏《老鼠嫁女》中的台词,这也是厦门市尝试在幼儿园中推广闽南戏剧的一个侧影。在厦门,闽南戏剧既是传承区域传统文化的“接力棒”,又是幼儿品格养成的“金钥匙”。

在戏剧中传递做人的道理

在厦门西林幼儿园,小朋友们每周都要学演闽南戏剧。所学的戏剧中,既有传统剧目,又有自编自演的改编剧目。小朋友们稚嫩的闽南语,抑扬顿挫,宽大多彩的传统服装,半文半白的唱词,让人有时空变幻的感觉。

儿童歌仔戏《老鼠嫁女》,讲述了一只有许多坏毛病的老鼠,出嫁时对嫁衣挑三拣四,还让送亲的老鼠喝酒,最终被猫抓获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还穿插了传统礼仪的内容。依据闽南习俗,女儿出嫁出门前,要给父母敬茶,而剧中的小老鼠在敬茶时,态度不好,使用单手敬茶,这时媒婆说:“敬长辈要用双手,你怎能单手敬茶呢?这孩子,真不懂事,赶紧改正!”在剧中对白中,西林幼儿园还加入了“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及“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等《弟子规》的内容。西林幼儿园园长宋远辉说,这些戏剧都经过了改编,是为了在孩子们学戏的过程,渗透一些简单的做人道理。

现在,幼儿闽南木偶剧中较为经典的是大班的《造房子》。它讲述树木与人的关系,引导孩子养成一定的环保意识,还教给孩子学习合作性表演,并学习利用废品制作房子等道具。一些幼儿园还通过组织孩子观看木偶剧《造房子》,提出问题,帮助孩子了解木偶剧的内容。在组织幼儿讨论“树木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好处”、“树木不断减少,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危害”的过程中,让幼儿知道树木有挡风沙、吸附尘埃、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启发幼儿说一说,看木偶戏与听故事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感受木偶戏的音乐和布袋、杖偶表演的特殊性。有的还请家长与孩子一起植树、种花,培养幼儿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

戏剧推广要扎根幼儿生活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周长辑介绍说,闽南语传承了古代汉语许多音节,用闽南话读古诗词会更显压韵。闽南语是历史久、时间长、文化积淀深的一种方言,保留了许多古音。“幼儿教育是根的教育,闽南戏剧扎根在生活土壤里,可以引发和培育幼儿强烈的民族精神。”厦门第九幼儿园园长葛晓英说。

今年5月,“海峡两岸儿童文化教育与研究高峰论坛”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闽南地区和台湾的教育界都在关注闽南剧的文化传承功能。台湾艺术大学教授张晓华介绍说,台湾非常注意闽南戏剧教育,不少幼儿园都很重视教小朋友学戏,以此来达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闽台儿童文学研究所教授陈世明正在主持教育部重点课题“闽台儿童戏剧教育比较研究”,她告诉记者,在“闽南戏剧文化圈”里,以闽南方言演唱的戏曲、歌剧和用闽南方言对话的话剧,都列入这一戏剧文化圈,主要包含高甲戏、歌仔戏、梨园戏、木偶戏等剧种。其中,高甲戏、歌仔戏、木偶戏都能让儿童接受。

“在所有的闽南戏剧剧种中,歌仔戏也许最容易让儿童接受,主要原因有:第一,歌仔戏运用闽南声腔和生活化语言,比京剧、梨园戏等古雅剧种更容易为孩子们所接受;第二,运用民众熟悉的歌仔调为唱腔,容易上口;第三,表演上较受程式束缚;第四,风格欢快活泼,便于编演儿童生活趣事和经典小故事。其中,《老鼠嫁女》就是儿童歌仔戏的典型剧目。”陈世明说。

记者了解到,所谓的“儿童高甲戏”,即指借用闽南传统戏曲高甲戏演出的戏剧形态和丑行表演特点,创设符合儿童欣赏和表演的,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的儿童戏曲。之所以设立“儿童高甲戏”教育课程,一是高甲戏的表演形态与儿童那种天性快乐、天真烂漫、喜好幽默的性格十分相符,便于儿童欣赏与接受;二是高甲戏丑行表演符合儿童戏剧的游戏性本质和趣味性特性,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在西林幼儿园,记者看到了幼儿园自编的儿童高甲戏《卖油翁》,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等道理。其中,西林幼儿园还加入了古代闽南街头叫卖的内容,小孩子敲着小铜锣叫卖,十分诙谐可爱。

传递区域文化要从幼儿做起

陈世明在调查中发现,随着人口流动日益增速,闽南语使用率在逐渐降低,小观众群流失,传统戏剧文化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

在“闽南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课题研究中,调查的部分数据表明,在幼儿园、小学、大学中,会听闽南话(日常用语)的只有25%,会说闽南话(日常用语)的仅有10%。所以,大部分学生听不懂闽南戏剧,语言的隔阂成了戏剧审美的重要障碍。

在厦门第九幼儿园,记者看到一个“迷你”版小小戏台,葛晓英说,闽南戏剧教育已经成为小孩子的必修课,每逢六一、期末,孩子们就会演上一段。她还介绍,幼儿园还构建社会大环境课程,与园外教育基地如闽南文化研究会、园博苑、高甲戏剧团等建立联系,通过请进园内、走进民居和社区等形式,与民间艺术家、艺人建立联系,形成本土化教育的合力。

在厦门第九幼儿园,虽然有的孩子父母并非本地人,他们在家也不讲闽南话,但是幼儿园在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有机地渗透闽南本土文化教育,如在晨间接待和离园时全园播放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闽南歌谣和童谣;早操编排民间器械操,午饭前后各班则播放一些民间传说或故事等等。这些措施,让孩子很快就学会了闽南话,有利于他们领悟闽南文化。

厦门海沧新阳幼儿园则成立了“闽南文化”课题研究小组,社区里会闽南戏的爷爷奶奶们还受邀入园,为孩子们表演闽南传统戏剧歌仔戏,他们还向孩子们介绍了椰胡、三弦单皮鼓等歌仔戏传统乐器的功能。

“戏剧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闽南儿童戏剧教育课程,让戏剧在幼儿园里充分发挥育人的功效,是我们今后必须努力的方向。”陈世明说。(记者 熊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我国拟将9月30日确定为烈士纪念日-中国... 下一篇:教育部:2013年中国学生累计资助总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