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教 > 北京将建教师绩效奖励机制 专家:能用绩效衡量吗-中国教育

北京将建教师绩效奖励机制 专家:能用绩效衡量吗-中国教育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北京市今年将调整教师绩效工资额度,建立绩效奖励激励机制资金。日前,市教委等多部门联合下发《中小学教师绩效奖励激励机制项目管理办法》,规定中小学教师绩效奖励激励机制资金不得平均发放,而应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倾斜。

毕竟事关“钱袋子”,老师们心中不免一番盘算,而原则中的“优绩”究竟从何考量,同样牵动着家长们的心。

【状况】

“实行绩效工资后,每月平均四五千”

武老师(北京市东城区某小学教师,教龄25年):1989年我刚工作的时候只有基本工资,每月大概七八十块钱,对于一个小光棍来说,差不多够维持日常生活。1994年结婚以后,工资涨到一两百块钱,有了点象征性的奖金,但反而不够花了,连在外面买个羊肉串都觉得奢侈。

那时候,一年的教龄津贴只有五毛钱。至于职称,直到2000年以后才纳入工资体系。一开始,职称还是挺激励人的,但后来弊端越来越明显,一来学校职称有比例限制,很多有能力的老师限于指标问题迟迟评不上,而一些评完高级的老师觉得没什么上升空间,也就失去了积极性,所以有的学校陆续在工资调整中淡化了职称所占的比重。

进入2000年以后,各个学校在原有的基本工资外,相继出现了“结构工资”,这部分要由校方自筹。对一些校长来说,自筹几乎成了“自愁”,他的挣钱能力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收入。在那以后,学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小的学校,结构工资只有一二百,而一些大的学校,能有八九百。在我们看来,“结构工资”无非是奖金的变形,一个学校里面,老师之间差距并不大。

2010年前后,教师工资一律改为财政拨款,同时开始实施绩效工资。教委按照学校老师的人数给个总量,学校再按照课时多少、班主任与否、全勤情况,以及主科还是副科等标准进行分配,在基本工资相对固定的情况下,绩效逐渐成为“大头”。同一个学校的老师之间有了差距,与其他学校横向比较,同样教龄的老师相差不多。平均下来,大概有四五千。

苏老师(北京市某初中历史教师):现在我们工资条上的大部分项目都是固定的,比如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教龄补贴,基础补贴,社保等,这些都和绩效没什么关系;此外还有工作津贴、节日补贴也都没有变化。不一样的主要是“课时津贴”、“其他津贴”,担任班主任的老师会有“班主任费”。这部分确实是能体现“多劳多得”,虽然不会告诉我给我打的“绩效分”是多少,但能从数量上看出来。

因为现在学校只有我一个历史老师,所以我今年的课时费会多一点,占到工资总数的1/4到1/5。在这方面,上课多的老师,比如主科老师显然更有优势。我只是“副班主任”,没有“班主任费”。但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目前“班主任费”也没多少。

【态度】

在《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绩效奖励激励机制增加的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集团化、学区化办学和办学特色学校以及教师在小学课后班管理和中学社团活动辅导、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辅导、教育教学改革、教师交流与支教等工作中的奖励。对于这样的导向,老师们做何感想?家长又有哪些建议?

“把课后班算进绩效,不等于鼓励老师超时工作吗”

武老师:课后班其实很早就有,当时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轮流值班,没少花精力,但一个月下来,分到每个老师手里也就八块钱,几乎相当于义务劳动。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提出乱收费,后来索性就停了一段时间。可这样一来,三点半放学以后,家长没下班,接孩子又成了问题。

现在,市里推行课外活动计划,在三点半到五点这个时间段内再安排一些项目,但很快就有老师提出超工时的意见。

以小学为例,老师要在早上七点半左右到校开始工作,中午不休息,一直到下午五点,算下来显然超过八小时。而如果学校要把课后班的工作算进绩效,这不等于是鼓励老师超时工作吗?所以尽管一再强调“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但对老师来说,未必就觉得这是件好事儿。

“绩效考评,能不能把跟家长的互动算进去”

青青爸爸(开学后,孩子将上六年级):孩子的数学老师刚毕业不久,但不仅教得好,还特别有责任心。哪个孩子的作业出了问题,他会特意把孩子留下来单独辅导,时间晚了还会带孩子回自己宿舍补习。平时跟孩子们一起吃午饭、聊天,孩子们特别喜欢他,愿意“好好给老师学”。对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自从换了这个老师,数学就成了孩子最喜欢、成绩也最好的学科。

当然,这位老师的努力应该能从孩子们的成绩中得到体现,如果根据成绩发绩效工资,他应该也能拿到多一点的奖励。不过,他还有一些付出未必跟成绩挂钩。

这位老师根据家长留的手机号,专门给我们建了一个微信群,经常跟我们互动。比如,有家长说孩子抱怨学校伙食不好,这位老师就一连半个月,每天都把孩子伙食拍下来发到微信群里,还跟拍孩子吃饭的情况,时不时发几张“光盘”的照片给予表扬。孩子们很喜欢这种方式,现在争先恐后“光盘”。他并不是班主任,但做了很多类似的工作。

像这些跟家长的沟通,应该并不是他的分内事,但他为此付出很多时间。在对老师进行绩效考评的时候,能不能也给家长和学生一定的话语权呢?比如,把跟家长的互动算进去?哪怕只是作为参考项或者加分项,至少能让评价更全面。

雯雯妈妈(女儿上初二):我女儿的成绩在班里属于中游水平,这种不温不火的孩子往往最不受重视。我看了几次她平时的作业,几乎没有老师批改的痕迹。孩子说老师一般都是抽着尖子生或者差生的作业批,然后让其他学生对着改自己的作业。

老师用这种方式或许是为了激发学习主动性,可是孩子终究需要老师的关注。今后对老师的绩效考核中,是不是也能把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这些工作放进去呢?我们传统教育中一直强调因材施教,虽然在现在的教育条件下,不能要求老师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但至少应该平等对待,别光看出了几个高分,也引导老师把目光多放在那些普通孩子身上一些。

【商榷】

“教书育人,

能用绩效来衡量吗”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对于教师来讲,是不是该用“绩效”这两个字都是值得商榷的。很多时候一谈到“绩效”,就会容易走向功利,教师不同于企业里的工作,在学校应该更关注教学过程而非只是结果。

之前对于老师的绩效评价,总是绕不开升学率或者学生的成绩,正是教育功利化的结果。事实上,对于重点班而言,学生基础本来就好,老师可能不需要花太大功夫,就能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相反,在一些普通班,学生底子相对薄弱,老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可能更多,但从成绩来看,也还是未必能比得过重点班。这种情况下,如果只用成绩来评价老师的绩效,显然并不合理。

现在,即使我们还是坚持用这样一个概念,也要树立正确的绩效观。究竟谁来评价,这很关键。对老师进行绩效考核,不应当由行政部门来主导或制定标准,而是要建立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充分听取意见,完善同行评价机制、学生评价体系,鼓励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特点制定多样化的标准。整个过程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但这是必要的。我们之前习惯了由政府部门出“一刀切”的标准,操作起来固然简单,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林菁(高校教师,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我觉得教书育人这件事很多时候真的不好用特别量化的“绩效”来衡量,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即便是让学生来“评师”,大学的学生都可能会给考试最容易过的老师打高分,何况是孩子。

你只要提出一个可量化的标准,大家就会想办法往这方面用力,结果反而背离初衷。比如高校都要求老师发论文,可是审核和评估机制又跟不上,以至于问题层出不穷。

而且,老师是一个很需要尊严的职业,不是很适合用拉大“贫富差距”去激励的职业。不合格的解聘,合格的就给一个恰如其分的待遇,根据年资和课时有一些差别就可以了。主笔 宗媛媛 周明杰 张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学耶?游耶? 游学:能否做到求真务“学”... 下一篇:山东省教育厅回应齐鲁理工学院"对口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