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教 > 理论学习临床实践"拜名医"不能培养"书本中医"-中国教育

理论学习临床实践"拜名医"不能培养"书本中医"-中国教育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理论学习临床实践

山西中医临床学院实行中医本科生导师制,读经典、跟名师,培养新一代中医。图为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贾跃进(右一)在进行临床带教。韩亚鹏摄

变标准化为个性化

●打破同一尺度、同一规格培养人才的现状,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保护个性与灵性

一样的教材,一样的老师,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近年来,中医院校教育同质化现象,引起了中医界的忧虑。

山西中医学院校长周然说,中医的精髓是什么?是中医理论,是中医认识生命、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独特思维方法。当前,中医院校开设中医理论课程,使用全国统编教材,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中医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征,适合开放式教学,程式化的教材体例限制了学生的领悟与思考。

山西中医学院傅山学院副院长高建忠认为,对于医学流派纷呈的中医学来讲,教材的统一,意味着缺少学术上的个性;考试的统一,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扼杀学习者的灵性。对于中医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来说,个性与灵性是极其重要的。

周然分析,中医院校现有的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存在许多弊端,需要整体优化。按照“厚的要薄、繁的要简、生涩的要顺畅、难懂的要明了”的思路,采用“先破后立”的加减法,重构知识体系,不再保留每门课程的相对完整,而是强化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

“知识可以整齐划一,智慧绝对是各具灵性。”高建忠说,中医药高等学府应该创造适合中医大师成长和发展的环境,让每一位中医大师去影响一批又一批的中医学子,让这些学子在中医大师身上,不仅学习到知识,还学习到智慧。

山西中医临床学院与附属医院实行院系合一,师资相对充裕,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确立了符合医学教育规律的“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具体措施,打破了传统的中医教育同一尺度、同一规格培养人才的现状,使得中医教育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适应学生个人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该院本科生导师制实行双向选择。学校根据导师的任职条件和要求,经严格考核,把优秀的导师推荐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要求选择导师。导师在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后确立师生关系。

山西中医学院把学生从课堂和教材中解放出来,变标准化为个性化,让他们更多地研读经典,更早地接触临床。南京中医药大学曾在一次硕士研究生复试中,综合评价后放弃了本校生,选择了山西中医学院的学生。

用中华文化“固本培元”

●中医学生只有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洗礼,才能成为真中医、大中医。防止中医西化,根本在于确立中医思维

加拿大学者胡碧玲在中国学习中医20多年。胡碧玲是在西方教育制度下成长的,在中国的院校里获得了博士学位,然而,她从自己学习中医的经验中感悟到:中医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不应照搬西方的教育体系。

不少中医药大学毕业生感觉没学会看病,不敢去给病人把脉,只好当了医药代表。有人甚至把中医药大学戏称为“医药代表大学”。西化的中医教育,培养不出会看病的中医,他们最终成了“中医的掘墓人”。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曾在国外留学工作10年。他说,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学者发明了一套既符合中医经典理论、又能研究中医疗效的统计分析方法。如果我国中医研究再不坚守祖先的宝贵经典,不围绕中医临床自身特色,一味照搬西医的临床研究,很可能被西方学者甩在后面,甚至导致中医药研究要向西方取经。

徐安龙认为,中医药高等教育的“传承创新”,应该是“更加经典、更加现代”。更加经典,是回归经典的本源,发掘传承,培养真正的中医药人才,使中医药文化经典植根于师生的思想,传承中医的哲学观点,建立中医的思维模式。更加现代,是勇于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要借助现代科技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周然说,“一把草药一根针”的时代已经过去,新一代中医肩负的使命是让中医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的洪流中“长袖善舞”。

高建忠说,中医院校培养的中医学生是否合格,从专业角度分析,主要看学生是否学到了中医思维。评判一名医生是不是中医,也主要看其是否用中医思维诊疗疾病。防止中医西化,最根本的问题是确立中医思维。

周然说,中医院校培养不出真中医,从根本上讲是教育目的出了问题。中医院校一直充当着“代工”的角色,长期在按西医主导的医疗服务模式培养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又按西医规定的临床科研套路从事工作。在这样的导向下,其结果只会是中医西化,离国家发展中医教育事业的初衷越来越远。所以,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中医院校需要认真反思的问题。

从2010年到2012年,山西中医学院在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三个临床专业陆续开设教改实验班。2013年,在实验班的基础上组建了傅山学院。明末清初山西名医傅山,既是中医大家,又是文化大师。周然说,傅山学院作为教学改革试验田,就是希望学生以傅山为镜鉴,用中华文化、中医文化和三晋文化“固本培元”。中医院校要为中医事业培养新一代铁杆中医人才。中医人只有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洗礼,才能成为真中医、大中医。

中医教育不能“纸上谈兵”

●“书本中医”一上临床,脑子里只有“银翘散”。教材越编越厚,有用的内容却越来越少,基础和临床严重脱节

不少学艺未精的学生,把中医开方等同于“银翘散”,出手就是加减“银翘散”。因为中医药大学教的首先是银翘散,也必考银翘散,“书本中医”一上临床,慌了手脚,脑子里也只有“银翘散”。

一些中医药大学在全国的生源都很好,特别是国医班的学生,高考分数都可以上清华北大。然而,他们入学后对中医的信心非但没有增强,反而是下降了。徐安龙分析,这说明学校教育没有让他们感受到中医的宝贵与特色所在,很多学生对中医经典掌握得不够,基本功薄弱。院校教育没有很快让他们树立临床治疗的信心。

徐安龙认为,作为中医,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临床实践,不管有多少经典理论和知识,也只能“纸上谈兵”,再优秀的中医学生也很难成长为大医。他拜访了路志正、陆广莘、邓铁涛、郭子光等多位国医大师。国医大师们建议:一定要尽快让学生们看到中医的疗效,让他们尽快成为能用中医思维看病、兼具现代医学基本知识的医生。

徐安龙认为,我国开展中医院校教育只有短短60年,自身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传授知识的方式、教师能力水平、教材的编写等多个环节出现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基础和临床严重脱节。在教材编写上,教材越编越厚,有用的内容却越来越少。

周然认为,依托院校这个平台,做好师承这篇文章,关键在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对优秀本科学生实施特别培养和精英教育,为中医教育改革提供成功经验和有益借鉴,目标是办一流中医教育,培育铁杆中医人才。

在傅山学院,每个学生都有两位导师,一位是学校的名师,一位是医院的名医,理论学习“拜名师”,临床实践“拜名医”,按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办中医药高等教育。周然建议,让学生从寻常课堂迈向经典殿堂,从小小诊室踏上师承之路。中医人只有练好“看家本领”,才能说好中医话、干好中医事。

从去年开始至今, 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力提倡”人心向学,传承创新”的办学思路,直面当今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上下群力,出台相关改革措施,希望通过改革建立起培养中医大医的真正摇篮。

徐安龙说,要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方法培养人,把师承教育的精华融入院校教育体系中,培养既能传承经典、又能与时俱进的中医临床人才。

延伸阅读

师带徒拿学位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从2008年起开展,实现了师承工作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衔接,专门设立了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学位。

532名指导老师完成带教任务,1026名继承人结业考核合格,合格出师率达97%,产生62名优秀指导老师和105名优秀继承人。644名继承人申请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学位,其中278人申请临床医学(中医师承)博士专业学位,366人申请临床医学(中医师承)硕士专业学位。594人获得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学位,占申请专业学位人数的92.2%, 其中250人获得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博士学位,占申请博士专业学位人数的 89.9%,344人获得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硕士学位,占申请硕士专业学位人数的94%。(彭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闭幕-中国教育 下一篇:中国翻译家许渊冲首次问鼎国际译联大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