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教 > 当校服遭遇吐槽……校服变革,"美"卡在了哪儿?-中国教育

当校服遭遇吐槽……校服变革,"美"卡在了哪儿?-中国教育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当校服遭遇吐槽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校服‘不堪回首’,穿着肥大的运动服就像穿着个米口袋。青春啊,就这么被湮没了。糟糕的是你没法选择。”

“其实,中国的校服是最舒服的,像个麻袋一样,穿起来简单不费时,再好的身材穿了也不过是套麻袋,所以不需要减肥注意仪表之类的,所以我才无所畏惧地在校服年代发胖。”

最近,运动式校服引起了网友的持续吐槽,青春的记忆一下子被唤醒了。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各地以学校为单位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学生统一穿着学生装已实行了近二十年。难道突然间,丑就成了校服的代称?

“其实,有的学生买了很多套运动服。他们把校服当成一种纪念品,承载着对老师、同学、校园生活的美好回忆。”在北京师大二附中教师李煜晖看来,当记忆超越审美,校服本身反而显得并不重要,也无法用美与丑来评价。

“校服,应当作为校园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学校文化的一个载体。”重庆市青于蓝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岳芝对此有着深刻的记忆,“比如,我们去哈佛,可以买他们的校服、领带、文化衫等来收藏。我们国内的校服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视觉体系,这也是未来学生装发展的方向。”

如何得体又美观

当前,对校服呼声最高的就是校服款式和面料舒适度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在学生装的安全、质量、款式、品质、服务机制等方面加强研究,深入挖掘学生装(校服)在德育、美育方面的培养功能与教育价值。”在日前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举行的推进校服工作会上,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刘诗海表示。

就校服而言,有运动装,有制服,甚至是生活装。

“学生也有制服,款式也好看。但是,学校没有专门的更衣室,不方便学生及时更换。”清华附中副校长杜毓贞告诉记者。

这的确是不少学校的苦衷。北京市海淀区卫国中学校长张燕玲就表示,制服虽然好看,但并不适合学生每天的活动功能,“比如做操等,换服装特别麻烦。”

“制式服的季节性太强,只有春秋两季才用得上。另外为了减轻家长负担,我们没有每年更换制式装。”北京中关村二小鲍海楠说。

平时,穿梭在校园,最常见的还是运动式校服。

一些网友亦有相同的感受:“正装固然好看,但在校生这么多,更换起来很不方便,运动式校服更适合些。”

美,需要有条件配合,比如提供更换衣服的场所。而这,即便在大城市的中学,也很少有学校可以做到。

“其实,运动服也可以做成漂亮的时装来穿。我们已经开始了服装新面料的利用和新款式的开发这两方面的研究。作为企业,我们希望教育部推行准入制度,这样我们正规的企业就有了一个安全的渠道。”安徽宣城博仕家纺董事长朱贵康提议。

北京服装学院副院长廖青表示,从技术层面来讲,校服美观强调的是校服的适体度和它的舒适性。

她介绍,今年教育部批准在北京服装学院成立全国中小学学生装(校服)研究中心,开展学生装(校服)相关标准研制工作,目前中心正在着手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中小学生人体尺寸数据库,在大量采集中小学生人体尺寸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体型特征,录入到体型数据库。二是研究运动中的中小学生的体态、体表、尺寸变化特征,建立服装的放松量,进而建立服装号型标准,这个标准需要保证标准号型的人体覆盖率。三是开展服装工效学方面的研究,特别是研究运动过程中,中小学生的生理变化特征、温湿度的变化特征,这样可以结合面料的特性,比如排汗好、透气好的面料,以保证服装的舒适性;再比如某些部位,运动时,变化尺寸大的,就需要弹性更好的面料。如此,设计出来的服装既能够合身,又舒适,更重要的是服装对人体能起到保护作用。

校服变革的难题还不少

其实,教育部非常重视学生装(校服)工作。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韩呼生主任介绍说,教育部去年专门成立了教育装备工作领导小组,有力地加强了教育装备工作。2013年11月,在全国中小学学生装(校服)工作座谈会和部分中小学学生装(校服)优秀设计展示活动上,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提出各地把学生装(校服)工作作为教育装备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提高对中小学生统一着装意义的认识,明确工作职责,推进学生装(校服)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发展。各地也开始了一系列探索:上海建立校服“双送检”制度;南京市变革以校为单位的校服模式,探索以区为单位统一学生服,在集中采购过程中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和教师意见,降低成本、规范管理。

而现实中,校服变革的难题还不少。据了解,因为考虑到利润率和市场规模,一些高端企业对进入校服市场的机制、动力、意愿不足。在准入制的制约下,校服只能以销定产,就是订单来了才能做,这是典型的“多批次、少订单”,这些都在客观上造成了校服市场的高度分散、低设计、低技术、低价格。

“而且,很多学校对校服的认识还停留在‘功能阶段’,比如校服的功能是统一着装、统一识别,这样会形成‘只要统一就好’的心理状态,运动服成了识别学生的标志。校服应该承载礼仪熏陶功能,可以‘由外而内’,从学生的直觉美出发,唤醒学生美的意识。”伊顿纪德国际校服产品及营销总监陈川表示。

事实上,如果我们从理念上,把校服定位在改变学生气质,影响学生行为习惯,改变学校视觉识别效果,甚至从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来主动选择适合学校教育文化特色的校园服饰,中国的校园服饰“弃丑达美”,完全可以实现。

陈川建议,由教育行政主管统筹;家长委员会评议产品、自主定价、自愿采购;质检部门只管技术、管双重检测、管执法;教育部门要确保不能返点、不能有潜规则。在这样的管理格局之下,各部门就可以各司其职、专业匹配、平行监管,实现校服的良性发展。

“一方面要鼓励差异化发展,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不搞一刀切,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科学有序推进学生装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更加关注学生装的款式和品质,要体现出创新,承载中华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同时增强舒适度、优化价格成本,让学生装成为广大学生喜欢穿、适合穿、穿得起的统一制服。”刘诗海表示。(本报记者 靳晓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北京东城增七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国教育 下一篇: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你有多久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