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教 > 聚焦校园环境污染 谁来“摘掉”孩子的口罩?-中国教育

聚焦校园环境污染 谁来“摘掉”孩子的口罩?-中国教育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3月19日上午,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中学高二某班的师生在上课时,集体戴上了口罩。事件经微博发布后,立即引来诸多网友的关注。“学校周边都是工厂,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何以安心学习?”发布图片的微博里说,正是因为校园周边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臭气,师生们才迫不得已戴上了口罩。有网友跟帖呼吁:“实在无法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得到最基本的保障,倘若连正常的呼吸都成为一种奢望,学生如何全身心投入学习,又何谈教育的希望?”

据记者调查,平阳中学是省级重点中学,全校共有2600多名学生,基本都是住校生。2005年经环评审批后,平阳中学迁建到现在的校址。最近两三年,有31家企业陆续搬迁到了附近,其中塑编企业18家,塑料造粒企业10家,彩印企业3家。当地居民称:“这些企业迁入后,附近的空气总有一股塑料味。”废气、噪音等污染对孩子的伤害更是令人担忧。今年1月,在校方和当地群众的投诉下,当地环保部门调查发现31家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废气直排现象,并做出了强行断电和限时搬迁的决定。尽管如此,污染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企业直排废气现象依然存在,空气中散发的恶臭让人无法忍受,这才出现了师生戴口罩上课的一幕。

戴口罩上课完全是平阳中学师生的无奈之举,然而这一举动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记者获悉,事件经微博发布后,平阳县环保等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其中包括:在关闭并搬迁31家临时企业的基础上,剩下的距离平阳中学600米左右的9家企业要在今年6月底前搬迁,确保校园周边1公里内无污染企业;对中小学周边环境再次进行地毯式排查;县环保局还将与平阳中学结对,畅通环保诉求渠道,更好地保护孩子们的健康。

这起事件看上去有望得到妥善处理,但公众更想追问的是,当年这么多企业搬迁至学校附近,是经过哪些部门审批的?环评等程序是如何获得通过的?面对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为何不尽早作出处置?

实际上,类似的校园周边环境污染事件在温州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了。去年9月开学仅3天,温州下辖的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九小学就紧急停课。直接原因是,这所刚搬迁到新校址的小学,3天内有19名学生出现流鼻血症状,近百名学生有胸闷、恶心、呕吐现象。随后,环保、卫生等部门联合行动,学校周边30多家电镀、喷塑、注塑等污染企业被查处。

一旦出了环境污染问题,公众总是质疑如此密集的污染源紧邻学校是否合法。一位环保专家解释说,学校、医院和人群密集的居民区属于高敏感单位,对周边企业的污染排放有更高要求。通常来说,对企业的约束是通过环评来实现的,即通过对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毒性、数量计算出周边的安全距离,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必须满足安全距离范围内无高敏感单位的条件。但这位专家也指出,目前许多小的污染企业根本不做环评或弄虚造假;或者做了环评也是“虚晃一枪”,如在接受环评时是以年产10万吨的工况检测,但为了利润,企业实际的年产量往往超出许多倍,这样环评的结果就成了一纸空文。

环保教训已经太多太多,每一次环境污染事件都令人警醒。面对师生戴口罩表达诉求的现实状况,记者认为,除了环保部门介入以外,当地政府更要痛下决心,拿出壮士断腕之勇关闭污染企业,严厉追究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该处罚的处罚,该“下课”的“下课”,起到震慑作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戴口罩上课”继续上演。

“如果不彻底改变畸形的污染政绩观,好多地方仍然走不出环保困境。”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一位专家直言不讳,“更重要的是要自上而下改革政绩评价体系,落实环境污染问责机制,铲除拿环境换GDP的现实土壤,遏制住地方官员制造污染政绩的冲动。”(陆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熊丙奇:北大清华会认可技能型高考吗?-中... 下一篇:人大清华北大三附中推行“走班制”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