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教 > 多位人大代表畅谈农业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中国教育

多位人大代表畅谈农业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中国教育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多位人大代表畅谈农业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中国教育1

2014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聚焦两会 聚焦教育综合改革

关注农村教育系列报道之三

农业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将踏上农业现代化的征程,一大批有技能、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将会涌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的农业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来支撑?几名人大代表认为,粮食生产、人口、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完善和发展等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农村教育要有“农”字特色

“河南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但现实是,农村壮劳力大多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大多是文化水平低、劳动能力弱的人。这样相对弱势的人留在农村,将来的农村到底由谁来种地?”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驻马店市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主任任秀荣对农村未来的发展充满疑惑。

同样的疑惑,也困扰着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太和县张槐村党支部书记徐淙祥。他说,5400多人的张槐村只有7000多亩耕地。过去,人均1亩多地,农民几乎全靠从土里“刨食”。国家推进城镇化后,现在1500多人搬进了县城或外出打工,种地的收入只占家庭收入的10%至15%。家庭收入结构的变化,使得村民们由过去“专职农民”变成了“兼职农民”——把种子播下去后,进城打工;收获季节,再回来收割。结果,前几年,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干脆不种地了,村里大片田地出现季节性撂荒。

“现在的农村不管是发展绿色产业,还是规模化养殖业,都急需年轻人,但就是留不住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比较现实,工作、住房、婚姻、孩子教育等都是问题。而这些问题,一个合作社或一个家庭农场根本解决不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沛县草庙村党支部书记秦真岭说。

秦真岭担心,再过10年,农民将面临“断代”危机。“所以,现阶段在土地流转的同时,国家应当通过发展农村社区的方式,将农村生活需要的教育、卫生医疗、交通路网等公共服务设施覆盖到农村社区,既为农村留住一部分青年农民,也为大量高层次专业人才进入农村学校、医疗卫生、农业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部门,提供与城镇大致相当的均等化服务。这样,像目前农村教育面临的优秀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等现实难题,或许都会得到解决。”

“今后的农村教育还要充分考虑绝大多数不能离开土地的学生的谋生问题。”任秀荣认为,“目前,通过读书离开农村的学生不超过40%,每年中学毕业余下的60%学生,实际上是后备农民,但我们的农村教育目前并没有考虑这些孩子将来怎么谋生。所以,今后农村教育一定要面向农村,办出农村特色。”

将人才吸引到农业上来

“相连的两块地,同样的土壤、同样的气候条件、同样的种子,产量却差异很大。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因为管理和技术的应用不同。”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高淳县武家嘴村党委书记武继军看来,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给农业注入技术和管理等因素,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谈到目前的农业现状,武继军有些无奈地说:“现在村里种地的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许多人连字都不认得,技术也不懂,一家一户几亩地,能种出现代化吗?”

这个疑问也困扰着一些地方官员。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副省长徐鸣说:“人是现代化进程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离开了农民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就无从谈起。”徐鸣认为,农业现代化需要一大批职业农民。但是,职业农民不是培育出来的,而是靠农业产业发展吸引有志从事农业的人才。再给予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服务,农业现代化才会有可靠的基础。

多位人大代表畅谈农业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中国教育1

2014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聚焦两会 聚焦教育综合改革

“过去几十年,我国的农业院校已经培养了足够支撑中国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关键是过去这些人才改行的改行,没干他们本行的事情。所以,现在是要通过土地流转、土地确权等制度设计,将这批人才吸引到农业生产上去。”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许为钢乐观地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3个‘1亿人’,就是要让大批农民离地进城,为农业现代化的规模化种植腾出空间,通过土地流转将过去每个生产者手中的小块土地集中起来,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种植,提高农业效益。比如,过去由1万个农民种的地,今后可能只要一两名农业技术人员带领10个农民借助机械化就可以完成。”许为钢说。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镇江市农科所研究员赵亚夫建议,国家应在5年至10年内培养一批农业技术人才,鼓励他们下乡帮农民,将农村基层干部培养成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带头人,“我相信,那个时候没有种不出好庄稼的农民,也没有不会做买卖的农民”。

建好新农村留住好教师

一直在农村改革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的秦真岭认为:“农村社区将是未来中国农村的一种比较可行的模式。前几年,我们在村里建起了和城市几乎没有差别的农村社区。但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优先办好学校,否则社区建得再好、农业科技再发达,农民为了子女教育,还是会再次选择抛荒土地,进城陪读。”

“随着农村土地逐步流转到种植大户或专业合作社手上,农业作为产业的内生活力将会被充分发挥出来。未来15年至20年,中国农业人口估计会下降至总人口的20%,中国农村也将发生结构性变化。”许为钢说,“将来,优质教育资源布局的重点,应当放在农村社区和附近小城镇,这可能是一个基本趋势。”

但是,对于同样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广西陆川县乌石镇陆河村大学生村官梁丽娜却有不同看法。她认为,未来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的布局重心应当下移到人口相对集中的村里。

“虽然这些年国家加大投入,使得学校的硬件设施比较完备了,但优秀教师不愿来,仍是目前农村教育发展的最大短板!”梁丽娜说,“现在,我们那里附近3个村共用1所初中,陆河村还有1所完小、2个教学点,在校生400多名,18名教师中代课教师4名、特岗教师6名。3年前,来村小的几名特岗教师,来了一学期后,第二学期就走了,始终留不住。”

梁丽娜建议,要通过农业现代化改变农村面貌,通过建设好新农村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来。“将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优秀教师能像公务员因工作需要一样可随时到村小任教。我相信,如果是这样,未来的农民一定会生活得更安心、更幸福。”梁丽娜笑着对记者说。(记者柯进高毅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闭幕-中国教育 下一篇:小学生选干部 模拟“总统竞选”-中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