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籍刘宁(化名)八年前凭借所在的县理科“状元”身份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成为当地万众敬仰的“学霸”。孰料毕业后经历短暂就业随即失业的几经反复,大年初六被人发现流落街头,成为流浪汉。这一消息被《成都商报》率先报道,一时高考“状元”变流浪汉的新闻铺天盖地,引发网友的热议。
没有精神生活就没有人的尊严
高考“状元”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不,四川某县城曾经的高考“状元”刘宁(化名)大学毕业后流浪街头、沉迷网游的新闻又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当年,北大一个学生毕业后去卖猪肉,引发了舆论对教育大加批判。这次,又激起了一些人痛责学校教育。他们认为,这说明学校片面强调应试,素质教育只是口头上说说,不重视学生的情商、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教育等等。
这样的论调似乎很有道理,但总让人感觉如隔靴搔痒。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加,而社会就业岗位数量难以同步增长,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在所难免,学校不可能对此负完全责任。至于毕业后沉迷网游,更与学校没有直接关系。高考“状元”出新闻,往往不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而是我们的社会发“高烧”了。
那么刘宁现象的症结何在?它仅仅是个案,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吗?不,恰恰相反,正是在这一个案身上,典型地折射出了我们时代的精神氛围:人生意义的迷失,心灵的贫乏,灵魂的饥渴。这是时代的大问题,也是教育难以面对的大挑战。据报道,刘宁之所以大学毕业后流浪街头,固然有不适应社会、没有做好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的准备等原因,但在他自己看来,关键是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让我像大多数人一样,找个工作结婚生子、挣钱养家,我觉得很无聊很没意思”。这就是问题所在:在普罗大众的生活模式中,他没有发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对此他是不愿也不能接受的;可是他又没有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的生活道路,便在精神上迷失了。流浪街头、沉迷网游只不过是他对无意义生活的一种消极反抗或逃避。
刘宁现象是典型的时代精神症候。几十年来,我们的国家、社会一直在经济、物质的路上狂奔,许多人早已成了物质主义者。精神被悬置,心灵被漠视,灵魂被放逐,物质的享受成了人生的一切。“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刘宁现象虽属个案,但迟早会有更多的人像他一样发问:人人如此,便对吗?工作是为了生活,但生活不是为了工作,我们是否反问过自己职业(工作)的意义何在?刘宁的迷惘归结起来就是一个问题:精神生活在人生中应占何种地位、何种分量。这是我们时代必须面临和深入思考的急迫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刘宁的报道,都在渲染他考试“状元”的身份、流浪街头的不懂事,就是没有人关心他精神上的困惑。如果我们对他人的关注,还是只津津乐道于其外表、地位、身份、身价等外在的东西,而对其心灵世界视而不见,那么今后将会造就更多的精神流浪者。是时候了,我们的社会和学校教育,都应该学会追问:人为什么活着?有钱有面包就是有尊严的生活吗?并由此深入年轻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一道去寻找活着的依据。(■赖配根 作者系中国教育报刊社新闻研究中心主任)
都是标签惹的祸
面对刘宁的人生大起大落,有人将批判的锋芒直指应试教育,将刘宁的人生归罪于我们的教育失败;有人将矛头直指人性的固执,认为刘宁缺失对社会的必要认识;有人毫不客气地指出是刘宁的好高骛远让他高不成低不就,最终流浪街头。
这种种批判固然都很有道理,都击中了要害,但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是刘宁背负的标签让他难以抉择。当我们关注刘宁的命运时,首先该反思的是我们给别人所贴的标签是否成为负能量?
当年,刘宁苦读寒窗终于金榜题名时,或许他的家人、他的亲朋、他的左邻右舍、他的老师,他所生活的社区、他所就读的学校乃至当地的教育局、政府,都可能比他本人要兴奋,要骄傲,要自豪。或许在这个时候,这份荣耀就已成为刘宁背负在身的难以卸掉的包袱,为他日后就业时非理想职业不干埋下了祸根。
而大学生活与过去的生活迥异,这位昔日“学霸”不再具有学业优势,过去高考“状元”标签下的光环留下的荣誉重负更让他难以直面人生。当大学毕业后,不幸的是又多了一个名牌大学的标签。既是昔日的理科“状元”,又是现在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这双重标签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干扰他的心灵,他的就业价值观只能沿着“人往高处走”的轨迹延伸,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愧对这两个人生重要标签。刘宁之所以出现流浪街头的结果,最大的推力莫过于这两个标签的影响。完全可以说,刘宁的理科“状元”与“名牌大学”这两个人生标签是惹祸的真凶。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标签的始作俑者并不是刘宁自己,而是我们的社会。正是社会赋予了不同成绩学生、不同学校学生各色身份标签,让他们背上了不应有的包袱,让他们产生不应有的人生价值观,形成了不接地气的身在云端俯视职业的好高骛远的就业思想。
因此,我们对刘宁现象的关注,不应该继续停留在用各类标签审视的层面,或批判我们的整个教育,或批判其个人的人生态度,让刘宁内心更痛苦更不得安宁。
刘宁变为流浪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长期喜欢给不同的人贴上各色标签,让标签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精神负担,继而害了更多的刘宁而浑然不觉。将刘宁的高考“状元”、“名牌大学”标签去掉,他不就是一个普通人吗?一个普通人成为流浪汉,有什么可怕的?发现后伸出援手,先让他不再挨冻受饿,继而为他牵线搭桥找一个能过日子的工作不就解决了!哪需要大家如此耗精费力高谈阔论反而继续让他痛苦呢!(■刘和平 作者系湖南衡阳市石鼓区角山中学教师)
网友观点
唯分数论者该醒醒了
“状元”流浪无关“给全县丢脸”理科“状元”流浪街头是错解了“人生方程式”
“唯分数”这把尺子大多在学校有效,一旦步入社会,这把尺子很可能立马失灵,让隐藏于后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诸多弊病一股脑儿“原形毕露”;而只会考试的学生,也会在“荣誉”的光环褪去后,面对残酷现实需要拿出吃苦耐劳、责任感、人际交往等诸多“内功”时,才发现自己竟然“一无所有”。 ——线教平
“状元”流浪无关“给全县丢脸”
殊不知,“状元”对应着“好工作”、成绩决定前途的想法,在时下正经受着现实就业形势、多元评价标准等冲击,已经经不起推敲了。而且,这种过高的预期,也可能给当事人带来沉重的精神包袱。以刘宁为例,眼看周围人的关注、期望,而今全转化为“恨铁不成钢”的失望,他本人更无法平衡心理落差,甚至拿颓废作为对看客嘲讽的消极抵抗。——佘宗明
理科“状元”流浪街头是错解了“人生方程式”
理科“状元”流浪街头的活生生现实,为“天之骄子”们上了一课:“人生方程式”的解法很多,不可或缺的“解”是脚踏实地。人生之路就在脚下,关键在于自我把握,与其在埋怨这个“不称心”、抱怨那个“不如意”中虚度光阴、荒废生命,不如摆脱“包袱”,鼓起勇气,从现实做起,在一点一滴的摸爬滚打中把人生路走稳走实。——徐剑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教学质量成农民工子弟学校最短板-中国教育 下一篇:习近平给患病大学生村官回信 望其青春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