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青年,一间斗室,胸怀天下,立志降低大学门槛——
“万门大学”,打开免费教育之门
童哲(左二)和伙伴们。记者 魏 薇摄
关于这个人,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段子”:
大学期间,他曾将自己的“爱车”——一辆永久牌“二八”自行车,全身涂满绿色,并在斜梁上用白色涂改液写上“未来的理论物理学家”几个大字。还嫌不够“拉风”,没过多久,就将“未来的”三个字涂掉。
他的高调并不是没有资本,高三以全国高中物理竞赛福建省第一名的成绩保送北大,大三拿到了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0个外籍名额之一攻读物理,后又考取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博士……
不过,这个不愿走寻常路的小伙子在狂奔成为理论物理学家的路上突然拐了个弯,放弃读博士,回国和小伙伴们成立了一所“大学”——“万门大学”,立志降低高等教育门槛,给愿意学习的年轻人提供优质免费的网络教育视频资源。目前,“万门大学”已发放7万余张学生证,网上视频观看次数近百万次。
他叫童哲,26岁的“万门大学校长”。
一种“逆天”的课程
高等数学2天,线性代数2天,数学物理方法及概率统计4天,理论力学2天,热力学与统计物理2天,量子力学与量子场论5天,电动力学2天,微分几何2天,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5天,共形场论2天,弦论2天,以及7场独立2小时物理讲座……
光写这些课程名称就用去了百余字,但童哲却用了34天、每天8小时,共计282小时的时间将这些物理学科主干课程讲了一遍。在这个被戏称为“大特物班”的大理论物理学家特训班上,14名来自不同大学的学生从头听到尾。200余小时的视频也被上传到网上供人免费观看。
这是一次冒险。开课之前,面对网上的嘲讽和不解,童哲在博客中放“狠话”:“一个月的课,活下来或上到死。”在他心中,理想的高等教育模式,是以一种更加易于理解的方式授课,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知识的乐趣,他愿意为此而冒险。
一个月下来,14名学生坚持到最后,都有所收获,而童哲却病了一场、瘦了10斤。
北大电子系学生郑昱认同童哲的授课方式,在他看来,童哲讲课的特点在于能够找一条最直观最容易理解的路,避开琐碎繁杂的术语与细节,让学生深入直观地理解一些关键问题。“很多人觉得四大力学等内容多且难,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速成,这也是很多人‘黑’校长的原因。但是学过的同学仔细思考下,每一门课,无非是为了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在一个关键思维方式的指引下,定义一些基本概念,并通过基本方法来获得结果。”
量子力学是近代物理学的基础,“虐”倒了无数天才的物理学家,对于一般的大学生,更是最难懂的一门课。同样参加了“大特物班”的苏茂说,“就是这样一种逆天的课程,说两天讲完其实我自己也不太相信。如此高密度的知识最后我大概只能接受70%。”但他同时表示,经过两天的课程,量子力学的框架已经了然于胸,再拿起任何一本量子教材,看到密密麻麻的公式推导,已经不再陌生,甚至感到如此亲切。
“一个人推开千万扇门”
“第五题:第五题这道题是错的。”
这是“万门大学和他的小伙伴们杯”第一届全球理论物理知识竞赛中的第五题,以对或错来答题。竞赛后公布答案时,这道题却是没有答案。对此,童哲写了一篇长长的日志。
“这是科学的尊严,比起答案,我更想说说人生……当你拒绝回答的时候,你捍卫了一次科学信念。那么多人不敢质疑教科书中的错误;那么多人为了发文章而主动捏造数据;那么多人为了导师的面子压下有冲突的实验结果……但是坚持科学信念的人,才真正能够创造出真正杰出而动人的成果。”
国外求学经历影响了童哲对高等教育的看法。在巴黎高师,60多岁的女教授会穿着绿色短裙、与学生谈笑间传授知识,并且教学的方式也更易于理解。“在宿舍楼的厨房里,各个专业的学生也会凑到一起,边做饭、喝红酒,边讨论各种高深的学术问题,常常别人的只言片语会让我很震撼。”
2012年5月,童哲在巴黎高师的宿舍里录制了《阿哲中文的理论物理小课》,试图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宇宙的神奇,并上传到网上。视频推出后不仅吸引了大量的物理专业学生,也让很多非物理专业的学生表示“没想到物理可以这么有趣”。
正是由于对物理的热爱、对知识的热爱,并且愿意让更多感兴趣的人和他一同分享这种热爱,童哲有了创办“万门大学”的想法。
在父母都认为他还在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读博士的时候,童哲偷偷选择回国,开始创办他心目中的“网络大学”——“万门大学”。2012年10月,童哲在人人网上注册了“万门大学”的公共主页,从自己熟悉的物理学科开始,陆续上传录制的视频公开课,并创立了“万门大学图书馆”,推荐各个学科的入门书单。
“万门大学”的中文名称音译自英文One-man University,意为“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大学”。“万门”指“每个人可以通过学习给自己打开千万扇门,通过学习拥有无数种发展和可能性。”面对这样一所不太像大学的“大学”,童哲并不讳言其山寨性,但是通过提供多学科的优质视频教育资源,让不管来自哪里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免费大学教育,却是童哲和其团队踏踏实实在做的事情。
童哲还设计了“万门大学”的标志。由三条正态曲线、“实”字、盾牌形状三部分构成,其中三条正态曲线体现了一种理性的力量,中间的“实”字和哈佛大学校徽上的VERITAS(拉丁语“真实”的意思)一样,整体的盾牌形状则是沿用了国际惯例。
在国内50余所大学进行巡回演讲后,现在的“万门大学”已经开设了40余个院系的公共主页,推出了相应的推荐书单、经验分享、知识介绍和视频课程,近期内“万门大学”的专门网站也会上线运行。
“小伙伴们”的拉面情
“一顿拉面聊下来,我们仨就一起拼命到现在。这是靠钱吗?志同道合的伙伴,我本以为我找不到,但事实上是真的存在。谢谢这个世界,我该是怎样的一种幸运啊。”童哲曾在网上表达了对他的团队伙伴的感激之情。
2013年4月,童哲在一次大学见面会上遇到了刚刚回国的张明达和刘晓楠。一位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政治学硕士,一位是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虽然学习背景不同,但却志趣相投。一顿拉面后,决定合伙一起将“万门大学”一直做下去。目前,同样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电子系的崔毅也加入了团队,在技术上为“万门大学”带来了支持。
除了4名全职成员,“万门大学”还有分布在世界各地的80余名管理员。他们中有国内顶尖大学的学生、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在读博士,更多的是热心教育的人。
童哲一直坚持“非营利”路线。“要知道,即使只收500块,也会有人付不起,再退一步即使只收5毛钱,亦有人因为无法支付而被卡住。这一切都是变相的门槛,没必要。”
“万门大学”目前的开支全部来自童哲的私人收入和朋友的支持。接下来网站运营的费用和线下活动“万门X”的开支,童哲希望能够获得一些基金会的支持。“但必须有坚持的底线,万门不会为了获得赞助变得商业化。”
目前为止,他们手下的唯一一笔钱来自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进行全国高校的巡回分享时,童哲和小伙伴们来到了南方科技大学,老人把钱直接打到他们卡上,说“这是一个长辈给小辈的压岁钱。”
关于未来,童哲坦言“万门大学”并不试图要替代高等教育,“‘万门大学’的工作只是普及性的。大家会因此而产生对某些学科的关注,万门的目的就达到了。”他们认为,知识像一座山峰,你可以从任何路径登上去,但这其中,会有相对直观和易于理解的适合初学者的一条路。
“在这个前所未有的网络时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为自己寻找理想的学习素材,都能够凭着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实现升华。”童哲说,“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有心,只要你愿意,你就能为自己打造符合自己理想和兴趣的学习环境,能够收获难以估量的知识与乐趣。是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大学。”(记者 魏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京考”第一批面试人员名单发布-中国教育 下一篇:中国成第四大移民来源国 子女教育系首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