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教 > 中国民办教育20年盘点: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中国教育

中国民办教育20年盘点: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中国教育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出台后,北京市出现了第一批16所民办中小幼学校、一大批教育辅导机构、网络学校以及各种满足人们需求的教育形式。

从1993年-2013年这20年间,民办教育经历了摸索、壮大、井喷式发展到细分市场的过程,非学历教育逐渐形成一个庞大产业链,正如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微博)所比喻的,“水泥地缝中钻出参天大树”。

与政策相依的20年节奏

从1993年-2013年这20年间,非学历教育逐渐形成一个庞大产业链,涌现出许多规模大、具有品牌知名度的教育培训机构,一些民办中小学、学前教育机构等也逐渐获得社会认可,赢得口碑。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民办学校因种种原因被市场淘汰出局。

正如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曾以“水泥地缝中钻出的参天大树”形容民办教育的现状,体制和机制问题一直是困扰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对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促进性政策呼吁、对宽松环境的期待,一直是民办教育从业者关注的话题。

在民办研究者看来,2011年的民办教育发展大会上,教育部(微博)表示要着力清理各类歧视性政策,并梳理出了包括民办教师的社会保障、民办学校的分类管理等在内的困扰民办教育发展的十大问题,起草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等变化都传递出一种积极的信号,民办教育在下一个20年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 政策补充

民办教育受政策影响最明显

●柴纯青,著有《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研究2001—2002》、《中国民办教育研究2003》,《教育蓝皮书·深入推进教育公平2008》

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出台的社会背景主要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首次明确表述了国家关于发展民办教育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这则十六字方针。从这一层面而言,这表明国家教育行政理念的转变,从原来的注重约束、管理逐渐向鼓励、促进和支持转变。

民办教育受政策变化的影响非常明显。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社会力量办学快速发展,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立法层次也由规章提高到地方法规、行政法规乃至法律层面。如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行政法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该次会议对中国许多教育的发展,重新制定了更为大胆和开放的定位,民办教育的定位也第一次从“对公办教育的补充”改变为“与共办教育并重”,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甚至开始直接给予部分民办学校以资金支持。200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1993年

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明确表述了国家关于发展民办教育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这是民办教育首次在国家层面得到认可。同年,新东方学校在北京成立。

1994年

出现了第一批从事学历文凭教育的民办高校,如北京海淀走读大学等。

1996年

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经费问题的意见》,经国家民政部批准,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民办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简称“民办教育管委会”。

1997年

7月31日,国务院发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国家力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补充。”

1998年

12月14日,教育部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要求3-5年内,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

1999年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朱镕基在讲话中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举办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条件的也可以举办民办普通高等学校”。这是中国高层领导人对民办高等教育第一次做出明确的肯定性表态。

2001年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设立高等职业学校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2年

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标志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截至2002年底,中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已经发展到6.12万所,在校生总规模已达1115.97万人。

2003年

《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完善。

2005年

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民办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民办教育机构的收费行为。

2006年

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大陆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教育机构。

2007年

1月,发布《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对民办教育的办学行为进行进一步规范。

2008年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颁布。

2012年

6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政府加大了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力度。

它们应个性化教育需求而生

在民办教育领域中,与民办中小学、民办高校相比,课外辅导类培训可能算是出现最早的,如在1977年恢复高考(微博)后,针对高考的辅导班就已出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人们对于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也日渐凸显,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对于民办教育的放开,也让更多人有心涉足民办教育行业,其中既有从公办教育转向民办教育领域者,也有看好中国市场的外资培训机构。

探路自述·教辅机构

课外辅导业20年愈发细分

●廖中扬,精华教育董事长

1977年恢复高考。从1978年起,北京四中每年都开设教职员工和附近北大医院职工联合举办的子弟升学辅导班。我的父亲廖锡瑞是学校有名的热心肠,又是四中连续三届高考文科状元的语文老师,后来就被公推为辅导班的总负责人。他那时属于纯义务劳动,不拿一分钱。1988年,我父亲退休,当时四中的刘校长就劝我父亲自己办学。

于是,1988年寒假,我父亲在原先升学辅导班的基础上,创办了精华培训学校,自己当校长。第一个寒假,我们办了12个半天的班,挣了50几块钱,但给老师的工资是每半天50元,12个半天等于600元,当时普通大学毕业生每个月56块,研究生毕业也才挣72块钱。结果老师们不好意思拿钱,觉得我父亲挣得太少,想退给他一点。结果我父亲说,“我办班要对得起老师,你们要觉得多就要对得起学生,我对得起你们,你们对得起学生,以后我挣多了,挣五千挣五万,你们别跟我多要,我父亲当时就是这种朴素的想法。”

学校刚创办时,我还在上高中,但经常和他一起写海报,我出去贴。俞敏洪说他当年寒风中拎着胶水桶贴小广告很苦,其实要我说,最惨的是夏天,一场雨,刚贴完的海报就给冲掉了。

后来,精华学校的规模很快发展壮大,最多时办了七十多个班,每个班七八十人,所有科目都补,周六补两科,周日补两科,地理历史、物理化学轮流补。印象中,精华学校是在1992年拿到了北京市成人教育局发的《北京市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那时还没有北京市教委。

我们一直做中学阶段的课外辅导,没有涉足小学培训。印象中,北京还有小升初考试时,针对小学阶段的课外辅导班并不多,从北京取消小升初考试,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后,针对小升初的各类辅导班才慢慢发展起来,因为信息不对称,家长也有恐慌心理。

2003年非典,对不少培训机构都有影响,但对我们影响不大。因为我们从1999年就开始开发远程教育技术,2003年我们就推出了网课,让学生在家里学习。暑假时,非典差不多过去,学生就都补回来了。

这几年,从课外辅导整个行业来看,市场细分成为趋势,有人专做小学辅导,有人专做初中,有人专做高中;从产品形式分,有专门做一对一的,专门有做班课的,班课又分大小班。行业中,大品牌也不少,竞争越来越激烈。

与此同时,留学 (微博) 热、高考改革,对我们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我们也在考虑未来拓展到留学领域。

我觉得,对于教育培训机构自身而言,政策从来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更重要的还是培训机构自身的组织能力,就像当初取消小升初考试,大家觉得对小升初课外辅导是个毁灭性打击,结果最后反而成就了一些辅导机构。

探路自述·外语培训

20年来英语学习理念在“好转”

●白皎宇,EF英孚教育青少儿英语中国区总经理兼副总裁

1993年,EF进入中国,我们是第一家获得资质进入中国培训市场的外资机构。促使英孚选择在这一节点进入中国市场的历史背景主要有这几个方面:首先,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后,大学不再包分配,就业成为大学生的自我选择,需要去招聘会上寻找就业机会。而外企在这一时期大量进入中国建立分支机构、工厂、办事处,进外企工作成为很多大学生期望的目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旅游,英语的热度上升,英语专业毕业生很多进入外贸、进出口行业工作。

在那个年代,整个英语培训市场更多偏重于成人,就像我们当时提出的口号“英语改变人生”,英语能力的好坏在那个时期对个人的职业发展的确有很大的影响。成人对英语学习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培训,能快速提升英语运用能力,可以和老外一起工作。与之相比,家长对孩子是否需要从小学习英语并没有紧迫感。

在进入中国时,英孚首先选择了上海、北京,记得当时两地各建了两所学校,随后拓展到广州、深圳等其他一线城市,以及省会城市。作为一家外资机构,英孚所具有的外教资源很受中国学习者认可和欢迎,因为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还有文化的影响。但同时,外教的招聘也恰恰是我们当时面临的一大难题。因为,那时为外教办理来华工作签证的流程远不如现在,办理的速度很慢。

在英孚刚进入中国时,本土的英语培训机构有一些,但都还没有形成规模。但在2003年SARS过后,英语培训市场开始升温。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又加了一把火。印象中,2008、2009年,各种品牌快速扩张。随着新东方等机构在美国上市,风投也愈来愈关注教育行业。

在这20年里,我看见不少英语培训机构倒闭,既有外资也有内资,它们大多是在市场预估、体系打造、管理设计、人才招聘等方面出现问题,最终资金链断裂,退出市场。所以,英孚在扩张中一直保持稳健的步伐。

这20年来,好的方面是,对于英语学习的理念逐渐从应试向应用转化。以前,基于以往的历史背景,内资的民办教育机构多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下的产物,提供的培训内容也以应试为主,而现在我们所倡提升英语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这20年来所发生的积极变化还包括,各城市对英语的需求已基本没有太大差异,家长也逐渐认可语言黄金期的概念,愿意让孩子在3岁左右开始英语学习,同时,随着越来越多70末、80后成为家长,他们更愿意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学习,成为教学辅助的一部分。

“公办校无的我们有,公办校有的我们优”

1993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之后,北京市出现了第一批16所民办中小幼学校。

经过20年的发展和市场淘汰赛,最早一批民办学校已所剩无几,很多学校因为资金、市场等原因而倒闭。但随着国家对民办教育发展的不断重视,民办学校已经成为缓解教育资源紧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力量。事实证明,只有那些教育质量过硬,真正具有特色的民办学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

探路者自述·中小学

“懂教育又懂市场的办学者”才能胜出

●王家骏,原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校长

“新中国成立前,北京的中学有51%是私立校,其中很多是名校。到1952年,私立校全部被取消。直到1984年,我们国家才恢复了民办大学,而且并不属于学历教育。到了1993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才允许有民办学历教育。”

1993年,原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校长王家骏还在海淀区教育局任局长。他清楚地记得,在当年发布文件前就有风声透露出来,有人就说要办学。

“1993年北京第一批民办中小学共有16所,通过审批的第一家是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最后一家就是汇佳学校。我参与了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的筹备过程。”王家骏回忆,当时北京市教育部门的人在认识上对民办学校的放开还是有点害怕,怀疑这会对公办教育造成冲击。市教育局一个处长甚至说,“民办学校办垮了无所谓,办好了公立学校怎么办?”

“但是当时社会对民办教育是有强烈需求的。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申请办学,就是因为公立学校满足不了社会要求。中央的态度也是很明确的,所以北京首批民办中小学就出现了。”

汇佳学校是1993年4月申报的,7月获得了批准。当时学校名字还叫汇佳小学,当年只招到了39个学生。王家骏说,从民办学校发展初期,我们的人事制度就是不利于民办学校的发展的,那时到民办学校做老师的,基本都是退休教师。学校可以称公立私立,但教师不能分公立私立,这是不科学的。师资问题可能也是最初民办学校发展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遗憾的是,原来北京首批16所民办学校现在已寥寥无几,绝大部分都垮掉了。”王家骏分析,有的学校是因为定位不对,初期办学的人很多是老教育工作者,这些人懂得教育规律,但市场意识不够。跟在公办校的后面走,生源又不如人家,最后只能被淘汰。企业家办学对市场会比较敏感,但解决市场需要的同时还要办出质量、特色。所以真正能成功的是既尊重教育规律,又懂市场规律的办学人。

王家骏认为,从1993年到1999年可以算作汇佳的生长期,1996年他担任校长之后,汇佳的学生数量基本每年翻一番,到2000年时已有2000多人。

“对于汇佳的发展,当年我就提出,公办校没有的我们要有,公办校有的我们要优。因此汇佳实行住宿制,开展国际教育。2000年以后,汇佳的发展进入成熟期,因为我们基本把引进来的变成自己的,形成一套办学理念,打造新型、高品位、国际化的学校。2008年尤其2010年以后,我们也已经不是出国教育,而形成完全教育,打造培养完全的人的体系。这也让汇佳开始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探路者自述·幼儿园

从亲子园到幼儿园,边探索边解惑

●红黄蓝教育机构创始人、总裁史燕来

1994年,北京市出现了第一家民办幼儿园。1998年,红黄蓝创立了国内首家0-6岁亲子园,“亲子园”这个概念也首次在大陆出现。

“1998年1月我生了儿子之后,就发现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带孩子,而周围也有很多年轻妈妈有这种困惑。于是我就想着创办一个早教机构,能解决自己问题的同时也能帮助她人。”

红黄蓝教育机构创始人、总裁史燕来回忆,当时从社会、家长方面对早期教育有着很强的需求,而且政府1997年施行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也提出“对民办教育进行鼓励和支持。”我们注意到,政策所支持的不仅是人们熟悉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也包括学前教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史燕来带领团队创立了红黄蓝亲子园。2003年,红黄蓝又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家幼儿园,从此开启了0-6岁一体化,“亲子园+幼儿园”互动发展的连锁模式。

“我认为民办幼儿园近20年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史燕来认为,第一个阶段可称为萌芽期,大致从1994年到1996年,这一阶段以单体办园为主;第二个阶段是从1997年到2009年,这一阶段可称为发展期,民办幼儿园从单体办园向集团化、合作办园、国际化办园方向转化。到2004年左右,北京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开始超过公办园,并逐步发展壮大;从2010年至现在,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开始进入成熟期,国家开始加大公办园的建设,同时鼓励民办园的发展。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开始规范化、品牌化,面临着发展新机遇。

史燕来感慨,在红黄蓝发展的历程中,有很多同行业民办幼儿园会遇到发展困境,甚至有些难以坚持下去,有的民办园曾找她们谈收购,谈合作。“究其原因,首先民办幼儿园的创办成本很高,需要持续对人力、物力进行投入,没有持续的资金支持很难坚持下去;其次,很多民办园在加强科教研发方面存在困难,缺乏教育教学培训的支撑及科学的管理能力,质量无疑会受到影响;第三,民办幼儿园的教师不像公办园的老师有编制等保障,需要民办园在文化等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保证师资稳定。”

眼下,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更加多样化,教育投资也越来越理性和成熟,红黄蓝的发展历程对其他早教机构或许有一定借鉴意义。因此史燕来也建议民办幼儿园第一要有核心竞争力、核心教育产品,专注于特色研究,每一个幼儿园都应该是不一样的,幼儿园之间应该学习但不能简单复制。第二,要注重企业文化的打造,用企业文化助推团队建设,凝聚人心。第三,建立长期支持发展系统和机制特别重要。

“未来任何有一技之长的人都能做老师”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内的远程网络教育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很多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到职业培训、学历教育等领域的远程教育中来。然而,由于资金、业务模式等各方面的原因,最初创业的大部分远程教育机构都没能存活下来,只留下来为数不多的几家口碑好的在线教育培训机构。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教育也迎来了发展的新节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探路者自述·网络学历教育

网络教育已实现突破式发展

●黄波,弘成教育集团董事长

“从1999年到2005年左右,北京的各类网校大概发展到几百家至上千家,但时至今日,其中90%以上的企业都倒闭了。”在弘成教育集团董事长黄波看来,弘成教育能够在十几年的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抓住机遇并在业务模式上不断创新,这离不开大家的努力,也有一定的幸运成分。

1999年,国内互联网全面兴起,很多人都在探索互联网业务模式,挖掘创业机会,网络教育就在那时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很多八九十年代没有机会上大学的人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由于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很多教育资源稀缺地区也希望通过远程方式获取教育资源,这使网络教育的需求非常旺盛。

“1999年教育部批准4所院校开展远程网络教育,我们抓住了这个机遇,以校企合作的模式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了战略协议,并与人大一起合作开展网络教育试点”。黄波认为,当时的互联网业务模式在收费和物流上都存在很大问题,而网络教育在这方面却没有受到太大压力。“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带宽,但我们可以把学习资源压缩到适合当时网络环境的程度。”

回首走过的路程,黄波认为他们还是赢在了业务模式上,即在旺盛的网络教育需求以及国家政策的大背景下,与高校合作做起了网络学历教育服务。“在当时,也有不少企业试图利用网络教育开展职业培训和非学历教育,但终因时机、市场并不成熟,教育资源紧缺等问题,最后多以失败或转型告终。”

在大的发展方向中,弘成逐步发展成以网络教育整体服务、技术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教育集团,并相继与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南京大学(招生办)、重庆大学(微博 招生办)、东北财经大学(招生办

东北财大学生处招生办公室听众:20493人

+收听已收听最新消息 2013年12月10日 10:53我校2013年高招录取各项分数统计已经发布,2014年东北财大欢迎您的报考和关注!查询网址:http://url.cn/2Z2wcj 更多)等数十所高校开展了多种模式的网络教育合作。在中小学教辅领域,弘成旗下101网校、答疑网的业务也稳步发展。

“实际上,从2005年web2.0时代到来,网络教育新的模式已经出现。而从2010年到2013年,可以说网络教育已经实现突破式发展,如‘慕课’等国外新兴在线教育模式已经渗透进来,在某种意义上网络教育已经让传统教育产生了深刻变革。”黄波指出,在带宽以及移动网络逐渐发达的今天,网络教育的成功机会将更多。

在中国,未来的发展要抓住两个市场:一个是成人学历教育和以职业为导向的非学历教育,一个是中小学课外辅导。成功的企业应将线上线下资源进行最优化整合,充分满足用户的体验和需求。“未来我们的平台一定是基于云端,且能够满足多种客户群体,让人们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互动。网络教育一定会更加社会化、个性化。人们的学习也一定可以更简单,更快乐。”

探路者自述·网络培训

想学任何知识都能从网上找

●朱正东,正保远程教育董事长、CEO、总裁,公司联合创始人

2000年正是国内网络产业低潮期,而学通信出身、很早便接触互联网的朱正东,却在一个偶然机遇中想到可以采用互联网的形式来做会计远程教育。

“那时国内财会人员的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加之囿于条件限制,大量财会人员自从离开校园后,便很难拥有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当时我国有1200多万名财会人员,但能接受良好教育的却很少,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会计工作相对于其他行业比较繁杂,会计人员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在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教育硬件设施和师资普遍缺乏。”在朱正东看来,这也为网络远程教育提供了契机。

“当时通过网络来做会计培训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我认准走这条路一定能获得成功,”朱正东说,有了目标后他就开始招兵买马,2000年成立了正保远程教育,2001年2月,他创办的“中华会计网校”正式运行。

然而,公司创立初期就遭受了重大打击,迟迟没有收益。几百万元的投资扔进去,第一期只招了十几名学员,总收入不过几千元。回想起当年的情况,朱正东感慨万千:公司发展初期最困难的是如何找到合适的人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组建成一支强有力的团队。“在创业初期一般的企业可能都缺乏足够的资金。虽然我们有明确的目标,虽然我们有一腔热血,但在这种情况下,凝聚力从哪儿来?怎么能让大家明白我们所从事的事业的远大前景?这非常关键。”

“要说当时没有灰心是不可能的。但那时发生了一件事,即考试前一天,还有人拿钱来报名说自己有许多疑难问题,但找不到老师,希望能报名学习,学一点是一点。”朱正东认为,这件事验证了远程教育的存在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果然,到2001年底,在得到一些投资后,公司走出低谷。2002年,公司的经营开始有了起色。2003年,公司达到收支平衡,随后情况逐年看好。2008年7月30日,正保远程教育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这些年来,有很多人、很多公司介入过网络远程教育行业,但现在已所剩无几。幸运的是,我们活下来了。”朱正东总结创业经验,第一是坚持,克服你所遇到的各种困难;第二是调整,永远要适应市场的变化,不能一成不变。

谈到远程教育的未来,朱正东认为远程教育必然会走向开放。任何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可以成为老师。同样想学习任何相关知识的人都可以从网上找到相应的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移动应用不断进步,还有开放技术更多地涌现,远程教育的前景必然会更加辉煌。远程教育必然会成为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2013年我国保障教育投入加强经费管理述... 下一篇:中国美术史学泰斗、中国美院博导王伯敏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