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教 > 龚克: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中国教育

龚克: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中国教育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

龚克: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中国教育1

要认识全面改革的总体思路,在全面改革中看教育改革,深刻理解教育改革方向和重点任务。

什么是全面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条里提出六个“紧紧围绕”: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改革的指导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改革的总体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治理”和“管理”是近义词,但不是同义词。治理包括了规则、制度和行为,所以治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制度行为和非制度化的行为相结合的过程。

我们要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目标,所以引用邓小平的话:现在世界突飞猛进地发展,科技领域更是如此,中国有句老话叫‘日新月异’,真是这种情况。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42页)

改革的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谁是改革的主体?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加强重大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宽容改革失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改革的时间表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什么是全会的精神?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作为改革的总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社会生产力、解放社会活力(动力);以经济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如何从全面改革中看教育改革

市场决定性作用对教育意味什么?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政府与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可以看出,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教育意味着什么?《决定》在基本经济制度的描述里特别强调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几句话是原话。这个意义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说明中讲,全会决定坚持和发展党的十五大以来有关论述,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我们在讨论的时候有人提出来,混合所有制是不是能够删掉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活力、影响力,打消非公经济和混合顾虑,如果增强你的控制力,谁还跟你搞混合所有制?但决定坚持肯定这个想法,这就是所谓公有制为主体的概念在这里的体现。

这里有三个允许: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还有一句话,叫做“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大学生就业现在存在一个问题,大学生愿意到国企和外企,不愿意到发展中的非公企业。这次在就业引导上,应该向非公有制经济输送高素质的高层人才,不仅要提供素质,对于巩固基本经济制度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还有三个鼓励:第一,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第二,鼓励非公有资本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第三,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讨论。

有人提出来,现在国企改革大家有一个担心是私有化,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如果我们鼓励非公有制的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是不是意味着一定程度上会出现私有化的问题?会不会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最终,我们决定坚持了这一条。因为没有这一条,就没有真正的混合所有制。事实上,我们现在大国企,像中国移动和联通都是混合所有制,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因此没有那么可怕。

是否允许还是鼓励非公有资本控股混合所有制?比如像中国移动,现在是混合所有制,但它的控股方是国有资本,将来肯定会出现非公控股。在这个提法上,是用“允许”还是“鼓励”,力度是不一样的。允许是不反对你,鼓励是要推动你往前走。最终,决定是用“鼓励”来发展非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这里我讲一句话,就是“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党的代表大会多次提出,要搞以诚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教育。现在教育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诚信就非常重要,也是我们提倡的价值观。所以,搞市场经济要有三个要素,第一个是主体要诚信,第二个是竞争要公平,第三个监管要到位。

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对教育意味什么?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健全技术转移机制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对教育意味什么?这对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

城乡发展一体化对教育意味什么?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农业与工业是人类社会两大支柱产业,农村与城市是人类活动两大基本区域。所谓城乡二元化结构,是指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被划分为两大社会群体的并不平等地配置公共资源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比如,2012年,农民工参与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等“五险”的比率仅为14.3、24、16.9、8.4和6.1。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问题。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都在70%以上,美国是82%,日本是91%、德国是74%。我国按常住人口统计,2012年达52.6%,而按城镇户籍统计仅为35.3%。

现在我们的义务教育的学区制是针对户籍制度讲的,将来要把这个纳进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开放型的经济新体制对教育又意味着什么?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

教育规划纲要有这么一段话: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这句话如果在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公布还不是很迫切的话,在这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人才培养任务应该是更加迫切了。

加强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对教育意味什么?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强调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要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

加强基层民主。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对教育意味什么?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对教育意味什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对教育意味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习近平在说明里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话,他说“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把这个联系在一起,他的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文明归根到底是人的文明,如果我们不能培育出真正有生态文明的一代新人的话,即便我们建立这样的制度也不可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教育里实际上有很重的责任。

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对教育意味什么?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

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把未就业的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之中,对有特殊困难的实行全程就业服务。

以上所有这些问题还可以提出更多问题,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为的是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能够自觉地适应这个改革,适应新体制,适应新机制。另外,主动服务改革,提供学术支撑、人才支撑、教育服务支撑。

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任务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有关教育只写了一条,但是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教育都可以有所作为。就教育来讲,它的改革方向是什么?它的重点任务是什么?看方向可以从历史进程中观察。

改革开放以来开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是1982年的十二大,要解决的问题是上世纪80年代初存在的“要解决相当普遍存在长期的轻视教育科学文化和歧视知识分子的错误观念”。当时已经提出来了普及教育是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前提,教师是下一代公民德智体各方面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他们的努力将决定下一代公民的成长。

到1987年十三大的时候,已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要逐年增加教育经费,同时继续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集资办学。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按照实际需要,改善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克服教育脱离实际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十四大提出市场经经济,根本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明确提出要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鼓励自学成才。各级政府要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到本世纪末,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进一步改革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教育同经济、科技的密切结合。

十五大是三大建设,把文化建设放进去。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尊师重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十六大坚持优先发展,进一步描述了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完善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

十七大提出来人力资源强国的概念。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

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十八大比较新的提法就是在教育方针这一块,就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是新提法。这个改革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时我们参加十八大的时候,交给我们的讨论稿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当时我们提出来意见,建议还是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把这个写全,社会责任感。

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质量有一个提法,什么叫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对质量要有一个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等。所以,拿什么看教育质量?是看能否适应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需要。

《改革决定》论教育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在时间把握上,2014年上半年,国家发布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的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实现改革总体目标。”(中国教育报消息)

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选拔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包括探索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分类考试;扩大培养单位和导师团队的招生自主权;建立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录取制度。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我以为,综合改革的方向是“素质教育”,目的在于“公平”和“质量”,而“一纲多目”的考试招生改革是这次改革的重点,是深化综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维护公平、提高质量的切入点。改革的难点在于,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

(注:本文根据“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选活动颁奖典礼暨中国教育创新论坛”会议发言和资料整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专家解读2013年“热词”是怎么火起来的... 下一篇:中高考改革方案下调英语比重 或促部分人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