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考研 > 23岁硕士捐造血干细胞 成第200例捐献者

23岁硕士捐造血干细胞 成第200例捐献者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3

昨天,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王金鑫在海军总医院经过4个小时的血液体外循环后,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悬液的首次采集。至此,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已实现2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昨天,海军总医院血液科病房里,23岁的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研一学生王金鑫躺在病床上,平静地接受首次造血干细胞采集,“我太幸运了。”能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个“90后”小伙儿感觉就像中了彩票。此次捐献,也是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第2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上周六,王金鑫在爸爸的陪伴下住进医院,在连续打了4天动员剂后,昨日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采集时,病房里很安静,只有血液分离机运行的嗡嗡声。“就是打动员剂时,腰有点酸疼,采集时和采集后,我状态都很好。”王金鑫脸上泛起阳光般的笑。他说,这次能捐献成功,多亏了一条微信。原来,2011年,还是山东大学法学院学生的王金鑫,作为交流生到中国政法大学学习一年,期间,他志愿加入骨髓库。后来,王金鑫来京读研,但他已换了手机号码。

两个月前,王金鑫收到一条微信,点开一看,竟是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工作人员发来的“请求救命”微信,微信中说,王金鑫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希望他能与骨髓库取得联系。原来,北京分库初步配型成功后,发现通过王金鑫留下的手机号码已无法联系到他,所幸王金鑫还留下了QQ号,工作人员尝试着通过QQ发了条微信,果然联系到王金鑫。“冥冥中好像有一种缘分。”王金鑫说,他当即联系骨髓库,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

再次配型后,王金鑫与患者配型百分百契合。体检合格后,王金鑫告诉了父母,妈妈虽然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会伤害儿子的身体,但还是支持他捐献,“你的时间可以等,患者的生命不能等,如果能救人一命,这事就值得做。”妈妈鼓励着儿子,还准备给他办休学,养身体。

捐献完成后,看着儿子状态不错,王金鑫的爸爸妈妈也松了一口气。“医生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无害,我出院以后,就能回学校上课了。”王金鑫说。据记者了解,由于受捐患者体重达80余公斤,所需的造血干细胞相对多一些,今天,王金鑫还将再次接受采集造血干细胞。

王金鑫还申请加入北京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志愿者协会,“通知我配型成功的人叫惠飞,他是北京第10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现在已经是志愿者协会的专职工作者了,负责与捐献者沟通。”王金鑫也希望像惠飞那样,尽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帮助更多的人。

新闻延伸

本市捐献志愿者年均流失率约40%

据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副主任梁永清介绍,2001年中华骨髓库重新启动以来,共建立了31个省级分库,库容量近200万份。目前北京分库参与临床检索的库容量达到11.6万份,但对全国13亿人口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数量少还在其次,目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流失率问题也比较突出。“北京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年平均流失率约为40%。”梁永清说。

原来,本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中近一半是大学生,随着时间推移,这一群体的后续发展变化很大。例如很多人毕业后离开北京、出国深造,或是正值怀孕,配型成功后也无法及时赶回捐献。还有的志愿者因为电话、地址变更“失联”,“当然,还有一些志愿者是因为家人强烈反对而最终放弃捐献。”梁永清坦言。

此外,还有很多人当初加入骨髓库时并未慎重考虑,甚至并不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据梁永清透露,配型成功后,我们通过电话联络志愿者,有一些人甚至已经忘记自己曾经加入过骨髓库,“有时还会把我们当成是骗子。”梁永清苦笑着。每当此时,工作人员只能通过短信帮助他们回忆,为他们打消顾虑。

为了尽可能降低捐献志愿者流失率,北京分库在每位捐献志愿者生日或是春节等节假日,会为志愿者送上祝福短信,“这样既能与志愿者定期保持联系,也使捐献有了‘人情味’。”梁永清说。

“配型成功的确很不容易。”梁永清说,在有血缘关系的同基因双生兄弟姐妹间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相合率为100%,异基因双生或亲生兄弟姐妹HLA分型相合率是四分之一,在非血缘关系捐献者中与患者的HLA分型相合率是四百分之一至上万分之一。

梁永清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像献血一样,对身体也不会造成伤害,他呼吁更多的健康、适龄志愿者踊跃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队伍,“这样才能给血液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甘肃考研人数持续回落2015年2.9万余... 下一篇:河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增至8个 已有授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