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考研 > 科研经费比例小 国家科技奖中自然科学奖多年空缺

科研经费比例小 国家科技奖中自然科学奖多年空缺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3

今天上午,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将揭晓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

代表我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今年将授予哪位科学家?

国家科学技术奖包含五大奖项

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五项大奖。

在这五项奖励中,级别最高、也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获奖者不超过2名,奖金金额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颁奖。它主要是奖励在当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杰出科学家。

体现原始创新能力的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从2000年至今总计空缺了九次,连续三年没有人获得,今年是否会依旧空缺?

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又将涌现出哪些获奖人和获奖团队?悬念将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一一揭晓。

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科技的进步是国家的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强大推动力,有这样一批值得尊敬的科学家将毕生的心血投入国家的各项科研事业当中。国家最高科技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已有22位获奖人登上了科技界的最高领奖台。

2000年度

吴文俊,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度

黄昆,中国固体物理学先驱、半导体技术奠基人(2005年逝世);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2006年逝世)。

2002年度

金怡濂,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2003年度

刘东生,中国环境学专家(2008年逝世);

王永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2004年度

最高奖得主空缺。

2005年度

叶笃正,著名气象学家(2013年逝世);

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2006年度

李振声,著名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

2007年度

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

吴征镒,著名植物学家,植物区系研究的权威学者(2013年逝世)。

2008年度

王忠诚,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2012年逝世);

徐光宪,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

2009年度

谷超豪,国际盛誉的数学家(2012年逝世);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获奖年龄80岁。

2010年度

师昌绪,被誉为高温合金之父;

王振义,血液研究的领军人物。

2011年度

谢家麟,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吴良镛,被誉为“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

2012年度

郑哲敏,国际著名力学家;

王小谟,中国预警机的奠基人。

新闻背景:13年22人 获奖平均年龄超80岁

国家最高科技奖13年颁给22位科学家,他们获奖时平均年龄超过80岁。

所研究的航天、农业、计算机、医学、稀土和石油化工等领域都是国家近些年发展的重点,一半获奖者有海外留学经历。

■事实+

“自然科学奖”多年空缺的隐忧

面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连续多年空缺的现象,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认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空缺暴露出我国科技工作在基础研究方面的短板。这与长期以来,对基础研究投入较低、重视不够密切相关。根据2010年的科技年鉴,我国基础研究占研发经费比例仅为4.57%,而同期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都超过10%。投入不足,必然影响科研工作者对基础研究的热情。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严纯华解释,中国真正开展基础研究工作是从改革开放起步的,到现在不过30年。一项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另一方面,国家投入往往偏重应用性较强的项目。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有关人士表示,一等奖出缺还反映了科研资金使用低效率和学术腐败的问题。也有人认为,创新性重大成果的出现存在制度性障碍,很大部分原因在于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导致了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急功近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2014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考研初试后的5... 下一篇:考研人数下降释放了什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