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考研 > 湖南大学史上最严博士学位评定 6人未过

湖南大学史上最严博士学位评定 6人未过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3

91人申请博士学位,6人未通过,这是湖南大学2013年度第三次学位评定结果,未通过人数是历次博士学位申请中最多的一次。

校方称此次评定会议为史上最严的学位评定会。有高等教育专家称,湖南大学此举对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有积极意义。

今年10月底,湖南大学官方网站发布了一条消息: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俞汝勤院士主持的第三次学位评定会上,91人申请博士学位中有6人未能通过,为历次学位评定会未通过博士学位申请人数之最。此次会议被称为湖南大学史上最严的学位评定会。

肖兵(化名)是这次学位评定会上被刷掉的6名博士生之一,他发表的书评类论文,在学位评定会上,被专家们认定为“不属于可以用于申请学位的学术论文”。肖兵说,他不得不重新准备符合要求的学术论文,才能再次进入严格的学位评定程序。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博士生规模迅速膨胀3倍,仅2008年就授予了43759个博士学位。博士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质量却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诟病,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人读博并不是为了学术和科研。

为了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国务院学位办从2010年开始,采取直接从国家图书馆调取博士学位论文进行抽检,整个过程严格保密,此种模式被称为“零干扰”方案,抽检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各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及学科评估名次,对于抽检结果差的学科,最严厉的处罚是暂停或取消其博士学位授予权。

据了解,基于此大背景,湖南大学不断推出“重磅级”规定:人文社会学科需在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公布的重点期刊上表论文,方可申请答辩;明确书评类文章不属于申请学位的学术论文;将个别质量低劣的期刊及会议论文列入学位申请黑名单;对导师跨学科指导研究生以及副导师和兼职导师等问题,做出了更加严格的限制。

有专家认为,湖南大学此举对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那么,湖南大学在培养博士生方面到底采取了哪些严格的措施?博士生培养之路又需要注重哪些问题?近日,湘声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前校长俞汝勤教授。

三道程序把关

湘声报:这次湖南大学“最严厉学位评定”的出发点是什么?

俞汝勤:博士生教育是举世通行的最高学历教育,为各国与社会各界所重视。它的质量不仅关涉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而且影响到一个国家科学创新能力的储备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与之相关的学术声誉与民族形象,非同小可。我国对博士生培养做了很多规定,我校在制定实施细则中,除教育部规定的以外,还做了更加严格的制度要求。这次这么多博士生学位申请没通过的原因,都是因为没有符合相关规定。

我认为,并不是每位在读博士生都有能力获得博士学位,“严进宽出”难以培养出创新型高级人才,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淘汰是必要的。

湘声报:申请博士学位需要经过盲评、答辩、学位评定委员会三道程序,各环节如何把关?

俞汝勤:盲评是学位论文评审的一种制度,就是把博士生和其导师姓名都隐去,集中送到校外同行专家评审,每篇论文请5名专家对其进行评审,论文盲评实行 “一票否决制”,即只要有1位评审专家认定论文未达水平,就不能按期答辩,需按评审意见进行修改或补充并再次通过盲评后方可答辩,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人为操控的因素。很多高校博士生只需提交3篇论文用于盲评,而我们学校要求5篇,这样多了两篇论文,必然会降低通过率,博士生和指导老师的压力也大了不少。

另外,在一些高校,盲评并没有落实到位,比如在向校外送审论文中,很多高校由多人负责,出现泄密情况也难以追查到个人,经常出现论文刚送到评审专家手中,学生和指导老师的求情电话就打来的现象。湖南大学为了避免这种现象,采取专人负责盲审制,直接对院长负责,一旦出现泄密将向他一人问责。

湘声报:在博士论文答辩和学位评定委员会环节,又是如何做的呢?

俞汝勤:学位评审采取回避制,就是已经审查过论文的老师,在下一轮的学位审查中不再主审,这样将会多一名老师把关,也就多了一份严谨。在论文盲审过程中,一般被评定为不合格的论文,专家会认真地批上意见和建议,这对学生论文质量的提高帮助很大,对评审专家提出的质疑,博士生必须作出书面的针对性回应,如果避而不谈,答辩和学位评定会不通过的可能性很大。

做学问必须要老老实实的,不能出现学术不端行为。评定措施再好,也难免出现漏洞,加上学生规模不断壮大,所以更加需要严格把关。我们要求博士论文一本本过,二级学院设立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博士论文只有初审权,学校的评定委员会是最后的把关者。

注重国际接轨

湘声报:在博士生招生和导师遴选过程中,湖大有什么特点?

俞汝勤:近几年,湖南大学博士生招生人数保持在400人左右,每年只有小幅度增长。从今年开始,湖南大学停止招收在职博士生,在职考生如果被录取,须辞去原单位工作,并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全脱产学习。

很多大学的副教授是不能带博士生的,但湖南大学比较注重个人能力,只要在学术上取得重大和重要研究成果的副教授、讲师,也可申请招收博士生。

湘声报:你认为博士生培养最应该注重什么?

俞汝勤:要跟国际接轨,接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国外不管你是“211”还是“985”、省属高校还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他们只看你的产出,也就是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数量。

用中文发表的国内学术论文,外国人看不懂,也得不到广泛的承认,这样的话,我们的博士生是很吃亏的。比如申请到国外读博士后,别人只看你的学术论文,而不是导师或学校的推荐信。

这个方面,前苏联和俄罗斯吃亏最大,他们很早就作出了很多优秀的学术论文,但都是通过俄文发表,学术相对封闭,不跟国外交流。

湖南大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对理科类博士生做了规定: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发表在本学科SCI国际学术期刊上方可申请学位论文送审,这样促使学生用英文写论文。通过这十多年的努力,现在我们学校理科的博士毕业生,到国外深造的渠道是非常畅通的。自己发表的文章,就是最好的“推荐信”。

湘声报:如果都要求用英文写论文的话,指导老师能跟进吗?

俞汝勤:现在主要是理科博士生要做得好一些,文科类博士生做这个规定还有些困难。但随着我们不断的努力和要求,现在的工科老师也在跟进了。湖南大学的理工科在世界的排位也有明显提高。

当然,我们学位评定委员会也下了功夫,看每一门学科最适合在哪些期刊发表论文。比如搞中国历史研究的,本来就是研究本国的历史,国内的某些期刊才是最高水平的,你又要求他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这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湘声报:培养博士生,你认为将来主要的方向应该是什么?

俞汝勤:创新能力很重要。博士生是从事学术研究的生力军,现在的很多学科,都是需要团队协作的。科学发展到今天,必须要有一个团队,而且我们要多向国外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把一些长期落后的问题解决。

我国的创新能力还远远不够,吃亏很大。比如在21世纪初,日本和韩国慷慨地把彩电技术转让给我们,使得我国彩电工业发展很快,形成了年产1000万台彩电的生产能力。当时很多人认为搞科学研究没有必要,直接引进技术就行了。谁都没想到,日本和韩国马上就宣布:电视机革新换代,进入液晶电视时代,我国生产的大量电视机也一度滞销。现在我们培养的博士生,就是要围绕技术创新这些问题来努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贵州省将改革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学术造假导... 下一篇:人大处长被查透视高招腐败:1点招名额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