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侵权边缘,高校打印店生财有“盗”
新华网长春10月28日新媒体专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姚友明吴昊郭翔)“同学,这本书你们下周才用的,这周你们应该用的是这本《知识考古学》,要不给你先印这本吧。”几天前,西部某高校新闻学专业研究生陈样平在学校一家打印店要求复印上课用书时,得到了打印店老板这样的回答。
陈样平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只掏出5元钱就将已复印好的成书取走,“这本‘书’比正版便宜一半还多,而且紧跟我们老师‘书单’上的教学进度,打印店如此‘服务’不可谓不‘周到’。”
近年来,随着教学、科研、办公电子化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高校校园内的打字复印行业逐渐兴盛起来。不少师生将学习需要的书籍、课件打印、复印成册,而一些打字复印店在服务学生之余,将一些需求量较大的书籍材料成系统地复印、打印好供学生直接购买使用。除去陈样平的学校之外,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类似的情况也同样存在。
北京大学在读研究生蔡洋(化名)说:“去年北大就曾有一两家复印店因此被警方查获,不过很快这样的现象又‘死灰复燃’了。”蔡洋反映说,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之一是当前的教材和学术书籍价格虚高。对他而言,一学期原著阅读的书目至少为15至20本,全买新书的经济负担显然不轻。
而南开大学的大学生梁琢卓(化名)则补充说,如今大学生“印书”带有很强的“功利性”,除去读书会上的学术著作外,部分学院的专业课程考试题和整理成套的阅读材料也在复印店“人气”颇高。“有时上课需要阅读、学习的书籍不一定是整本书,打印店甚至能把学生普遍需要的章节、段落摘取出来,这样既方便了学习,也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除了学生之外,不少老师也是这类打印店的常客,从天津专程去北京大学图书馆查找资料的南开大学谢老师表示,当前许多学术类书籍印数少、定价高。高校复印价格便宜,因此他经常托北京的朋友和学生从图书馆里借书低价大量复印,再通过快递寄回单位。
在打印店的生财之“盗”背后,似乎看不出太多复杂的利益链条。据了解,打印店之所以书源丰富,主要是因为高规格的复印机都能保留一定数目的复印记录。此外,高校里每家打印店学生“客源”的专业也相对固定,他们的书单常年变化幅度也并不大,这就给打印店主提供了利润空间。
陈样平掐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他所在的班级为例,一个学期下来,专业课老师大约能给打印店带来3000元左右的毛收入。“如果一个打印店掌握几个专业的常用书,那么它的收益就会很可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合理使用,不属于侵权行为。但陕西高新域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文凯则认为,如果打印店提前把教材复印好,再按复印价卖给学生,这样的性质就可能发生改变,涉嫌侵权。
“不过,目前《著作权法》中关于所谓‘合理使用’的问题尚存争议,究竟使用多少本属于‘合理使用’,印数多少?复印整本还是部分?这些法律均未做出明确的规定。”张文凯还表示说,对高校频发的此类现象也不应一味按“打非”(打击非法出版物)简单处置,“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大学文化的包容之辨,还在继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