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考研 > 重庆大学研究生党建创新引领高层次人才成长

重庆大学研究生党建创新引领高层次人才成长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3

又“红”又“专”育人才

2003年6月硕士毕业时,张永刚主动要求去军队服务。4年后,他便因为表现优异被授予少校军衔。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张永刚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学校按专业设置研究生党支部的创新,我们读书时还会像过去那样成为‘松散型’的党员。如果是那样的话,毕业时我可能就不会立志从军报国;即使到了部队,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胜任部队的要求。”

在2002年前后入学的重庆大学研究生中,与张永刚有着相同感受的人不在少数。

党建创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像全国所有的高等院校一样,重庆大学过去一直沿袭着按年级建立研究生党支部的惯例。但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按年级建立党支部导致一年级临时支部“无法管”、毕业年级支部“无心管”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这也导致研究生党支部稳定性不好、持续性不长、灵活性不足、凝聚力不强,各个支部的工作业绩的优良作风不能继承和发扬。

针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在学校党委的支持下,组织研究生团委就如何创新组织设置模式进行了全校性的大调研。在广泛听取在校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后,学校党委同意自2002年起探索在部分学院按专业纵向建立研究生党支部。

“对试点的跟踪调查研究表明,新的组织设置模式有利于保持研究生党组织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有利于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也有利于调动院系、导师等多方面参与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和活动的积极性,形成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据重庆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清才教授介绍,试点一年后,按专业纵向建立研究生党支部的学院,入党积极分子人数和发展党员的人数都上升了五分之一。

经过两年试点和对全国其他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考察调研后,重庆大学于2004年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全面推行按专业设置研究生党支部的做法。全校25个学院中的163个研究生党支部中,有150个是按专业纵向设置的。

研究生党组织设置模式的创新,开创了重庆大学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全校研究生党建实现了工作计划落实、组织生活落实、党员教育落实、积极分子培养落实、联系群众工作落实的新气象。《研究生党建工作思考》成为研究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基层党务工作者、各院系乃至学校领导交流经验和思想的主阵地;“重温革命征程,燃烧青春岁月”、红岩魂陈列馆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成为加强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主阵地。这些都极大提高了全校研究生的入党积极性。2009年,重庆大学研究生总人数为17680名,其中全日制研究生13000名,党员总人数为7550名。党员比例从2003年的32%提高到了2009年的58%。

重庆大学的创新及其产生的积极效果引起了教育部和重庆市的高度关注。重庆市委专门成立调研组来校考察后,在全市高校中推广了重庆大学的经验。

“学校通过试点逐步形成和完善研究生教育新的党建思路和举措,探索了合理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方式。富于时代性和特色性的组织体系,有力地加强了研究生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通过努力构建研究生群体成长成才靠得住、过得关的组织机构体系,收到了可喜的创新效果。”重庆大学党委书记欧可平教授认为,这一创新,既适应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趋势,也符合整个社会对未来人才结构变化的需要。

服务基层培养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高端人才

2010年4月15日,重庆大学与三峡库区中心城市万州区签订了重庆大学——万州博士生工作站合作协议。同一天,重庆大学还在地处万州的鱼泉榨菜有限公司、谭木匠控股有限公司和重庆江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3个博士生服务站。自2002年启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以来,重庆大学已先后在三峡库区的云阳、万州、望江、开县、忠县等区县,以及新东方学校和桓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7个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这些基地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新途径,拓展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促进了校地、校企长效合作机制的形成。

拥有16年“历史”的重庆大学博士生社会实践服务团,是全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知名品牌”。16年来,博士生服务团始终以三峡库区为立足点,与库区建立长期的战略服务机制。每次赴基层服务前,博士生服务团成员都要提前对服务地区的项目作深入、细致的调研,并依据“按需设项、据项分组、双向受益”原则做足功夫,把学校产学研的技术成果带下去转化,将地方的技术需求和发展难题带回来攻关。

博士生服务团活动开展以来,重庆大学已组织4300多名研究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深入到三峡库区数十家厂矿和事业单位,独立承担并完成了150余项技术课题,举办各类文化技术培训班200多期,培训企事业各类人员6000余人。据统计,博士生服务团累计已为三峡库区带来直接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

博士生服务团还通过在区县成立科技图书馆、创设爱心火炬接力站等措施,促进了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他们在合川就葛根生产基地的生产流程合理化、集约化,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以及葛根深加工等问题进行研究后提出的可行性报告,成为当地推进葛根产业化的“法宝”;在云阳县建强村成立的库区首个电子政务网站,不仅是农民了解外出务工信息和外出务工人员与家人交流的“简易高速路”,还促进了村务公开,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在涪陵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城市垃圾治理”研究的成果,成为当地平衡经济发展期望与环境保护要求的科学依据;一份《柑橘皮渣综合利用》,为“中国柑橘之乡”忠县解决了大量柑橘皮渣没法处理的问题。通过对柑橘皮渣的合理利用,既可以减少90%的浪费,又可以增加40%的经济效益……在为库区发展破题解难的过程中,一批批博士生、硕士生们开阔了学术视野、成为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紧缺人才。

在“带下去”和“带回来”的循环过程中,学校成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撑,地方为学校和师生提供了科研课题和实践舞台。重庆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建立的博士生服务团回访制度和长久的人才交流机制等,则把研究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模式从单纯的实践活动型转变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把知识传播与科技成果转化同社会实践相融合。这些举措,使重庆大学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为自己赢得了发展先机。

自成立以来,重庆大学博士生服务团每年都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到2009年已连续14年荣获“中国优秀博士服务团”称号,并被授予全国“百佳优秀博士团”。

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教授说:“着眼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前沿,致力破解阻碍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这是学校培养高端人才的目标。我们希望通过服务基层,所有的研究生们都能成为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专业人才。” (本报记者 张国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2010中国薪酬白皮书发布 研究生起薪3... 下一篇:华东师大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