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公务员 > 新疆 > 2006年新疆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新疆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2

2006年新疆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月17日在新疆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5年工作回顾

2005年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努力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预计全年生产总值2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5%,第二产业增长15.2%,第三产业增长8.5%。2005年取得的成绩为我们做好2006年的工作,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千方百计促进农牧民增收。我们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农田水利、科技推广和节水灌溉为重点,加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粮食、棉花、特色林果业、畜牧业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棉生产均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量876万吨,增长5.7%,实现了自治区确保粮食安全“两年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棉花总产量189万吨,增长7.8%。林果业规模继续扩大,新增林果面积100万亩。现代畜牧业稳步发展,肉类产量141万吨,牛奶产量152万吨,分别增长10.2%和14.3%。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100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了全区60%以上农户增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了乡镇机构和村组织的正常运转。狠抓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达到5.19亿元,增加了2.4亿元。全年农牧民参与劳务创收120万人次,人均劳务增收60元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475元,比上年增加230元。

二、坚持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我们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集中力量抓好石油石化、煤电煤化工、矿产资源开发、纺织、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高新技术等重点产业,加快建设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煤电煤化工基地和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替基地,实现了工业持续快速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预计工业增加值完成1010亿元,增长16.5%,超过预期目标5.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90亿元,增长72.3%。其中石油开采实现利润380亿元以上,增长97.4%。纺织行业扭亏为盈。加大技改投入,改造和提升了传统工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具有竞争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工业增长对生产总值的拉动高达5个百分点。

三、优化政策环境,推动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我们坚持把旅游、社区服务、现代商贸流通作为重点加快发展,大力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预计接待国内游客1465万人次,增长18%,实现旅游收入130亿元,增长19.3%。接待入境游客33万人次,增长4.1%,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亿美元,增长9.8%。新型流通业态蓬勃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亿元,增长13.2%。连锁经营网点达3000个,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批发和零售、餐饮业规模继续扩大。金融、保险、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取得新进展,加快了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清理和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有力地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年末,个体工商户达47.71万户,注册资金92.32亿元,从业人员75.89万人,分别增长2.3%、6.3%和2.3%;私营企业达5.17万户,注册资金795.39亿元,从业人员67.09万人,分别增长20%、23.7%和17.2%。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经济实力、优化经济结构、吸纳社会就业、繁荣城乡市场、增加居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我们狠抓了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2亿元,增长16.4%。建成了一批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有深远影响的重大项目。完成重点项目投资442亿元,增长42.6%。奎—赛高等级公路、314国道和硕—库尔勒段、中哈原油管道国内阿拉山口—独山子段等15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十五”优质棉基地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等13个重点项目实现单投和部分投产。下坂地水利枢纽、沙漠公路阿拉尔—和田段、喀纳斯机场、新疆非油气重点资源勘查、独山子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阿拉山口供水与生态建设等30个项目开工建设,新开工项目创历年之最。西水东引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正抓紧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继续加强,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退牧还草2000万亩,退耕还林185万亩,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继续得到改善。

五、发挥地缘优势,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我们坚持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围绕把新疆建成我国陆上重要的资源和商贸大通道,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完成进出口总额79.4亿美元,增长40.9%,其中出口50.4亿美元,进口29亿美元,分别增长65.5%和12.1%。边境小额贸易出口38.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6.6%。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了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建立各类园区,吸引了一批内地企业来我区投资开发,推动了面向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和俄罗斯市场出口加工基地和国际商贸中心建设,提升了我区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以“推进中西亚区域经济合作”为主题,成功举办了第14届乌洽会。实际利用外资2.32亿美元,增长12.3%。完成对外承包工程额9124万美元,新签境外投资项目23个,中方协议投资额5280万美元。招商引资410多亿元,增长9.8%。

打破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树立兵地、城乡协调发展的观念,推动了融合经济发展。乌昌经济一体化迈出实质性步伐,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对推动天山北坡经济带加快发展,辐射带动全区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增强财政调控能力,确保金融平稳运行。我们完善了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思路,制定了财政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措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落实财税收支责任制,强化财政收支运行监督,对重点地区、重点税源加大税收监控,严格税收减免政策管理,大力清缴欠税,强化税收征管措施,确保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预计全口径财政收入397亿元,增长22.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0亿元,增长18.5%。预计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16亿元,增长19.4%。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确保了基本建设、社会保障、农业、教育和为群众办实事等重点支出。金融机构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支持特色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强化了农村金融服务。预计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1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13亿元。

七、实施科教兴新战略,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我们坚持实施面向优势资源转换的科技创新战略,围绕支柱产业的发展,重点实施了一批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项目,培育了一批有一定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两基”攻坚、中小学危房改造、民汉合校、“双语”教学、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工作扎实推进。2004年国家确定的12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全部开工建设,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和重点学科建设继续加强。公共医疗事业稳步发展,7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6所紧急救援中心建成使用。84个传染病医院(区)建设项目,大部分建成使用。文化广播影视事业全面发展,“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申报第三批“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获得成功,18个县级“两馆”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新疆民族歌舞学校和240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全面启动,“西新工程”第三阶段第二期任务基本完成,全区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2.9%和92.5%,巩固了新疆广播电视节目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落地播出的成果。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10.8‰。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全国“十运会”上,我区体育健儿积极拼搏,取得了2枚金牌、3枚银牌和7枚铜牌的好成绩。城市空气质量继续改善,城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计划指标之内,生态环境总体稳定,城市环境进一步好转。

与此同时,司法、审计、统计、档案、语言文字、新闻出版、外事侨务、质量监督、药品监督、气象水文、地震监测、文物保护、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等各项事业都实现了新发展、取得了新成就。

八、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我们坚持从人民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入手大办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全面取消农牧业税,免征税额4.5亿元。投资1.21亿元解决了38.86万人和112.67万头牲畜饮水困难问题。安排抗震安居工程补助资金4.3亿元,新建改建抗震安居房41.1万户,188万群众喜迁新居,解决了南疆四地州农村2.9万特困户、13.1万贫困户住房。投资15.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100公里,改善了60个乡镇、300个行政村、60万农牧民的交通出行条件。安排财政资金2.76亿元,把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范围扩大到84个县、228万人。扩大了内地新疆高中班、区内初中班规模,招生人数分别达3075人和3000人。新增40个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县市,使试点县市达到53个,覆盖了720万农民,平均参合率86.1%。新建93个乡镇卫生院,投资3亿元启动了30个县级医院、15个县级中医民族医院、20个县级妇幼保健医院和20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落实3536万元专项补助资金,完成了1951个“村村通工程”的建设任务。全区行政村通电话率96.8%。加大了对村级组织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解决了南疆三地州及其他地州贫困县乡镇因农村税费改革造成的5292万元财政资金缺口。财政拨付3000万元专项资金,提高了农村6.1万多名“三老”人员生活待遇。

我们始终把关心困难群众和加快扶贫开发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大事来抓,实现了3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35万人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3.7%。顺利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继续巩固“两个确保”,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扩大了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群,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00元,增长8%。

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九、加强民主法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我们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

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高度重视维护稳定工作,严厉打击“三股势力”以及“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和其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十、兵团经济快速发展,维稳戍边能力明显增强。生产建设兵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优势资源转换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预计兵团生产总值340亿元,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增长1%。进出口总额30亿美元,增长52.1%。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2万元,增长6%。兵团事业的发展为维护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5年,我区大事多、喜事多,特别是隆重举行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共安排23.5亿元资金用于我区抗震安居、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建设,以罗干同志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带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来我区参加慰问及庆祝活动,各族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大庆期间,我们组织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全面展示了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展示了新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的大好形势,展示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建设美好新疆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了各族人民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热情。同时,成功承办了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黄河经济协作区省区负责人第十八次会议,进一步宣传了新疆,增强了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各位代表,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中央各部委和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统领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疆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向生产建设兵团、中央驻疆单位广大干部职工和援疆干部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新疆建设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艰巨;农牧民增收难度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6年工作部署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06年工作的意义重大。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9%,力争达到两位数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5%以上;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实际出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工作。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方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步伐,大力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农业的投入,投资重点由城市向农村转移,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积极引导农牧民投工投劳建设新农村。结合抗震安居、扶贫开发、防病改水等工程和小城镇建设,加快改善农牧民居住环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棉花、粮食、特色林果业和畜牧业四大基地建设。按照“全区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稳定粮食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重点支持主产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加工转化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小麦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410万吨左右。完善粮食价外直补政策,以现行直补方式限量收购小麦。继续巩固棉花产业优势地位,加快建设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质,种植面积保持在1700万亩左右,总产量190万吨左右。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

狠抓特色林果业发展,重点建设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产品产业带和吐哈盆地、天山北坡、伊犁河谷特色林果基地。进一步提高林果基地建设、贮藏保鲜、加工转化、市场开拓和科技支撑等能力,新增林果面积100万亩。围绕优质牛羊肉、牛奶、细羊毛三大产业带建设,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力争肉类总产量达到156万吨,牛奶总产量达到170万吨。突出抓好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建设,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吸引各类企业、资本、技术参与优势特色农产品深度开发。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整合,培植发展大公司大集团。实施品牌名牌战略,创新以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大规模开展农民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努力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高度关注、农牧民积极参与的有效培训机制和培训网络。着力培训农牧民在发展特色林果业、现代畜牧业以及从事二三产业方面的技能,提高农牧民创业能力和致富本领。结合农牧民技能培训,继续抓好劳务创收,改善农牧民就业环境,对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民工开展免费职业介绍和实行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依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支持农牧民参与当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力争农牧民外出务工130万人次,全区农牧民人均劳务增收60元以上。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着力抓好乡镇机构改革,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推进地方国有农牧场管理体制改革。

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快石油石化基地建设,大力支持中石油、中石化等大企业大集团,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实现油气勘探投资、油气当量增长超过10%,原油加工量增长超过15%。抓好独山子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克拉玛依20万吨甲醇、美克公司天然综合化工、联合化工4万吨聚甲醛、中泰化学12万吨聚氯乙烯10万吨烧碱、天业40万吨聚氯乙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强煤电煤化工基地建设,重点支持神华、鲁能、国投等大企业大集团参与煤炭勘探开发和煤电煤化工项目建设,加快哈密大南湖等煤电基地和玛纳斯电厂三期等电源项目建设。坚持电源电网并举,加快实施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全疆电网联网工程和“西电东送”前期工作。利用丰富的煤炭、原盐、石灰石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盐化工产业。加快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重点围绕钢铁、有色金属、钾盐、石材、膨润土等矿产资源深加工,尽快形成一批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冶炼、加工产业集群。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着力抓好乌—昌、石河子、奎屯、库—尉、阿克苏等纺织工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轻工、食品、纺织工业发展。

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进重大科研成果的引进、吸收和转化,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保健食品、新能源和信息等新兴产业。着力抓好风力发电、太阳能单晶硅片等项目建设。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升级。继续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放宽中小企业经营准入领域,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快形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势群体。

加快石油天然气化工园区、对口援疆省市工业园区和地方特色资源工业园区建设。加大独山子—奎屯石化工业园区以及米东、库车等工业园区建设力度。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商会通过招商引资等自主创办园区。加快园区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和物流、研发、法律、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改善园区经济发展环境,努力打造产业聚集度高、专业分工配套、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集群,增强园区示范和带动作用。

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非公有制经济

充分发挥我区特色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旅游对外开放,积极鼓励支持区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我区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努力打造以喀纳斯、那拉提为代表的世界级旅游精品。不断加强与西北五省区旅游合作,联合开发“丝绸之路”世界旅游精品。继续办好新疆风情万里行、新疆国际旅游节、吐鲁番葡萄节等大型旅游活动。开发冰雪风情旅游,尽快开展边境旅游。抓好重点旅游景区景点规划,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力争接待国内游客1650万人次,旅游收入148亿元,分别增长12.6%和13%;接待入境游客35万人次,创汇1.2亿美元,分别增长6%和20%。

继续发展交通运输、仓储、零售等流通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物流业态。紧密依托铁路、民航、口岸和物流园区,通过引进外资、股份合作经营,加快中转物流集散地建设。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快速反应机制。大力发展社区服务,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医疗、体育健身、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和废旧物品回收等劳动密集型服务项目。积极培育信息、法律、金融、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

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整治食品、药品、建材、农资等行业。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以生产要素和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为重点,健全和完善土地、水、电、煤、服务等价格形成机制。大力培育和规范产权、劳动力、土地、矿业、水资源等要素市场。

认真贯彻落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投融资、土地、税收、市场准入、对外贸易等方面,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平等竞争环境。扶持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信誉好、吸纳就业多的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竞争力。积极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加快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农村社会事业的投资力度,继续支持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原围栏等“六小”工程建设。加快优势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初步安排自治区重点项目110个,投资480亿元。认真抓好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下坂地水利枢纽、伊犁河南岸干渠及灌区工程、精—伊—霍铁路、沙漠公路阿拉尔—和田、312国道哈密—吐鲁番、喀纳斯机场、“固边富民”工程、昌吉热电厂二期扩建等52个在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喀腊塑克水利枢纽、伊犁河拦河水利枢纽及北岸干渠、南疆铁路吐鲁番—库尔勒复线、北疆铁路乌鲁木齐—精河复线、奎屯—北屯铁路、217国道那拉提—库车、乌鲁木齐西部门户枢纽机场8万平方米候机楼扩建等22个重点新开工项目建设;抓好西水东引、艾比湖生态调水工程、大石峡水利枢纽等36个预备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大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增加项目前期投入,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储备,确保“十一五”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接替、良性循环。同时,着力抓好和田天然气一期、喀什热电联产、叶尔羌河中游水利枢纽、阿图什市管道天然气、塔城市集中供热二期等工程建设。

五、以向西开放为重点,继续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

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加快西部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积极支持机电、高新技术和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提高口岸通关能力,完成进出口总额94亿美元。加强与中亚、西亚、南亚国家及俄罗斯的经济技术合作,拓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实施空间。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周边国家投资办厂、承包工程,联合开发当地资源,带动技术、设备、材料和劳务出口。支持内地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新疆出口加工区和边境贸易区建设,吸引和承接内地资本、技术和人才向我区转移,积极建设面向中亚、南亚、东欧国家和地区出口加工基地、中转集散地和物流大通道。大力推进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加快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

围绕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广泛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区投资开发石油化工、重化工、纺织、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矿产资源、现代物流和高新技术等产业,不断壮大我区优势产业。加快招商引资环境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继续办好乌洽会,大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贸合作会展洽谈平台,积极组织参加广交会、投洽会等各类会展活动,不断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

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六、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在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节约利用水土资源,大力推行节能省地型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大面积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每年新增高新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以上。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抓好工业和城市节水。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技术,抓紧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工程,重点加强钢铁、有色、电力、石油、化工、建材、印染等行业对能源、原材料、水资源消耗的管理。按照国家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目标,力争我区从2006年起每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个百分点。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坚决关闭3万吨以下小煤矿,重点建设大型化、规模化煤矿,确保采出率不低于65%。建设大容量发电机组,促进能源和资源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工程,积极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进工业废物、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继续搞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和土地荒漠化防治步伐,加强对生态环境脆弱区、重要水源保护地、重要湿地等区域的生态防护与修复。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改善人居环境。

七、切实加强财税工作,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

做大做强支柱财源,积极培育新财源,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严格税收减免,清理到期税收优惠政策,确保应收尽收。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地增收节支积极性。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项目、“三农”以及社会保障、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保障力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集中采购等各项改革。试行“乡财县管乡用”、“村财乡管村用”管理方式改革,采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精简机构和人员等综合措施,努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审计监督,强化部门财务监管,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使用。

加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与金融部门的联系和沟通,落实好自治区与国家有关金融机构合作协议。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信用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切实抓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大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力度,进一步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加强资本市场建设,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抓好企业上市工作,积极支持我区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金融机构引进工作。

八、认真解决群众生活困难问题,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继续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完成45万户抗震安居房建设任务。继续落实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4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县乡道路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500公里、客运站90个。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完成5万户“一池三改”沼气建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把内地新疆高中班、区内初中班招生规模扩大到3990人和5000人。完成205个乡镇卫生院和65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巩固完善提高53个县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成果,落实好对参合农牧民的财政资金补助。建立和完善济困医院、济困病房制度。抓好400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启动无电区域送电工程,完成1万户送电任务。继续加强“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建设。从2006年起每年安排3000万元,解决村级基层组织的办公用房。

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重点解决好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建立促进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联动机制,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有组织的劳务派遣和劳务输出,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大力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城市职工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培训165万人的目标。

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规范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失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统筹研究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大病统筹、工伤保险以及困难企业职工社会保障问题。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稳步开展农村“低保”试点。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

继续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企业工资分配调控体系,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切实抓好工资支付和最低工资标准的落实工作,探索建立工资支付监控保障制度。强化劳动监察,严肃查处违反劳动合同规定、随意延长工时、拖欠社会保险、克扣工资行为。继续做好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政府拖欠工程款工作,确保不发生新的拖欠。

九、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坚持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相结合,着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优先发展面向优势资源转换的科学技术,以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培育技术市场,做好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好科普活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培育创新人才,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才队伍。

积极推进“两基”攻坚,重点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稳定增长。全面启动实施“新疆‘双语’教育工程”,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建设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加强县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大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依法规范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快学科建设和专业调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高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大力倡导公民道德规范。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加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成“中国丝绸之路文物抢救工程”第一阶段任务。积极开拓国内外文化市场。推进“广电网络整合工程”和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启动“东风工程”。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推进“诚信新疆”建设。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军民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健全县乡卫生服务网络,抓好疾病防控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积极防治各类职业病、地方病、传染病。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采取断然措施,在全社会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坚决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切实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防治和监控,严防向人群传播和蔓延。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购销秩序,全面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落实对实行计划生育农牧民的奖励政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体育进社区,切实办好在乌鲁木齐举行的自治区第十一届运动会,积极备战奥运会和第十一届全运会。重视老龄工作,支持关心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

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认真吸取教训,努力从健全法制、完善体制、增加投入、技术改造、落实责任、严格管理等方面,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狠抓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重点做好预防煤矿安全事故工作,坚决取缔和关闭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矿井。切实加强对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交通、公共场所、重大基础设施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一步做好各种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努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努力建设平安新疆

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大力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先进个人,强化“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各民族大团结,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认真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

坚决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坚持“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方针,始终对“三股势力”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利用非政府组织、“维权”活动、互联网、民族宗教等进行渗透破坏活动,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始终做到思想不麻痹,决策不犹豫,行动不滞后,打击不手软。

继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深入开展禁毒宣传和禁毒专项治理,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加大禁吸戒毒力度,坚决铲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确保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缓解和疏导社会矛盾,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加大对突出信访问题的督办力度,特别是处理好群体性上访事件,依法及时合理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积极推进平安县市建设,努力构建平安新疆。

十一、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管理创新,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坚持量力而行,勤俭办事原则,压缩会议开支,从严控制党政机关人员出国考察,坚决杜绝公款吃喝,切实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不断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决策责任,规范决策程序,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后评估机制、决策失误责任追究机制和纠错改正机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

牢固树立依法治区、依法行政观念,继续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

加强廉政建设,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廉政承诺。加大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力度。解决好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违法排污、企业改制重组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大《公务员法

十二、加快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提高职工生活水平

生产建设兵团要保证粮食生产,大力发展棉花、畜牧业和果蔬园艺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参与油、气、煤炭等优势资源开发,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依托城市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和实力。继续深化团场体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依托当地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养老保险兵团级统筹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预期生产总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额增长13.3%,新增就业岗位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增长6.7%。

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关于“十一五”规划

我们在圆满完成“十五”计划的基础上,进入了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新时期。回顾“十五”,我们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十五”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和非典、禽流感疫情等各种灾害,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和依靠各族干部群众,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质量和速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一番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5035亿元,年均增长1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9%。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棉花、粮食、特色林果业、畜牧业基地建设水平显著提高,优势特色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居全国第3、第2位。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钾盐等优势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和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以乌昌经济一体化为龙头,天山北坡经济带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加大,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绿洲内部生态环境趋于稳定。各项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取消了农牧业税和农林特产税,粮棉流通全面放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就业再就业机制、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分配制度基本确立,实现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的并轨。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中西亚区域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十五”是自治区历史上发展与稳定最好的时期,也是各族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过去的五年,我们的实践生动而丰富,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认真总结这些基本经验,对于做好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实现“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战略目标。二是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大力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实实在在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各族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四是必须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改革和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五是必须坚持抓好政府自身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节约型、服务型、法治型政府,切实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执政能力。

各位代表,“十一五”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际国内环境有利于我区发展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我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优势资源转换,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改善各族人民生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稳疆兴疆、富民固边,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超过16%,固定资产投资力争突破10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城镇化率提高到42%。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8%,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将投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围绕增加农牧民收入,着力建设四大基地,突出棉花优势,确保粮食安全,重点发展特色林果业和现代畜牧业,做强做大区域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建立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气象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强化农牧民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牧民素质。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以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为重点,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继续开展定点扶贫和社会帮困扶贫,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积极探索对特殊困难群体实行扶贫救助制度。

二、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支持区内外企业参与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共同开发石油石化下游产品。集中力量建设好独山子—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吐哈、南疆四大石化基地。以发展大乙烯、大芳烃及其下游产品、大化肥及甲醇等为主的天然气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工系列产品为主线,建设大型石油炼制、大型乙烯、大型甲醇加工等十大工程。以天山北坡经济带和南疆石油化工产业带为平台,打造石油石化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实施煤—电—铝、煤—电—铜、煤—电—铁合金、煤变油等上下游一体化项目。加快重要矿种、重点成矿带的勘查力度,实现铁矿、铜矿等非能源矿产找矿新突破。加快与周边国家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开发。利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改造轻工、纺织建材、化工、机电、冶金等传统产业,提升整体水平,促进加快发展。大力实施品牌名牌战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工业园区建设。

三、做大做强第三产业,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大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力度,充分发挥乌鲁木齐中心城市的旅游集散功能,以“五区三线”为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旅游景区景点。加强与内地省区市及周边国家的旅游合作。积极发展冰雪旅游、商务旅游、特种旅游、会展旅游、淡季旅游。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护好旅游景区资源。坚持走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城镇化体系。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和引进一批现代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利用内地制造业的优势,依托口岸,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物流港,以铁路公路为主干,联动城乡、联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放宽非公有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非公有制企业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四、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快重点河流重大控制性水利枢纽和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优先解决天山北坡经济带、吐哈盆地、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等重点区域水资源供给。抓好下坂地水利枢纽和引塔济裕调水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布尔津河“西水东引”一期工程、艾比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和大石峡水利枢纽、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布仑口—公格尔等骨干水利工程。完成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加快肯茨瓦特水利枢纽等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快交通枢纽以及干线网络建设,抓好贯通南北疆中部阿勒泰—独山子—库车快速干线、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至和田的第二条沙漠公路等工程建设。力争北京—乌鲁木齐国家高速公路三北大通道尽快开工建设。抓好精—伊—霍铁路、乌鲁木齐—精河铁路复线、奎屯—北屯铁路、吐鲁番—库尔勒铁路复线、兰新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等重点铁路项目建设,做好喀什—和田铁路前期工作。完善乌鲁木齐西部门户枢纽机场功能,建成那拉提、喀纳斯等机场,抓好喀什机场改扩建,重点开辟与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及内地大中城市航线。加快电力建设,重点抓好以哈密大南湖等煤电基地为主的火电建设,以伊犁河、开都河等为主的水电建设,以达坂城等主要风区为主的风电建设,以乌鲁木齐和地州中心城市为重点的热电联产项目建设,以无电区域送电工程等为主的绿色电力建设。加强电网主网架建设,实现全疆联网,加快“西电东送”建设步伐。加强基础传输网、通信业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络建设,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五、继续深化改革,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继续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推动城市商业银行联合重组。搞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积极开展农村政策性保险业务。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积极推进政府行政管理和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扎扎实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坚持“东联西出、西来东去”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以资源互补为主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安全大通道。主动承接内地资本、先进技术和产业转移,支持内地企业参与新疆出口加工区、开发区建设,充分发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作用。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大力节约使用水资源,积极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深入开展城市节水活动。严格控制耕地非农占用。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技术,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对能源、原材料、水资源的消耗管理。加快发展低耗能、高新技术产业,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废弃物资源化,有效保护和利用矿产资源,大幅度提高矿产资源采出率。加大关闭小煤矿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末,彻底关闭9万吨以下小煤矿。

七、实施科教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并重,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用高新技术装备现代工业。加大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力度。高度重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大力推进“两基”攻坚。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实施“汉语教学推进工程”,加快民汉合校完全中学建设。重点实施学前“双语”教育和中小学骨干“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继续加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培养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妇女人才的培养。完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边远艰苦地区和非公有制单位流动。继续把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扎实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繁荣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发展体育事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八、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全面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高度重视宗教工作,按照“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方针,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方针,坚决打击“三股势力”、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努力净化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九、发展壮大兵团事业,增强维稳戍边能力。围绕“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工作目标,努力调高调优农业、做大做强工业、拓宽搞活服务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提高维稳戍边实力和职工群众生活水平,更好地发挥兵团建设、保卫、稳定新疆的特殊作用。

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牢记“两个务必”,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大力提倡奋发有为、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优良作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尽心尽力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办好。坚持实事求是,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务实为民,埋头苦干,勤奋工作。坚持廉洁勤政,克己奉公,严守党纪国法,追求高尚情操,使我们的工作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各位代表:

新的时期,充满新的机遇,面临新的挑战,孕育新的希望。新疆未来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光荣而艰巨,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让我们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依靠全疆各族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为全面完成2006年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把我区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而努力奋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2013新疆招聘地县医疗卫生和农牧技术推... 下一篇: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