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十年前或十几年前,大部分中国人对留学、出国这样的字眼还比较陌生。如今,出国、留学已经成为诸多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显现活力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水平在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个充满活力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
第七届中国际教育展日前在北京举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50所海外院校参展。53所俄罗斯院校首次在北京“露脸儿”,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日本、荷兰、波兰等国国家展团同堂“摆擂”。图为展览开幕式上来自俄联邦的学生在表演节目。
学历学位互认教育合作向高层次发展
伴随着中国教育对外开放脚步的加快,中外教育的交流合作同步加快。1988年,我国与斯里兰卡就互相承认学位签订协议。1990年,我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相互承认学位协议。现今,我国已先后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包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这标志着我国的学历学位教育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公认,这不仅使我国师生及学校在开展对外交往中获益,也使来华学习的国际学生毕业后回国就业更加顺利。
从新加坡到日本,从法国到德国,从加拿大到美国……近年来,中国的教育机构有组织地赴境外办学并举办中国教育展,在宣传推广中国教育的同时,对于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产生了积极影响。目前,我国政府与17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建立了教育高层工作磋商机制,签署的政府间双边及多边教育合作与交流协议和执行计划达100多项。
开展学历互认使得我国的本科生可以直接进入对方国家进入硕士阶段学习,硕士生可以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同样,外国学生在我国也享受到了相同的待遇,从而增强了我国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教育对外开放在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国家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积极建立和有效利用与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教育高层工作磋商机制,构建区域性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推动了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
每年12万人出国留学成为人才培养重要途径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每年都有12万左右的人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留学。今年,我国公派留学人数达到近7000人,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目前,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分别有81%和54%以上的人都有留学经历。在各大专院校的领导中,有70%以上的人都有留学经历。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5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数达到93.34万人,回国工作人数为23.29万人。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以来,各类出国留学人员已近82万人。从1996年至2005年9月底,我国共派出各类国家公派留学人员22000人,有18100人按期回国,回归率达97.02%。这些数字在世界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人口大国中,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百分比都位居前茅。
与此同时,通过与国外开展的教育国际合作,促进了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如“中法联合博士生学院项目”,中法两国重点高校分别成立联合体合作培养博士生,以进一步促进中法教育交流与合作,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根据“中英卓越奖学金计划”,中英双方启动了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
今年,我国与英国签署的千人培训计划开始实施,中英双方将资助千名中国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校研究生赴英国实习,2006年首批52名优秀学生将于近期赴英。同时,我国与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计划不断有新进展。这些教育对外开放的活动增进了世界各国对我国教育的了解,促进了中外教育的国际合作乃至经济合作。
据了解,我国将把出国留学作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和完善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扩大出国留学工作的规模,力争到2010年当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20万人,其中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数达到1万人;到2020年,当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30万人,其中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数达到2万人。
境外3千万人学汉语汉语推广展示教育开放成效
随着我国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学习汉语在世界各国有了更多的需求。中国政府支持和鼓励各种形式和多种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为受教育者提供学习了解中国语言文化、民族特性、科技与经济的机会。
到2004年底,我国已向62个国家派遣了汉语国际推广教师和志愿者,境外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了3000万人,6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100个国家的12400所教育机构开展了汉语教学活动。目前,有35个国家和地区的87个城市设立了汉语水平考试,33万外国人参加了考试。
据了解,为满足国际社会对学习汉语的巨大需求,我国将加快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进一步扩大汉语在外国教育体系、国际组织、国际传媒、交通旅游、产品标识等方面的学习和使用,力争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成倍增加。同时,把汉语国际推广的重点从为来华国际学生教授汉语向为国外学生及社会大众实施汉语教学转变。
孔子学院是近年来我国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提供符合各种人群需求的面授及远程汉语教学。目前,在世界各地的80余所孔子学院已成为各国学习中国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受到各界欢迎。
世界的未来应该是和谐的,各国人民之间和谐相处,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孔子学院是国际汉语学习网络的中心基地,是中外教育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化的重要平台,是扩大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接受来华学生87万中国来华留学教育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寻求到中国学习的机会,我国已经累计接受来华国际学生87万余人,目前具有接受来华国际学生资格的高等学校达到568所。仅2004年,我国就接受了178个国家的来华国际学生11万余人,其中攻读学位的来华国际学生的比例占30%。
来华留学工作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外国政府的重视。今年,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的数量预计将扩大到一万人次。在发展来华留学教育的过程中,我国十分重视保证来华留学教育的质量,不断整顿来华留学市场,规范来华留学教育的管理,明确质量要求,以维护中国高等教育的信誉,这也是我国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寻求到中国学习的机会,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来中国学习的人数增长更快。他们不仅仅是来学习专业知识和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国语言、中国医药,其学习范围已经涉及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门类。
学生们来中国不仅学习专业知识,也来了解中国的政府、政治、社会、经济、财政、会计、法律、教育体制、卫生等各个方面,同时还有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到中国来了解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国改革开放的途径,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做法。
我国将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教育的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使中国成为亚洲接受国际学生最多的国家,增加长期生、学位生、对外汉语以及自然科学专业学生的数量和比例,改善来华留学教育的条件和设施,为来华国际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合作办学成效显著教育涉外监管体系初步形成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教育面向世界,扩大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机构在选择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和强项学科专业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000多个,分布在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为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我国稳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国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和质量。通过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我国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教育机构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合作办学,推动国家发展急需的尖端、短缺及空白学科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推动我国高校与世界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强强合作”,提高我国高校的教学及科研水平。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外合作举办教育考试暂行管理办法、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等教育涉外法规,并成立了教育涉外监管机构,开设了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从而加大了对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活动的规范管理力度,维护了我国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合法权益。这些教育涉外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保证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内涵的新的技术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为知识社会和知识经济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进程,也使各国经济共处于一个以知识为基础、以开放竞争为特征的全球市场平台。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和各国教育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我国政府在积极致力于教育发展的同时,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了全球教育的健康发展。
多种形式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搭建了区域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平台。近年来,在“中非教育部长论坛”、“中欧(盟)高等教育论坛”、“亚洲教育北京论坛”等活动上,各国教育官员及专家学者共话教育改革发展大计,表达了加强区域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愿望。通过这些区域教育合作与交流,中外教育各有关方面建立了“官民互动”、定期交流的有效机制。这些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活动涉及中外双方各级各类教育,形成了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互利、共赢、共享的生动局面。(本报记者姜乃强冯华)
来源:中国教育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